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集群双网卡技术解析 ## 1. 什么是Redis集群?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存储数据库,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以及实时分析等场景。Redis 集群使多个 Redis 实例共同工作,从而提供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能力。通过分片的机制,数据能够在多个节点之间分布,从而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 2. Redis集群的网络拓扑 在现代应用中,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日渐增加,因此
原创 2024-10-01 04:29:35
108阅读
# 双网卡Redis主从架构的科普与实现 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Redis以其高性能和灵活性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缓存和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许多应用选择将Redis部署成主从架构。在特定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利用双网卡技术来优化Redis的主从通信。本文将详细探讨双网卡Redis主从架构的实现,并附上代码示例和关系图。 ## 什么是Redis主从架构? Redis主从架构
原创 9月前
15阅读
一、前戏1.1 下载软件去官网下载软件: https://redis.io/download,笔者使用的是5.0.12,理由就是本人公司使用的也是这个版本。1.2 物理机配置本人搭建的是 3主3从。使用3台虚拟机,保证主从分配不在一台机器上,避免某台机器挂掉而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物理配置: 1. 192.168.37.133:6370 2. 192.168.37.133:6380 3. 19
写在前面最新学会了使用KDE图形界面配置双网卡上内外网记录一下先断开内外网。在kde找到网络设置,右键断开即可设置静态ip设置路由,让192.168开头的都走192.168.93.1网关(即内网网关),同时把下边两个勾上,切记地址那里有两个0,在网络掩码那里也要用两个0!!!像第一步一样,再分别连接网络即可设置有线网,把常规配置里面的优先给去掉以下是最开始不会用kde图形界面时,用的命令行方式1、
第一章 代理接入服务器 第二节 双网卡 2.1 简介 在使用Linux作为两个以太网之间的网关的情况下,服务器至少需要配置两块网卡。为了减少启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Linux内核不会自动检测多个网卡。若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多块网卡,对于已经将网卡的驱动编译进内核中的系统,则需要在"/etc/lilo.conf"文件中指定各个网卡的参数信息;而对于没有将网卡的驱动编译到内核而是作为模块动态载入的系统,应
目录一.Docker网络1.桥接网络2.host网络模式3.none模式二.自定义网络1.创建自定义网络2.自定义网络3.手动指定ip4.双网卡实现不同网段间的容器通信三.Docker容器通信1.使用容器名称通信2.–link可以用来链接2个容器3.容器如何访问外网4.外网访问容器四.跨主机Docker容器通信1.跨主机同网段容器通信2.跨主机的不同网段的容器通信3.docker network
转载 2023-09-02 13:54:54
1217阅读
Windows Server 2012 R2 双网卡绑定双网卡绑定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1、实现网络容错:主主模式和主被模式2、带宽聚合一、实现网络容错配置1、确认服务器是否有两张网卡,并且清空两块网卡的现有配置(把两张网卡设备为自动获取 IP)2、下面要开始网卡绑定,打开服务器管理器,点击本地服务器。在点击界面中间位置的 NIC 组合。点击任务,并且新建组。组名称随便给,注意要把两块网卡都勾选上,
前不久公司职员问道这样的问题,如何实现双网卡同时上网,免去不停切换网卡的麻烦,其实方法很简单,赶快来看一下吧!其实很简单就可以搞定了,只要加两条路由就可以了!打开CMD(应该知道是什么吧,开始—运行—敲CMD就可以了) 1. route delete 0.0.0.0 //删除0.0.0.0这条路由,也就是默认路由(下面配置为给默认路由指定端口),这条路由会使路由信息发生冲突,数据包不知道
转载 2024-04-11 00:02:58
81阅读
手头上有了电脑内置的有线网卡和USB的无线网卡,用了双网卡之后,发现无法登录公司的内部网络。在Window XP下原因是路由表产生了冲突。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公司的网络DHCP获取IP,掩码,网关。自己的路由器网卡,手动设置IP和掩码,不设网关。这样整个电脑只有一个网关,所有的数据都是走公司的网关,我就可以正常收发公司的内部邮件了。不知道linux下面需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修改
转载 2024-05-19 20:09:04
100阅读
网速不足时,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某手段来提升网速。 例如以下这种情况: 今天在下载GTA5时发现的一个问题, 我们学校里的网速是百兆带宽,因为共享带宽的原因,在网络的高峰时段甚至;连标称带宽的一半都不到。很是让人头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利用双网卡来增强网速。利用双网卡什么意思呢?当然不是使用相同类型的网卡,两块相同的网卡,利用同一种线路就算接上两条网线,因为路由器的限制,还是停留在
转载 2024-03-15 06:30:31
91阅读
微服务框架【SpringCloud+RabbitMQ+Docker+Redis+搜索+分布式,系统详解springcloud微服务技术栈课程|黑马程序员Java微服务】分布式缓存 文章目录微服务框架分布式缓存44 Redis 分片集群44.2 散列插槽44.2.1 散列插槽44.2.2 总结 44 Redis 分片集群44.2 散列插槽44.2.1 散列插槽Redis会把每一个master节点映射
转载 2023-09-15 22:00:51
42阅读
Linux 多网卡绑定 网卡绑定 mode 共有七种 (0~6) bond0、bond1、bond2、bond3、bond4、bond5、bond6 常用的有三种 mode=0: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但需要 “Switch” 支援及设定 mode=1:自动备援模式,其中一条线若断线,其他线路将会自动备援 mode=6: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不必 “Switch” 支援及设定   七种
转载 2024-04-14 00:03:35
65阅读
1、内网的IP地址要提前知晓备份,外网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的。2、查看当前路由: 输入命令:route print 则会看到如下的地址。第一条是默认的外网地址,表示无论访问什么地址都是需要从该IP访问。 3、删除原来路由。 配置的时候,需要先删除默认路由,这里注意:必须永久删除[-p],否则重启之后有回到原来的样子。删除0.0.0.0 路由:route delete 0.0.0.0 -p 这里需要
转载 2024-05-01 19:55:53
35阅读
2张网卡都设置好IP和DNS,然后进控制面板--“网络安装向导“来创建连接,看下面的图。                   接着创建客户机上面的,创建完后填写上IP合DNS就可以上网
原创 2011-01-27 22:08:19
1004阅读
1点赞
  双网卡接入,既能添加网络带宽,同时又能做相应的冗余。通过这篇文章了解linux双网卡(多网卡)的绑定方法//测试的机器是centos6===================================操作部分:0,先停止NetworkManager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开机自启动
如果服务器上配置了双网卡,可以将双网卡绑定为一块网卡使用,这样可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 双网卡绑定步骤: 备份/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的ifcfg-eth0和ifcfg-eth1 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新建ifcfg-bond0文件,输入如下内容: DEVICE=bond0 BONDING_OPTS=”m
环境介绍:Windows 10系统,两块网卡分别接内网(校园网,记为NIC A)和外网(其他网络运营商,记为NIC B)。  NIC ANIC BIP 地址192.168.13.5140.139.5.8子网掩码255.255.255.0255.255.255.0网关地址192.168.13.1140.139.5.1 (注:上表中的IP地址和网关地址均为随意编的,并不是
转载 2024-03-02 11:21:37
321阅读
WINDOWS系统下双网卡设置路由 本文主要涉及到静态路由。 二、WINDOWS系统下设置路由 在WINDOWS下手动设置路由主要在DOS系统中命令符下(在运行输入 栏中键入COMMAND或者CMD即可)进行。 键入命令ROUTE回车会出现大约几十行英文说明,主要解说在 WINDOWS系统中如何
转载 2024-08-31 15:09:54
116阅读
双网卡的配置方法       最近,新买了一块USB接口的网卡,插到了一个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上,但是不能正常工作,查了一些资料,终于解决了问题。      1. 首先,按照通常的办法设置网络连接,这个连接是正常的,能够连接到外面的网络
转载 2023-07-01 14:11:52
163阅读
  双网卡聚合:将出口带宽从100M变200M   许多应用情况下,在流量超过100M而网卡只是100M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通过使用两块100M的网卡来增加带宽,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两场网卡如何合在一起?      1.增加虚拟网卡:   vi /etc/sysconfig/netw
转载 2024-04-27 07:48:17
7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