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8
集合 set
集合是可变的容器
集合内的数据对象都是唯一的(不能重复多次的)
集合是无序的存储结构,集合中的数据没有先后关系,与字典相似
集合内的元素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集合是可迭代对象
集合是相当于只有键没有值的字典(键则是集合的数据)创建空的集合:
set()创建非空的集合的字面值:
s = {1, 2, 3}集合的构造函数:
s
前言:本篇笔记的内容是通过文献及网络途径融合而成,适用于入门者(不会使用 Python 的学者)学习。笔记内容并非完整,若有瑕疵或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修正错误! 文章目录Ⅰ. 探寻数字◉ 运算符◉ 变量Ⅱ. 第一个程序◉ 函数▶ 自定义函数▶ **print** 语句▶ **input** 语句◉ 条件与循环▶ **if , else if,else** 条件语句▶ **while** 循环语句
转载
2023-09-06 21:30:23
324阅读
一、运算符
1.算数运算符 + - * / % ** //
2**10 2的10次方
4.2 // 2 == 2 只取整数部分,取商的整数部分
py2 4.2 / 2 ==2
py3 4.2 / 2 == 2.1
二、赋值运算
= 简单赋值
+= 加法赋值运算
-= 减法赋值运算
*= 乘法赋值运算
/= 除法赋值运算
%= 余数赋值
转载
2024-06-14 14:07:58
74阅读
1. 进制的种类数字在计算机中表现的方式常见的有四种: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1.1 十进制1)基数:0,1,2,3,4,5,6,7,8,9
2)进位:逢10进1
3)位权:10的n次方 (n从低位到高位从0开始依次增加)
1231 = 1*10^3 + 2*10^2 + 3*10^1 + 1*10^0
4)程序中的表示方式:直接写
123
1001.2 二进制1)基数:0,1
2)进位
转载
2024-03-11 06:53:00
122阅读
NSDecimalNumber 是NSNumber的子类。使用 [NSNumber numberWithDouble:]方法来格式我的NSNumber,但是,由于一些值比较大,我想要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NSDecimalNumber就提供了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什么是科学计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 (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用幂的形式,
转载
2024-01-27 19:48:56
125阅读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素数检测的方法,实例分析了Python素数检测的相关技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Python素数检测的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素数检测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因子检测:检测因子,时间复杂度O(n^(1/2))1 def is_prime(n):
2 if n < 2:
3 return False
4 for i in xran
转载
2023-08-23 09:34:36
137阅读
自此开始学习程序员的数学,由于是忙里偷闲学习,进度可能不会那么快。
重要思想:问题分解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第一章:0的意义1.进制转换:n进制转换为10进制:从右到左各个位乘以(i取值为0~+)
10进制转换为n进制:除n取余法,将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排列,构成新数。2.二进制:有两个数字0,1。从右往左基数依次为,i从0到无穷。
十进制:有十个数字0~9。从右往左基数依次为,i从0到无穷。
转载
2024-05-05 19:17:21
186阅读
# 使用 NumPy 计算 10 的 n 次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教你如何使用 Python 的 NumPy 库计算 10 的 n 次方。对于刚入行的小白来说,理解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会详细描述每一步所需的代码及其注释。同时,我将使用表格和图示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整个流程。
## 整体流程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整个实现过程的步骤。以下是步骤的概述表:
| 步骤编号 |
# Python中乘以10的n次方
Python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它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Web开发等各个领域。在Python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一个数乘以10的n次方的情况,本文将介绍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这一功能。
## 为什么需要乘以10的n次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字进行大小的调整,例如将一个数乘以10的n次方,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进行数值的比较、
原创
2024-05-17 04:07:57
383阅读
# Swift 中的 "10的n次方" 计算
在计算机编程中,计算一个数字的幂是很常见的。在 Swift 编程语言中,计算“10的n次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现方法,最后展示如何用Swift编写代码实现这个功能,并附上一些类图和关系图。
## 什么是幂运算?
幂运算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操作,表示一个数(底数)被自己乘以自身若干次(指数)。例如,\(10^3\) 表示 \(10
在处理“mysql 10的n次方”问题时,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个问题通常涉及大量数据和复杂的查询操作,因此高效的数据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会系统地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
## 版本对比
在进行MySQL版本对比时,以下是一些主要特性差异:
- **性能提升**:MySQL 8.0引入了更好的索引和查询优化器,相较于5.7版本提升了查询性能。
- **JSON支持**:MySQL
# 教你如何在 Python 中计算 10 的 n 次方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小白,学习如何使用 Python 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Python 代码中实现 10 的 n 次方。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步骤来完成这个任务,同时会详细解释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够掌握这一基础技能并在日后的编程中灵活运用。
## 流程
下面是实现“计算
原创
2024-09-17 06:18:31
169阅读
函数1. 生成式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是Python内置的非常简单却强大的可以用来创建list的生成式。#需求:生成一个1~10的整数列表
list1 = list(range(1,11))
print(list1) #[1, 2, 3, 4, 5, 6, 7, 8, 9, 10]
#需求:生成列表:[1*1, 2*2, 3*3, 4*4, 5*5, 6*6, 7
转载
2024-10-09 11:37:55
80阅读
# 如何实现java 10的n次方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将教你如何实现Java中的10的n次方。首先,让我们通过流程图来展示整个实现过程: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B[输入n的值]
C[计算10的n次方]
D[输出结果]
A --> B --> C --> D
```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分解这个过程,并给出相
原创
2024-06-03 05:54:01
498阅读
Python numpy 开N次方利用pow(a, b)函数即可。需要开a的r次方则pow(a, 1/r)。np.power(a,b)
转载
2023-06-04 21:54:37
321阅读
# 使用Python计算DataFrame的10的n次方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Python的Pandas库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一个DataFrame中每个元素的10的n次方。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操作,但却在许多数据处理中很有用。本文将详细解释实现步骤及代码。
## 一、工作流程
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几个简单的步骤。以下是我们将要遵循的流程:
| 步骤 | 描述 |
运算符分类:算数运算符、比较(关系)运算符、赋值运算符、位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成员运算符、身份运算符1. 算数运算符运算符 | 描述 | 例子(x=10 y=3) | 结果| ----- | ---- |-----| 加 - 两个对象相加,可以是字符串 | print(x+y) | 13| 减 - 两个对象相乘 | print(x-y) | 7| 乘 -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转载
2023-11-28 10:18:39
155阅读
e是科学计数法的一种表示eN: 10的N次方1e2 =1 * 10^2 =1001.2e-5 =1.2 * 10^(-5) =0.000012导入math 用math.e表示,如: mport math math.eN 或 import numpy as np np.eNexp()方法返回x的指数,ex。语法 以下是 exp() 方法的语法:import mathmath.exp( x )注意:e
转载
2023-06-02 14:42:01
1328阅读
在计算机科学和编程中,常常会遇到“10的n次方减1”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数值计算和算法分析时。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效地计算并使用该表达式。为了记录这个过程,我整理了以下结构,涵盖了从备份策略到最佳实践的各个方面。
## 备份策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计算过程和代码实现,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备份策略。
```mermaid
mindmap
root
备份策略
|- 物
在C语言中,你可以使用 pow() 函数来计算x的n次方。这个函数是C语言标准库math.h中的一个函数。以下是一个例子:#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double x = 2.0;
double n = 3.0;
double result = pow(x,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