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AOF有哪些潜在的阻塞点 Redis采用fork进程重写AOF文件时,有潜在的阻塞风险1. fork进程fork进程,fork这个瞬间一定是会阻塞主线程的(注意,fork时并不会一次性拷贝所有内存数据给进程),fork采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写实复制(Copy On Write)机制,就是为了避免一次性拷贝大量内存数据给进程造成的长时间阻塞问题。但fork进程需要拷贝进
转载 2023-06-13 20:21:22
219阅读
1.前言  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功能有效避免因进程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当下次重启时利用之前持久化的文件即可实现数据恢复。2.RDB  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触发RDB持久化的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3.触发机制  手动触发对应的命令是save和bgsave命令:save命令: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服务器RDB过程完成为止,
转载 2023-07-03 22:48:04
559阅读
RDB的原理:在RedisRDB持久化的触发分为两种:自己手动触发与Redis定时触发。针对RDB方式的持久化,手动触发可以使用:  1):save: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持久化完成,线上应该禁止使用。  2):bgsave:该触发方式会fork一个进程,由进程负责持久化过程,因此阻塞只会发生在fork进程的时候。而自动触发的场景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1):根据我们的 
转载 2023-07-05 17:32:55
210阅读
概述因为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如果发生宕机等异常情况,则会导致数据丢失,而这对很多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入相应的持久化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RDB(默认方式)RDB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其会每隔指定时间将内存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硬盘中,所以在做数据恢复时,我们可以直接把 RDB 文件读入内存,很快完成恢复。RDB执行原理Redis 提供了两个命令来生成 RDB
转载 2023-12-20 06:34:20
110阅读
 Redis持久化功能  Redis为了内部数据的安全考虑,会把本身的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到硬盘中一份,在服务器重启之后会自动把硬盘的数据恢复到内存(redis)的里边。数据保存到硬盘的过程就称为“持久化”效果。 1. snap shotting快照持久化 该持久化默认开启,一次性把redis中全部的数据保存一份存储在硬盘中,如果数据非常多
Redis 数据类型 一. String 数据类型1.SET/GET/APPEND/STRLEN2. INCR/DECR/INCRBY/DECRBY3.GETSET4. SETEX5.SETNX6. MSET/MGET/MSETNX二.List 数据类型1.LPUSH/LPUSHX/ LRANGE2.LPOP/LLEN3.LREM/LSET/LINDEX/LTRIM4.LINSERT5.RPUS
一、为什么需要持久化        redis里有10gb数据,突然停电或者意外宕机了,再启动的时候10gb都没了?!所以需要持久化,宕机后再通过持久化文件将数据恢复。二、优缺点1、rdb文件        rdb文件都是二进制,很小。比如
转载 2023-09-08 22:20:30
304阅读
Redis 中,有五大数据类型,都统一封装成了一个数据类型:redisObject。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 类型 unsigned encoding:4; // 编码 unsigned lru:LRU_BITS; // 最近被访问的时间 int refcount; // 引用次数
转载 2023-08-10 17:28:33
73阅读
       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有效的避免因进程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当下次重启时利用之前的持久化文件即可实现数据恢复。RDB       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出发RDB持久化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1、手动触发:save、bgsave 
转载 2023-08-01 17:21:05
197阅读
Redis基础—八、RedisConf、RDB、AOF一、RedisConfredis在启动的时候都是通过配置文件启动的。我们来康康相关的配置文件大小写# Note on units: when memory size is needed, it is possible to specify # it in the usual form of 1k 5GB 4M and so forth: # #
rdb 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上一章讲了 rdb 持久化 - 应用场景,本章主要讲述 rdb 文件的结构组成包含了哪些数据。 文章目录rdb 临时文件逐步持久化结构数据保存时序保存集群复制信息保存属性信息保存 key-value参考 rdb 临时文件redis 内存数据异步落地到临时 rdb 文件,成功存储后,临时文件覆盖原有文件。/* flags on the purpose of r
# redis 配置文件示例 # 当你需要为某个配置项指定内存大小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单位, # 通常的格式就是 1k 5gb 4m 等酱紫: #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
# Redis AOF 和 RDB 配置大小限制指南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和数据持久化。在配置 Redis 时,理解如何设置 AOF(追加文件)和 RDB(快照)文件的大小限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向初学者详细解释如何实现 Redis 的 AOF 和 RDB 配置大小限制,包括每一步的详细代码和注释,以及相关的流程图和类图。 ##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实现 Redis
原创 2024-09-26 06:10:04
277阅读
  一、RDB  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触发RDB持久化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  1.触发机制  (1)手动触发: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save命令: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RDB过程完成为止,对于内存比较大的实例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环境不建议使用。bgsave命令:Redis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进程RDB持久化过程由进程负责,完成后
redis 持久化redis 的数据是保存再系统内存里面的。持久化就是把内存的数据转移到磁盘中,redis 的持久化策略有两种:RDB、AOFRDBRDB 是以快照的形式把内存里的数据生成一个 RDB 格式备份文件,定时保存。保存的是数据的压缩过数据结构有两个命令 SAVE、BGSAVE 可以生成 RDB 文件,SAVE 会阻塞主服务进程,直到 RDB 文件创建完毕。BGSAVE 则是派生一个
转载 2023-08-09 21:27:22
308阅读
作者 | 程序员历小冰Redis 是一种内存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读写效率要比传统的将数据保存在磁盘上的数据库要快很多。但是 Redis 也会发生延迟时,这是就需要我们对其产生原因有深刻的了解,以便于快速排查问题,解决 Redis 的延迟问题。 一条命令执行过程在本文场景下,延迟(Latency)是指从客户端发送命令到客户端接收到命令返回值的时间间隔。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 Re
前言: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功能有效地避免因进程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当下次启动时利用之前持久化的文件即可实现数据恢复。RDB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触发RDB持久化过程分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手动触发:手动触发分别对应save和bgsave命令。save命令: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RDB过程完成为止,对于内存比较大的实例会造成长
转载 2023-12-19 22:25:48
94阅读
Redis为什么快?项目中会用到redis,因为redis可做缓存,并发每秒能处理10w条数据。但你知道为什么redis存取那么快么,你可能会说redis基于内存,基于K-V存储,单线程….。等等,为什么单线程反而会快了呢?其实Redis是基于NIO的多路复用模型。Windows环境下是select的多路复用,Linux环境下是epoll的多路复用。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多路复用。 多路复
转载 2024-06-18 12:07:44
82阅读
从处理请求的核心流程谈一谈Redis到底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随着Redis版本的不断更新,Redis在处理请求方面也在不断的优化,由单线程的概念逐渐引入了多线程的概念。那么Redis到底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呢?在Redis 4.0版本之前,Redis完全是单线程,没有引入多线程这个概念。因为Redis是完全是基于内存操作的,通常情况下CPU不会是redis的瓶颈,于是就采用单线程模型处理请求,如果使用
持久化问题定位和优化fork操作进程开销监控和优化CPU消耗内存消耗内存消耗优化硬盘消耗AOF追加阻塞 fork操作当RedisRDB或AOF重写时,一个必不可少的操作就是执行fork操作创建进程,对于大多数操作系统来说fork是个重量级错误 虽然fork创建的进程不需要拷贝父进程的物理内存空间,但是会复制父进程的空间内存页表 例如对于10GB的Redis进程,需要复制大约20MB的内存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