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全称快速排序(Quick Sort)改进自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效率最高的排序算法之一。而排序在计算机编程中又应用非常的广泛。所以从快排开始学习显然是非常合理的。首先谈谈排的原理吧(冒泡的原理非常的简单这里就不多谈了,但是学习排之前首先了解冒泡的原理貌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
转载 2024-01-11 20:14:49
19阅读
关于数据库的使用方式,我来分享下自己这几年使用数据库的四个阶段和一些杂谈!1,简单的一个数据库事例:没有复杂的结构,只需要简单的连接信息,就可以使用数据库,这个时候,读写数据的性能优化,主要如下:①,使用show status查看数据库事务计数,慢查询,锁和锁的时间分布,以及警告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优化!②,优化SQL:主要是排序,where句等尽量使用索引列,少用like语句,避免使用函数作
今天我们来讲下七种常用的快速排序算法中的快速排序算法。开篇依旧先来讲讲什么是快速排序以及基本算法思 路,然后给出代码段和时间复杂度。顺带也是回顾一下Python的基础语法。什么是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由C.A.R.Hoare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 割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 据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2: #当数据集长度为1时,结束递归 return arr mid = arr[len(arr) // 2] #基准数可以随便选,我这里就对2取整了 left,right = [],[] #申明两个列表用来保存左右分区的数 arr.remove(mid) #将基准数从数组中移除 for i in ar
快速排序性质一种基本的交换排序算法,比较常用的排序算法,简称快排。基本的排序思路如下。基本思想为: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分割点左边的数都比它小,分割点右边的数都比它大,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法对两部分数据进行排序,显然这是一个递归过程。算法详解待排序列为2,4,5,1,3。第一步,确定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序列第一个元素为left和序列最后一个元素为right,并且首先指定第一个数为参
转载 2023-09-03 09:53:23
82阅读
# Python 文件用 echo 还是 open Python 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广泛用于数据处理、Web 开发、机器学习等领域。在 Python 中,我们经常需要读写文件来处理数据。在文件写入时,我们可以使用两种主要的方法:echo 和 open。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 ## 1. echo 方法 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 echo 方法将
原创 2023-08-03 09:51:23
101阅读
Python中常见的排序方法对于Python程序员而言,排序算法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Python提供了多种排序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本文将介绍Python中常见的几种排序方法。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具体实现如下: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8.6 HBase读写流程⭐️对于HBase框架,读比慢(与其他框架相反)8.6.1 公共流程(三层索引)对于数据对应的Region位置在哪里的问题的提出 HBase中单表的数据量通常可以达到TB级或PB级,但大多数情况下数据读取可以做到毫秒级。HBase是如何做到的呢?要想实现表中数据的快速访问,通用的做法是数据保持有序并尽可能的将数据保存在内存里。HBase也是这样实现的对于海量级的数
一:冒泡排序 简单低效。 def bubble_sort(lists):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0, count):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i] > lists[j]:
转载 2024-08-11 13:07:02
108阅读
快速排序是我们在面试时常常遇到的算法,我们接下来首先介绍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然后手撸一遍快速排序算法,最后我们介绍一些特殊情景的应用。快速排序介绍快速排序算法是冒泡排序算法的一种改进,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比另一部分所有数据小,整个过程可以递归进行,最终使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但快速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同元素不能保序,因此在一些实
有同学在课上提出python编的程序运行比较慢!首先,我要说,这是真的,这为同学对python还是有一定了解的。python程序确实要比c,c++等程序要慢!大约慢2到10倍!!第二,我们说一下为什么python程序要比C 、C++程序要慢。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要了解,计算机是比较笨的,它并不认识你编写的程序,为了让计算机认识我们的程序,所以就产生了两种方法。一种是C、C++这种,它通过编译软件把
转载 2023-06-29 15:32:44
157阅读
编译:周素云、蒋宝尚学会了 Python 基础知识,想进阶一下,那就来点算法吧!毕竟编程语言只是工具,结构算法才是灵魂。新手如何入门 Python 算法?几位印度小哥在 GitHub 上建了一个各种 Python 算法的新手入门大全。从原理到代码,全都给你交代清楚了。为了让新手更加直观的理解,有的部分还配了动图。https://github.com/TheAlgorithms/Python这个项目
LabVIEW用了多线程,程序是不是会跑的更快些这个取决于具体的应用程序。如果应用程序中的任务顺序执行,不会看到任何改善。比方说,程序打开文件,从文件中读取数据,然后关闭文件。多线程并不能使的应用程序跑的更快,因为上述操作不能同时发生。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多个线程仍然共享CPU时间。因此多个很耗CPU的并行线程并不会因为它们线程化了而使计算进行的更快。事实上,它们可能运行的更慢,因为操作系统要花额外
实际上排算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有一个数组a,在数组中选择一个数x,然后把数组中所有小于等于x的数放到x左边,大于x的数放到右边,然后再利用分治递归思想把整个数组排成有序系列。其实现代码如下:#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int partition(int *a,int p,int r){ int i = p; for (int
原创 2022-09-09 14:44:56
118阅读
def quick_sort(lists,i,j): if i >= j: return list pivot = lists[i] low = i high = j while i < j: while i < j and lists[j] >= pivot: j -= 1 lists[i]=li
原创 2021-08-25 14:50:32
222阅读
  和朋友做了个小决定,把以前学过的小算法一个一个复习一遍。1、排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
转载 2023-12-10 21:51:37
47阅读
目录1、固定基准2、随机选取基准3、三数取中优化1:序列长度达到一定大小时,使用插入排序优化2:聚集元素选择基准的方式对于分治算法,当每次划分时,算法若都能分成两个等长的子序列时,那么分治算法效率会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基准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基准的方式决定了两个分割后两个子序列的长度,进而对整个算法的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最坏情况下,待排序数组已经基本有序了,每次划分过程产生两个区域分别包含n-1
转载 2023-12-27 11:41:37
74阅读
1.排的基本原理:第一步,完成相对一个数的有序声明一个变量i总共就有三种情况:(1)arr[i]<num,arr[i]与<区域的右边的第一个数做交换,小于等于区域向右移动,i++(2)arr[i]==num,小于num区域不移动,i++(3)arr[i]>num,arr[i]与>区域左边第一个数做交换,大于等于向左移动,注意:i大小此时没有发生变化循环以上过程,则可以达到
、 本人无编程经验,出于对学术的研究(哈哈,就是为了装个逼而已,其实基本的 VBA 都够了),了解到 R 好像用于数据分析和作图不错,就想学一下,结果网上有人说学 R 有人说学 Python,我打算去了解一下 Python,结果好像看到一个新世界了, Python 在他们口中好像无所不能,编写一些自动化程序啊,黑别人网站啊,做游戏外挂之类的好像真的很牛逼,那么,Python 真的那么神奇?我也算
快速排序算法,简称快排,是最实用的排序算法,没有之一,各大语言标准库的排序函数也基本都是基于排实现的。 本文用python语言介绍四种不同的排实现。 1. 一行代码实现的简洁版主要利用了行数的递归调用和Python的切片特性,解释一下每行代码的含义:第1行: #coding:utf-8 指定utf-8 编码第2行:定义函数名和参数第3行: 判断列表长度是否小于等于1, 如果小于等于1,直接返回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