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化常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使用,可以调节数据维数,抑制噪声、降低信息冗余、降低模型计算量、防止过拟合等作用。池化没有可学习的参数,与激活函数较为相似,池化在一维或多维张量上的操作与卷积层也有相似之处。        池化最初作用是降低数据量,使模型更容易训练,称为下采样(down-sampling)或下池化
转载 2023-08-11 16:38:08
80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前置知识二、torch.nn.Conv2d三、torch.nn.Conv1d 前言  本系列主要是对pytorch基础知识学习的一个记录,尽量保持博客的更新进度和自己的学习进度。本人也处于学习阶段,博客中涉及到的知识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另外,本博客中的有些内容基于吴恩达老师深度学习课程,我会尽量说明一下,但不敢保证全面。一、前置知识   上图就是一个多过滤器(过滤
首先先说明第一个答案,也就是PyTorch卷积层的计算方法,其实这点很多人可能在书上已经看过图了,我只是用代码复现一遍我们把所有变量都明确,首先是输入变量,我们设为2 * 2的全1矩阵,如下: 然后初始化一个二维卷积层,并输出其weight和bias,如下:我们可以看到,weight和bias都有两个值,这是因为我们定义了输出通道为2,所以给我们分配了两个卷积核,然后可以看到权值分别为0.784
转载 2023-11-02 07:09:33
108阅读
在当今时代,机器在理解和识别图像中的特征和目标方面已经成功实现了99%的精度。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这种情况-智能手机可以识别相机中的面部;使用Google图片搜索特定照片的能力;从条形码或书籍中扫描文本。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NN),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神经网络,也称为卷积网络。如果您是一名深度学习爱好者,那么您可能已经听说过卷积神经网络,也许您甚至自己开发了一些图像分类器。像
转载 2024-05-17 09:53:04
16阅读
先来看看pytorch二维卷积的操作API现在继续讲讲几个卷积是如何操作的。一. 普通卷积torch.nn.Conv2d(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0, dilation=1, groups=1, bias=True)普通卷积时group默认为1  dilation=1(这里先暂时不讨论dilati
官方的api介绍: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nn.html?highlight=nn conv2d#torch.nn.Conv2dPytorch中nn.Conv2d的用法nn.Conv2d是二维卷积方法,相对应的还有一维卷积方法nn.Conv1d,常用于文本数据的处理,而nn.Conv2d一般用于二维图像。先看一下接口定义:class torch.nn.Con
转载 2023-11-15 20:04:23
123阅读
目录一、Conv2d 二、Conv2d中的dilation参数一、Conv2d首先我们看一下Pytorch中的Conv2d的对应函数(Tensor通道排列顺序是:[batch, channel, height, width]):torch.nn.Conv2d(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
卷积函数注: 函数语法、参数介绍、shape、变量、Example,均转自 PyTorch 中文手册。 说实话 PyTorch 中文手册 对于参数in_channels和out_channels的讲解还是不够详细。 所以我参考了另一篇博客 【PyTorch学习笔记】17:2D卷积,nn.Conv2d和F.conv2d 来讲解这两个参数的意义。函数语法:一维class torch.nn.Conv1d
转载 2024-02-19 11:17:11
128阅读
PyTorch构建卷积层二维图像卷积一、 二维卷积层的实现1. 手动实现二维卷积层2. Pytorch卷积层API实现二、 二维卷积层的填充和步幅 二维图像卷积使用全连接层来处理图片时,如果图片的尺寸比较大,那么就会出现参数爆炸的情况,模型复杂度直线提升而难以训练。为了降低模型的复杂度,提出了卷积层的概念。 卷积层是在全连接层的基础上,对于参数的取值加以限制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基于这样两种假设
文章目录简介为什么要用卷积卷积神经网络的由来什么是卷积定义解释卷积运算信号分析离散卷积例子:丢骰子图像处理卷积操作 简介为什么要用卷积卷积操作是机器视觉,乃至整个深度学习的核心。首先看为什么卷积这么厉害。我们所有的图片,如灰度图,每一个像素点都有一个灰度值,构成一个矩阵。设长宽为28像素,则该矩阵大小为28*28。对于彩色图片也一样,他是由rbg三种颜色构成,我们看成三张像素图,也就是三个灰度图
前言上一篇《pyTorch入门(一)——Minist手写数据识别训练全连接网络》搭建了全连接层和训练的文件,做了一个最简单的Minist训练,最终的训练结果达到了97%,这篇就来介绍一下pyTorch网络层比较常用的Api和卷积层#常用网络层函数nn.Linear对信号进行线性组合nn.Conv2d对多个二维信号进行二维卷积nn.MaxPool2d对二维信号进行最大值池化nn.ReLU最常用的激活
转载 2024-01-03 09:39:15
64阅读
一、1d/2d/3d卷积卷积运算:卷积核在输入信号(图像)上滑动,相应位置上进行乘加卷积核:又称为滤波器,过滤器,可认为是某种模式,某种特征。 卷积过程类似于用一个模板去图像上寻找与他相似的区域,与卷积核模式越相似,激活值越高,从而实现特征提取AlexNet卷积核可视化,发现卷积核学习到的是边缘,条纹,色彩这一些细节模式卷积维度:一般情况下,卷积核在几个维度上滑动,就是几维卷积&nbsp
PyTorch学习笔记(6)–神经网络:卷积层    本博文是PyTorch的学习笔记,第6次内容记录,主要介绍神经网络卷积层的基本使用。 目录PyTorch学习笔记(6)--神经网络:卷积层1.卷积操作是什么2.卷积层2.1卷积层相关参数2.2卷积层应用实例2.3卷积层input和output尺寸信息3.学习小结 1.卷积操作是什么    关于具体什么是卷积操作,不是本文要讲的重点,但是本文的后
Pytorch学习 - Task5 PyTorch卷积层原理和使用1. 卷积层(1)介绍 (torch.nn下的)1) class torch.nn.Conv1d() 一维卷积层2) class torch.nn.Conv2d() 二维卷积卷积尺寸的计算padding的两种方式空洞卷积简化版尺寸计算公式:完整版尺寸计算公式:3) class torch.nn.Conv3d() 三维卷积层(2)
本文简单谈谈pytorch的二维卷积nn.conv2D,其主要作用为在由多个输入平面组成的输入信号上应用二维卷积。 目录文章目录前言一、卷积过程1.最简单的二维互相关 2.以RGB为例的多通道卷积二、conv2D的相关参数1.conv2D的形式:2.参数解析三、示例代码 前言本文简单谈谈pytorch的二维卷积nn.conv2D,其主要作用为在由多个输入平面组成的输入信号上应用二维卷积
转载 2023-10-19 06:10:33
124阅读
Pytorch学习记录(5)卷积操作的介绍这篇博文主要在于记录卷积操作的学习过程,包括概念以及具体实战环节。卷积操作的定义以及意义:如果从形象的方式理解卷积的意义,即为进行一次特征“浓缩”,用另一个意思来讲,就是把它抽象化。最后经过很多次的抽象化,你会将原始的矩阵变成一个 1 维乘 1 维的矩阵,这就是一个数字(变成了可以让分类器处理的概率数字,有些像降维作用的意思)。卷积层的介绍与实现:在PyT
0、前言首先看普通卷积,用pytorch定义为:nn.Conv2d(in_channels=3, out_channels=4, kernel_size=3) 它可以抽象表示为,堆叠体就是一个卷积核,和上图是对应的:1、组卷积分组卷积鼎鼎大名,不多介绍了,首先从下图来看下普通卷积和分组卷积的区别(左图是普通卷积,右图是分组卷积)无论哪一种卷积,输入特征图都是
pytorch之二维卷积 文章目录pytorch之二维卷积一、 卷积简述二、 卷积要点三、部分参数 一、 卷积简述 通常对于由多个维度组成的输入信号可以用二维卷积。较为简单的模式是,输入大小为(N,C,H,W),卷积过后的输出为(N,C,H,W)。N是每个批次的样本数目,C是输入样本的通道数目,H是输入样本的高度,W是输入样本的宽。二、 卷积要点1 Padding 在Tensorfl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ShichenLiu/CondenseNet 本文提出了学习组卷积(learned group convolution),大大减少了对冗余特征的利用。首先看提出的模块: 中间是训练阶段的condense块,右边是测试阶段的。训练阶段,作者对于输入到1x1学习组卷积的特征图进行学习稀疏连接。filter分组 由于是1x1卷积,4D的张量变为矩阵
Pytorch卷积网络卷积操作互操作原理图   虽然卷积层得名于卷积(convolution)运算,但我们通常在卷积层中使⽤更加直观的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运算。计算如下:代码原理def corr2d(X, K): """计算卷积操作(互操作)""" h, w = K.shape # 得到卷积后 Y = t.zeros((X.shap
转载 2023-09-27 09:31:19
14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