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网络游戏服务器端架构中大多是以功能和场景来划分服务器结构的,划分的基本原则如下:分离游戏中占用系统资源(CPU、内存、IO等)较多的功能并独立成服务器以多线程或多进程的编程方式适应多核处理器在同一个服务器架构下,应尽可能的复用某些服务器(进程级别的复用,如场景服务器)。运行时玩家数据的保存、修改以及数据流向应该是设计的焦点,它同时也决定了服务器应该如何划分。服务器的划分应该适度,在保证清晰的
最近我们的新游戏《天天来战》上了腾讯平台,由于瞬间用户量过大,发现了几个 bug。这几个 bug 都是在最后一周赶进度时编写业务的同学写的太仓促,在一些处理请求的流水线上使用了时间复杂度 O(n) 以上的算法导致的问题。这些时间开销大的操作,虽然并不常见,但操作误放在了和用户登录相关的服务中,导致一旦阻塞,使得用户登录受到影响。具体 bug 没什么好谈的,把业务拆分开,以及用 O(Log N) 或
转载 2023-09-09 08:50:51
214阅读
前言skynet是我们游戏服务端的底层框架,当初在技术选型的时候仔细阅读过它的源码,发现它是一个C语言的工程典范。大多数游戏服务端,要么使用C++,要么使用java,使用C是非常少见的。但是skynet通过C和Lua的结合,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游戏框架,C层没有多余的一堆三方库,只有紧凑的核心结构,提供最核心的消息处理框架;Lua层用来写游戏逻辑,降低了开发门槛。目前skynet在阿里游戏大量使用,据
写在最前面 skynet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服务端框架,虽然目前网上资料众多,但是从自己的学习和使用经历来看,缺乏能够让自己系统了解该框架底层机制的资料,这段时间,趁着自己有时间,阅读了skynet底层的一些代码,现在将自己理解的部分总结并记录下来,以备日后使用。本文旨在捋清skynet框架的结构和主要流程,并不会涉及skynet的方方面面,一些论述,我贴上了一些源码加以论证,并在引用的源码里加
转载 2024-01-11 00:21:39
87阅读
  最近拜读了 Linux高性能编程 这本书,结合skynet的使用与理解,总结下skynet为何能成为流行框架。  1 使用了IO多路复用  2 在事件处理模型采用了EPOLL模拟的Proactor模式,即对于socket的处理以及数据的读写都是在socket线程完成的,worker线程只做逻辑处理。  3 在并发模式中采用的是 半同步/半反应堆(是模拟的,因为对数据的处理还是在socket线程
skynet 是一个为网络游戏服务器设计的轻量框架,采用单进程,多线程架构。底层是c,中间层和上层都是lua。基于actor模型,使用消息队列进行内部通信。 简单说,可以把 skynet 理解为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它可以用来调度数千个 lua 虚拟机,让它们并行工作。每个 lua 虚拟机都可以接收处理其它虚拟机发送过来的消息,以及对其它虚拟机发送消息。每个 lua 虚拟机,可以看成 sk
转载 2023-10-23 00:30:52
150阅读
要想认识一个框架,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它跑起来。skynet是一款基于C跟lua的开源服务端并发框架,这个框架是单进程多线程模型,主要应用于游戏服务端领域,是lua大神云风所写的。本文不涉及框架过多的理论知识,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如何编译以及运行skynetskynet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loudwu/skynet源码下载git clone https://githu
1.可重入锁(Reentrant Lock)Redisson的分布式可重入锁RLock Java对象实现了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接口,同时还支持自动过期解锁。public void testReentrantLock(RedissonClient redisson){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anyLock"); t
# 如何在Python中嵌入Skynet框架 作为一名新手开发者,可能会对如何将Skynet框架与Python进行集成感到困惑。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和代码,并通过图表让你更易理解整个流程。 ### 1. 整体流程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整个流程。以下是实现“Skynet框架嵌入Python”的步骤: | 步骤 | 说明
原创 2024-09-28 05:33:35
81阅读
1点赞
 背景继之前我们研究了下skywalking是什么以及skywalking如何监控skywalking我们并没有探讨过多的skywalking原理 实际上skywalking的实现原理就是java的agent 所以我们再继续研究skywalking之前还是先补补基础吧什么是java 的agentJava Agent 是 Java 1.5 版本之后引⼊的特性,其主要作⽤是在class被加载
# 在 Skynet 框架中使用 Redis 的完整指南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在 Skynet 框架中集成 Redis 可以提高应用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下面是将 Redis 集成到 Skynet 框架中的步骤和代码示例。 ## 整体流程 | 步骤 | 描述
原创 9月前
255阅读
skynet 的 C API 采用异步读写,你可以使用 C 调用,监听一个端口,或发起一个 TCP 连接。但具体的操作结果要等待 skynet 的事件回调。skynet 会把结果以 PTYPE_SOCKET 类型的消息发送给发起请求的服务。(参考skynet_socket.h)在处理实际业务中,这样的 API 很难使用,所以又提供了一组阻塞模式的 lua API 用于 TCP
转载 2024-03-15 10:09:49
209阅读
skynet是云风团队发布的一个开源的服务器框架。底层采用C编写,逻辑层通常用lua。非常适合作为游戏的服务器框架。学习skynet,可能涉及到操作系统,window,linux,游戏服务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开源项目。作为菜鸟的希望把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无论对于面试和工作都有莫大的帮助。 官方的指南 https://github.com/cloudwu/skynet/wi
转载 2023-12-17 18:15:40
385阅读
skynet设计原理一、多核并发编程方式二、skynet2.1、skynet简介2.2、环境准备2.3、编译安装2.4、Actor 模型2.5、消息队列2.6、actor公平调度三、skynet的使用3.1、第一个skynet程序3.2、skynet网络消息3.3、skynet定时消息3.4、skynet actor间消息四、vscode调试skynet总结 一、多核并发编程方式(1)多线程。
转载 2024-01-17 05:46:34
143阅读
1、节点和服务        在下图所示的服务端系统中,每个Skynet进程(操作系统进程)都称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开启数千个Lua服务,每个服务都是一个Actor。不同节点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提供分布式集群的能力。     在上图中,我们开启了3个节点和5个服务的服务端系统。
转载 2024-07-04 20:13:00
168阅读
skynet为了简化服务的编写,推出了snax框架,源码里也有一个例子pingserver。这是snax原创文章的第一篇,所以先就分析snax框架里的interface.lua源码,它的实现应用了一个闭包中的upvalue注入技巧。凡是框架都得遵循框架的约定,snax有两个大的约定
原创 2022-04-25 13:59:26
451阅读
     云风的skynet,定义为一个游戏服务器框架,用c + lua基于Actor模型实现。代码极其精简,c部分的代码只有三千行左右。     整个skynet框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把一个消息(数据包)从一个服务(Actor)发送给另一个服务(Actor),并接收其返回。也就是在同一进程内(作者也强调并非只限于同一进程,因为可能会有
转载 2023-11-14 07:13:43
83阅读
概述简介人工智能诞生于1950年代,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特定子领域:从数据中学习表示的一种新方法,强调学习越来越有意义的表示的连续层(layers)。深度学习将数据中高层次化的模式建模成复杂的多层网络,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来构建一个有用的模型。在深度学习中,这些分层的表示(几乎总是)是通过称为神经网(neural networks)的模型来学习的,这些模型的结构是逐层堆叠在一起的文字层。就目的而
服务定义上传配置,点击托管服务。Skynet 是一个基于 Actor 模式的开源并发框架skynet 节点,通过 master ,认识网络中所有其它 skynet 节点。它们相互一一建立单向通讯通道。也就是说,如果一共有 100 个 skynet 节点,在它们启动完毕后,会建立起 1 万条通讯通道。这个系统是单进程多线程模型。每个内部服务的实现,放在独立的动态库中。由动态库导出的三个接口 cre
tcp报文图示:序列号seq:占4个字节,用来标记数据段的顺序,TCP把连接中发送的所有数据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第一个字节的编号由本地随机产生;给字节编上序号后,就给每一个报文段指派一个序号;序列号seq就是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编号。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
转载 9月前
2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