BP神经网络+PCA降维测试MNIST数据集一.BP神经网络1.网络架构2.反向传播二.PCA降维三.代码实现1.制作训练数据2.PCA降维3.BP神经网络训练4.测试及结果存储完整代码 经过多天的努力,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实战,特此记录。 一.BP神经网络在基于(输入->隐藏层->输出)的基础上,增添反向传播。作为最传统的神经网络,理解它的实现对入门神经网络帮助很大,这里并不会
Dropout层在神经网络层当中是用来干嘛的呢?它是一种可以用于减少神经网络过拟合的结构,那么它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假设下图是我们用来训练的原始神经网络:  一共有四个输入x_i,一个输出y。Dropout则是在每一个batch的训练当中随机减掉一些神经元,而作为编程者,我们可以设定每一层dropout(将神经元去除的的多少)的概率,在设定之后,就可以得到第一个batch进行训
转载 2023-07-05 17:02:46
186阅读
一、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的小应用tensorflow框架下构建训练一个简单的3层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分类问题(一)数据集介绍——SIGNS Datasets教电脑破译手语,在白色的墙壁前拍照,得到以下数据集。现在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算法,使有语音障碍的人与不懂手语的人交流。训练集:1080张图片,每张图片大小为:64*64*3,表示数字0至5,每个数字的图片为180张。测试集:120张图片,每张图片大小为:
从一个通道的图片进行卷积生成新的单通道图的过程很容易理解,对于多个通道卷积后生成多个通道的图理解起来有点抽象。本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卷积,并辅以图片解释,能快速理解卷积的实现原理。最后手写python代码实现卷积过程,让Tensorflow卷积在我们面前不再是黑箱子!注意:本文只针对batch_size=1,padding='SAME',stride=[1,1,1,1]进行实验和解释,其他如果不
前言【TensorflowTensorflow实现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深度学习】神经网络BP算法前一篇介绍了使用 Tensorflow 实现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并实现了手写数字识别的案例;后一篇介绍了BP神经网络,以及Python实现。本篇将通过 Tensorflow 实现简单神经网络(1个输入层、2个隐藏层、1个输出层),并应用有手写数字识别案例。代码# 引入包 import tensorf
BP神经网络之手写数据识别(python-tensorflow)介绍数据加载与获取创建模型训练模型预测补充记录耗时保存模型TensorBoard全代码 介绍这是一个基于Python的tensorflow的,神经网络对手写数字的识别。 采用两层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 本文采用BP全连接网络:输入层(32x32=784)—隐藏层1(256个神经元)—隐藏层2(64个神经元)—输出层(10)。激活函数
转载 2023-10-27 06:10:36
11阅读
TensorFlow搭建神经网络TensorFlow搭建神经网络1. 搭建二分类神经网络2. 搭建二分类神经网络(1) 产生数据(2) one-hot编码(3) 制作训练集(4) 搭建神经网络1) 正常搭建神经网络2) 内嵌模式搭建神经网络(5) 配置损失函数和优化器并训练(6) 测试(7) 完整流程3. 搭建回归神经网络4. 使用类的方式搭建神经网络5. 模型的训练、保存和加载(1) Drop
转载 2023-10-19 11:11:46
146阅读
如何实现TensorFlow BP神经网络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将帮助你了解并实现TensorFlow BP神经网络。下面是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准备] --> B[定义神经网络结构] B --> C[定义损失函数] C --> D[选择优化算法] D --> E[训练模型] E --> F[测试模型] F --> G[应用模型] ```
原创 2024-02-09 08:09:22
65阅读
tensorflow使用笔记(二)tensorflow使用笔记(一)Session的两种使用方式和tensorflow中的变量tensorflow使用笔记(二)简单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tensorflow使用笔记(三)tensorboard可视化 目录tensorflow使用笔记(二)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模型 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模型简单的搭建一个三层网络结构的模型:import tensorflow
本文是在GPU版本的Tensorflow = 2.6.2 , 英伟达显卡驱动CUDA版本 =11.6,Python版本 = 3.6, 显卡为3060的环境下进行验证实验的!!! 文章目录一、M-P神经元模型二、BP神经网络模型1. 感知机模型2. BP神经网络模型3.BP神经网络传播过程4. BP神经网络向前推导5.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步骤一:定义神经网络前向传播的结构、各个参数以及输出结果步骤二
前向传播就是搭建网络,设计网络结构(一般新建一个文件forward.py)#前向传播过程,完成网络结构的设计,搭建完整的网络结构 def forward(x,regularizer): #x为输入,regularizer为正则化权重;返回y为预测或分类结果 w = b = y = return y #对w的设定 def get_weight(shape,reg
1. 神经网络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列举如下:提取问题中实体的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工程)。定义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如何从输入得到输出(前向传播算法)。通过训练数据调整神经网络中参数的取值(优化算法)。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未知的数据(在未知数据上使用前向传播算法)。1.1 前向传播算法1.1.1 所需信息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网络的连接结构。每个神经元中的参数。对于一个没有激活函数的
转载 2023-11-25 05:52:54
126阅读
一、神经网络搭建1. 神经网络组成tensor 张量: 表示数据 多维数组*(列表)*计算图: 搭建神经网络*(只描述计算过程,不执行计算结果)*import tensorflow as tf x=tf.constant([[1.0,2.0]]) #输入 w=tf.constant([[3.0],[4.0]]) #w 作为权重 y=tf.matmul(x,w) #计算图的计算过程 y =x1
1.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2.tensorflow实现神经网络的框架搭建3.两个经典的神经网络实例正文:1.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一般由全连接层、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全连接层是层与层之间所有神经元节点都两两相互连接,所以重要的参数只有两个,输入节点个数和输出节点个数。卷积层的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节点是采用部分连接的方式,采用块状的连接方式(这个块状叫过滤器),其需要定义的参数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前看了不少机器学习方面的书籍,但是实战很少。这次因为项目接触到tensorflow,用一个最简单的深层神经网络实现分类和回归任务。首先说分类任务,分类任务的两个思路:如果是多分类,输出层为计算出的预测值Z3(1,classes),可以利用softmax交叉熵损失函数,将Z3中的值转化为概率值,概率值最大的即为预测值。在tensorflow中,多分类的损失函数为:cost
转载 2023-12-10 15:13:35
47阅读
导读: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有哪些分支?什么是前馈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如何使用反向传播?如何用keras搭建一个前馈神经网络架构?通过本篇文章,我们来解决以上问题。在阅读本篇文章之前,希望你已经了解感知器,SVM,成本函数,梯度优化。一、人工神经网络1、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前馈人工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最常用的神经网络类型?,一
引言  在上一篇博客中,介绍了各种Python的第三方库的安装,本周将要使用Tensorflow完成第一个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编写。由于之前已经介绍过了BP神经网络的内部结构,本文将直接介绍Tensorflow编程常用的一些方法。正文神经网络的内容  一般,一个神经网络程序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1.数据表达和特征提取。对于一个非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主要影响其模型准确度的因素就是数据表达和特征提
转载 2018-03-14 16:56:00
250阅读
Tensorflow实现BP神经网络摘要:深度学习中基本模型为BP深度神经网络
原创 2022-12-21 13:42:37
228阅读
### BP神经网络的实现流程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是实现BP神经网络的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预处理) --> B(初始化神经网络参数) B --> C(前向传播) C --> D(计算损失函数) D --> E(反向传播) E --> F(更新参数) F --> G(重复C-E步骤直至收敛) ``
原创 2023-08-16 04:55:00
151阅读
关于 CNN 基础理论可见: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2.0 快速搭建神经网络:tf.keras 下面主要介绍:1.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的主要模块:卷积、批标准化、激活、池化、全连接;       2.经典卷积网络的搭建:LeNet、AlexNet、VGGNet、InceptionNet、ResNet。1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模块1.1 卷积 (Convolutional)tf.keras
转载 2023-05-18 12:42:57
894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