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PF概述ospf又叫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是企业中最常用的路由协议之一,ospf 位于OSI参考模型的   第三层,数据封装在IP头部的后面协议号为89ospf为了适应大型的网络ospfas内划分了多个区域 1.区域0为骨干区域负责区域间路由信息传播2.其他所以非0 的区域都属于非骨干区域每个ospf路由器只维护所在区域的完整链路状态信息二,OSPF
转载 2024-04-03 12:29:26
155阅读
OSPF与哪种协议OSI模型中处于同一层级呢?这是一个关于网络协议的重要问题。OSPF,即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用于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主要应用在大型企业网络中。OSI模型中,OSPF位于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与转发。那么,与OSPF同一层级的协议是什么呢?答案是OSPF和BGP协议OSI模型中处于同一层级。 OSPF和BGP协议都属于网络层协议,OSI模型中均处于第三
原创 2024-03-01 09:45:56
82阅读
简述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一、网卡 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卡保存有明确的mac地址因此可以确认其属于数据链路层。二、集线器 集线器工作于OSI/RM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定义了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 因为集线器只对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后再重发,不进行编码,所以是物理层的设备。10M集线器
一、实验拓扑:二、实验场景如图所示,拓扑为某个大型企业的网络结构,骨干网络接了电信和联通两个运营商。要求10.1.x.x/24的业务通信走的是A平面;10.2.0.x.x/24的业务通信走的是B平面。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实现备份,保障网络畅通,要求网络有高实用性、扩展性。三、实验步骤1、配置各个路由器的底层IP地址(以R1为例,其余的类似)配置略 2、AS内部起一个ospf,保证AS内部全网可达
协议一提到协议,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 TCP 协议、UDP 协议等等,并且这些网络传输协议的实现有点晦涩难懂。虽然 RPC 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协议,但这些协议更多的是对我们上层应用是透明的,我们 RPC 使用过程中并不太需要关注他们的细节。那RPC 协议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我举个例子,你立马就明白了。HTTP 协议是不是很熟悉(本博客里面所说的 HTTP 默认都是 1.X)? 这应该是我们日常工作
转载 10月前
37阅读
Frame Relay:帧中继(WAN protocol for internetworking at layer 2)帧中继是一种局域网互联的 WAN 协议,它工作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为跨越多个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用户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方法。帧中继是一种数据包交换技术,与 X.25 类似。它可以使终端站动态共享网络介质和可用带宽。帧中继采用以下两种数据包技术:
转载 2024-05-28 05:59:00
109阅读
在网络层中,1.主要功能: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体现了网络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提供连接方式--虚电路或者报文,选择路径拥塞控制)2.主要协议:X.25协议3.提供的服务:两种服务1).面向连接的服务(虚电路方式---可靠的报文传输,不丢失重复报文)2).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方式---可能丢失,重复,但灵活方便,迅速)一。虚电路和数据报工作原理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服务,该服务为
转载 2024-04-19 08:08:34
33阅读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是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此模型作为网络通信的概念性标准框架,使通信不同的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所形成的网络上的进行成为可能。现在此模型已成为一個主要的结构模型用于计算机之间和网络间的通信。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都基于OSI模型的结构。OSI将其定义为七层,即将网络计算机中有关活动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一个任
转载 2024-03-08 23:42:30
105阅读
OSI的七层模型,网线,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工作层次 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
转载 2024-07-26 10:13:55
55阅读
转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13948.htm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
转载 精选 2012-03-03 18:52:05
935阅读
   
原创 2011-05-30 15:07:00
447阅读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目录简介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OSI 参考模型表格OSI的设计目的OSI划分层
转载 2012-08-01 15:04:00
168阅读
2评论
    OSI(WHY-WHAT-HOW) ---阿J 本文不是一篇专门用于详细解析OSI模型的,而只是从一个大观的,概况的角度去切入这个模型,对于它的内在原理运作不会深入. WHY:   不管学什么知识点,我们都首先要知道一点的是:这个东西是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来的,这是任何技术的源头,虽然这对于我们了解它的具体技术细节的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它给我们
原创 2010-09-07 16:52:23
1540阅读
1点赞
2评论
什么是OSI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
转载 精选 2008-08-12 13:45:44
810阅读
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标准是ISO/iIEC 7498,又称为X.200协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
转载 精选 2010-11-09 13:54:41
1126阅读
OSI/RM即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开放,是指非垄断的。系统是指现实的系统中与互联有关的各部分。 OSI的七层结构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
原创 2012-06-03 21:45:16
619阅读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简介 OSI/RM[1]即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
转载 精选 2013-03-26 15:02:28
318阅读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它把网络协议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n
原创 2014-03-06 19:04:50
659阅读
一、分层思想分层思想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流程分解成几个相对单一的子程序,其优势是可以让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就是化繁为简:还可以让我们及时的发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现实中已经有很多有关分层思想的实际案例了,例如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大到高级领导,中到中级领导,小到底层员工:还有IT行业等,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和IT网络行业有关的分层思想。 二、OSI七层分层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
原创 2021-10-06 17:40:20
235阅读
1、物理(硬:HUB位) *****************信道接口型状、尺寸、引脚、排列电压、电流、阻抗、波形、速率及平衡单、半双、全双工RS232,RS422,RS423,RS485X.25、X.212、链路(MAC Switch帧)**************信道PPP/HDLC802.3、8...
原创 2016-01-22 11:15:00
12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