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2. 什么是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
转载
2024-03-29 06:56:37
169阅读
不归零码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使用中位转变来计时的编码方案。数据通过在数据位开始处加一转变来表示。令牌环局域网就利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方案。
在 每个时钟周期的中间都有一次电平跳变,这个跳变做同步之用。 在每个时钟周期的起始处:跳变则说明该比特是0,不跳变则说明该比特是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为:收发双方可以根据编码自带的时钟信号来
西门子推出新一代超高频(UHF)RFID读写器,Simatic RF650R、Simatic RF685R和Simatic RF680R。这三款功能和性能各异的设备,可以让用户更快速地实施RFID项目,缩短工厂停机时间。由于防护等级高(IP65)并且集成了 Profinet接口,Simatic RF680R和RF685R读写器适用于生产环境,例如多款型号产品的混线生产。物流行业的用户可以用Sima
转载
2024-05-07 15:41:09
79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引入高新技术对仓库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仓库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而如今,引入一款RFID仓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文就是对RFID仓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介绍。RFID仓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介绍:RFID仓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将现有的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对仓库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调拨、转移
本例中,JT-8290A读写器(其资料在百度云分享中CSharp>捷通开发包目录下)连接到本地路由器之后,可访问读写器的ip地址进行简单配置(类似路由器第一次设置),主要是将其“服务器地址”参数设置为实验的电脑ip地址即可(本机是服务器,读写器是客户,客户可以有多个。服务器和客户必须在同一个子网才可以通信)。所以Socket通信代码在()基础上修改~~官方文档中有如下描述:如果应用程序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低频RFID技术应用于家畜家禽识别领域,是采样信息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移动的动物身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背景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起居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在大幅度提高,现代化牧场越来越多,对奶牛个体的识别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前端工具,我挑选了6个实用的前端工具,能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1.EnjoyCSS 老实说,我做过很多的前端开发,但一直不擅长CSS。这个简单易上手的工具在很多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既是一个代码生成器,也是一个视觉编辑器。你可以用它来创建各种网页元素,例如按钮、输入框,同时给它们添加自定CSS3属性。 2.Prettier Playground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
转载
2024-05-17 14:55:57
473阅读
跟着城市的快速展开,高效信息化的人员流转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在杂乱且快节奏的作业环境中,对人员考勤的处理特别重要。所以,关于人员考勤系统有如下要求:首先是大容量,其次是操作要便利,最后是系统更新程序应简略便利。 工地人员定位系统是将有源RFID射频自动辨认技术、网络技术及运用系统相结合的现代化人员处理系统,本系统广泛运用于
转载
2024-04-11 11:29:03
80阅读
RFID与EPC标准相结合,能够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便于通过互联网实现物流跟踪和实时监控。本文分析了物流应用的特点,提出面向物流应用的RFID应用框架,该框架具有通用性。 前景看好 应用待发 RFID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它相对于条形码技术有非接触式、可擦写信息、更大的读写距离、大容量(相对条形码)
转载
2024-05-09 14:18:19
99阅读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发展而来的,在互联网上主体是人,而物联网则是扩展到了人类生活中具体的物,诸如,一辆汽车、一张床、一个微波炉甚至一间房屋。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涵盖在这张网中,从而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与管理该物体的目的。
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即RFID无
转载
2024-06-11 10:24:18
61阅读
什么是RFID?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转载
2024-04-28 09:56:18
322阅读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发展而来的,在互联网上主体是人,而物联网则是扩展到了人类生活中具体的物,诸如,一辆汽车、一张床、一个微波炉甚至一间房屋。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涵盖在这张网中,从而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与管理该物体的目的。 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即RFID无线射频技术
转载
2024-02-15 17:18:35
162阅读
条码技术是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barcodeauto-identificationtech)的简称,它是在当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符号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将符号编码、数据采集、自动识别、录入、存储信息等功能融为—体,能够有效解决物流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与自动录入等问题。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信息,而不需要识别系统
转载
2024-05-09 12:58:50
408阅读
目录一、RFID标签技术特点:1.种类繁多,适用场景广2.数据准确性高,安全性高:二、二维码技术特点:1. 存贮密度大,数据格式多样2. 拥有纠错能力3. 版本众多,可应用于不同场景,自由度高4. 经济便宜,易于制作三、基于RFID或二维码的实际应用:1. 基于 RFID 技术的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安防闭锁系统3. 二维码技术在船舶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参 考 文 献 一
转载
2024-03-03 15:27:33
40阅读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这一篇先从整体上讲述一下系统的各个模块,理一理系统的面目的形成过程。首先明确的一点是这将是一个CS的系统,系统有离线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客户端要访问硬件设备,而且客户端的显示刷新是要达到准实时要求的,这些东西用BS的架构是
自动识别技术的本质在于利用被识别物理对象的一些具有辨识度的特征来对物理对象进行区分和识别。因此,这些具有辨识度的特征可以是物理对象自带的特征,如指纹,人脸,语言,视网膜,心跳等,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赋予的特征,如条形码中的特征信息等。一维码识别技术:一维码是将线条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代表一定的信息。一维码只在水平方向表达信息,垂直方向不表达任何信息。一维码存在的问题有:存储信息量少
转载
2024-04-07 08:53:52
76阅读
[二维码] 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由一个二维码矩阵图形和一个二维码号,以及下方的说明文字组成,通过专用读码设备或者智能手机,就能读取二维码中的大量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与 RFID相比,从一维码切换到二维码除了印刷,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 [RFID] 一次可同时识别多个
转载
2013-02-01 16:01:00
186阅读
2评论
二维码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图书、商业流通、仓储、铁路、生产自动化、疫情防疫等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兴起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管理要求,计算机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在物联网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必然趋势。那么,市面上宣传的静态二维码和动态二维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静态二维码(无需联网二维码)普通的静态二维码是将存储内容进行编码,一般最多存储50个汉字。所以
1. 前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经常在火车票、汽车票、快餐店、电影院、团购网站以及移动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见到二维码的应用,可见二维码以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条码、二维码以及RFID被人们应用的更普遍一些,二维码相对一维码,具有数据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结合,形成了更好地互动性和用户体验。而与RFID相比较,二维码不仅成本优势凸显,他的用户体验和互动性也具
转载
2024-05-07 16:28:00
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