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TCP在真正开始进行数据传输之前,Server 和 Client 之间必须建立一个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双方不再需要这个连接时,就可以释放这个连接。TCP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三次握手,而连接的释放是通过四次挥手。所以说,每个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都是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成本的。二、TCP短连接模拟一种TCP短连接的情况: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请求server 收
TCP状态转移要点TCP协议规定,对于已经建立的连接,网络双方要进行四次握手才能成功断开连接,如果缺少了其中某个步骤,将会使连接处于假死状态,连接本身占用的资源不会被释放。网络服务器程序要同时管理大量连接,所以很有必要保证无用连接完全断开,否则大量僵死的连接会浪费许多服务器资源。在众多TCP状态中,最值得注意的状态有两个:CLOSE_WAIT 和 TIME_WAIT1、LISTENINGFTP服务
本文中的TCP server 和 client,为基于软件层面(TCP/IP协议栈)的Socket应用开发。一.Socket        套接字(socket)是一个抽象层,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它发送或接收数据,可对其进行像对文件一样的打开、读写和关闭等操作。套接字允许应用程序将I/O插入到网络中,并与网络中的其他应用程
一些查看链接状态的命令 TCP连接中的TIME_WAIT状态  netstat -n | awk '/^tcp/ {++state[$NF]} END {for(key in state) print key,"\t",state[key]}' TCP的状态:LISTEN 首先服务端需要打开一个socket进行监听,状态为LISTEN.SYN_SE
转载 2024-04-26 17:58:52
71阅读
我们在配制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就提供的一些网络诊断工具,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对症下药。本文就详细解述几个实用的网络测试命令:     一、ARP----显示和修改以太网IP或令牌环物理地址翻译表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显示或修改使用的以太网IP或令牌环物理地址翻译表。利用arp命令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
转载 3月前
35阅读
拥塞控制,捎带应答,延迟应答实际都与提高TCP的效率的机制拥塞控制上次我们谈到TCP通过滑动窗口来高效可靠的发送大量数据,但是当一开始就发送大量数据,当遇到网络比拥堵或者网络状态不佳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TCP引入慢启动机制,先发少量的数据,“探探路”,然后再决定数据的发送的速度。这里引入一个拥塞窗口的概念发送开始时,定义拥塞窗口大小为1每次收到的一个ACK,拥塞窗口就加
转载 9月前
38阅读
# 如何实现 Android 中的 Graphics 持续增长 在 Android 开发中,图形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游戏开发和图形应用程序中,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的效果,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带领你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将先了解整个流程,然后逐步深入到每一步细节,最后总结整个过程。 ## 实现流程 下表展示了实现 Android Graphics 持续
原创 9月前
22阅读
人们非常关心下载速度,对于使用非包月宽带以及使用付费CDN的用户而言,这是典型的拿钱买时间的行为,我支付的费用越高,希望的下载速度越快,所使用的累积带宽越大。关于各种测速方法也是汗牛充栋了,本文介绍一下TCP传输的测速。 TCP速率概述首先,TCP速率受到多方面时延的影响,其中包括: 1.本机以及对端机器的处理时延这部分指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主机由于操作系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流服务,有以下5个特征1. 面向数据流2. 虚电路连接3. 有缓冲的传输4. 无结构的数据流5. 全双工连接TCP使用确认、重传来保障可靠性,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来保障传输效率和进行流量控制TCP报文段格式6位code bit其中窗口是16bit的捎带窗口通告TCP报文段的最佳长度L的确定:当携带尽可能长的报文段的IP数据报在从源站到目的站的路径上不会被分片的长度就是L。TCP
转载 7月前
36阅读
# 如何实现MySQL内存持续增长 ## 引言 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小白来说,了解如何实现MySQL内存持续增长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篇文章旨在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教会小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现MySQL内存持续增长的整个流程。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具体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创建一个数据库 | | 2 | 创
原创 2023-12-20 10:30:03
40阅读
nginx内存池(外部资源释放和内存池销毁)举个例子相当于我们开辟了一大块内存,p指针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数据空间:相当于是C++对象的成员变量占用外部的资源:free只是把大块内存释放了,这个内存里的成员变量可能占用着外部资源,怎么释放???在释放大块内存之前,先执行一个函数,预置资源释放的函数, 在释放大块内存之前,把其他该释放的先释放。因为这个内存池是C语言写的,需要预置回调函数。如果是C++,
简介本文讲讲如何用Redis做MySQL的读缓存,提升数据库访问性能。MySQL是一种很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用于持久化数据,并存放在磁盘上。但如果有大数据量的读写,靠MySQL单点就会捉襟见肘,尽管可以在MySQL本身做优化,比如用更好的SQL语句设计、索引等等。也会用主从设计集群设计来优化性能。甚至借助工具做成分布式数据库。不过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提升读性能,就是在MySQL的前面放一个缓存,比
1、JVM内存结构 本地方法栈、Java虚拟机栈、程序计数器、堆、元空间、直接内存2、字符串常量在哪个区域 字符串常量池,jdk8之前是perm区,jdk8及以后是在堆上面。3、类文件常量池在哪个区域 类文件常量池,是位于方法区,也就是元空间。4、类加载有哪些过程 加载 验证 准备(为一些类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 解析(将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 初始化5、类加载器 Bootstra
1 进程:正在运行的程序1.1 进程是什么?  程序放置在存储媒体中(如硬盘、光盘、软盘、磁带等),为实体文件的形态存在   进程:程序被触发后,执行者的权限与属性、程序的程序码与所需数据等都会被载入内存中,操作系统并给予这个内存内的单元一个识别码(PID),可以说,进程就是一个正在运行的中的程序。总结来说,每个执行的程序(代码)都称为一个进程, 每一个进程都分配一个ID号。1.2 进程的状态状态
  本文来自于在POS机(DOS)和PC机(Windows2000)之间进行TCP/IP通信的实现心得。  记得刚接手这个任务时,我真是有点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用什么语言?用什么编译器?该怎么实现?在DOS这个过气的操作系统下,是否能找到现今网卡的DOS版驱动程序,又如何给网卡安装驱动程序…,这些都让我这个没从事过DOS操作系统开发的程序员疑问重重。后来搜索了相关资料,得知早前曾经有个外国网站提供
# 理解 Java 进程内存的增长及其原因 在 Java 中,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和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 Java 进程内存的增长以及如何验证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带领你逐步了解 Java 进程内存增长的背景和实现方法。 ## 1. 理解内存增长 在 Java 中,内存管理主要由 JVM(Java 虚拟机)处理。内存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对
原创 10月前
54阅读
虽然不是所有的Python程序都需要严格的性能分析,不过知道如何利用Python生态圈里的工具来分析性能,也是不错的。分析一个程序的性能,总结下来就是要回答4个问题:它运行的有多快?它的瓶颈在哪?它占用了多少内存?哪里有内存泄漏?接下来,我们会着手使用一些很棒的工具,来帮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粗粒度的计算时间我们先来用个很快的方法来给我们的代码计时:使用unix的一个很好的功能 time。
内存收集概念内存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概念:自定内存管理。功能:分配内存、保证所有被引用的对象还在内存中、可以释放在运行的代码中不再引用的对象的内存。垃圾收集器避免了悬挂指针(dangling reference),原因是一个仍然被引用的对象永远不会内存回收并且也不会被认为已经被释放掉了。垃圾收集器解决了空间泄漏(space leaks)问题,原因是它可以自动释放不再被引
转载 2024-10-12 11:04:58
62阅读
# Android Native Heap 持续增长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内存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当我们使用JNI(Java Native Interface)与C/C++代码进行交互时,native heap的使用可能会出现持续增长的情况。本文将探讨Android native heap持续增长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示例代码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 什么是
原创 2024-08-03 05:31:38
439阅读
JAVA线程状态是面试中的一个高频题,看了这篇文章,让你理解到线程状态切换的底层原理和本质。闪客出品,一如既往的低调优质。线程状态的实质首先你得明白,当我们说一个线程的状态时,说的是什么?没错,就是一个变量的值而已。哪个变量?Thread 类中的一个变量,叫private volatile int threadStatus = 0;这个值是个整数,不方便理解,可以通过映射关系(VM.toThrea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