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 手机在断开WIFI后 在流量模式下,通过 WireGuard 可以直接使用RDP工具访问192.168.0.XX的DELL电脑桌面。使用云服务器+ ACER 电脑 做 NAT 的方案如下: 整体架构手机(流量) → WireGuard → 云服务器(公网IP) → WireGuard → ACER( NAT) → 内网(192.168.0.0/24) → DELL 电脑(192.1
111
原创 2月前
0阅读
NAT 与IPSec VPN 的裂痕 在多数情况下NAT 的处理对用户使用是完全透明的,但是当希望使用IPSec 技术组建VPN 网络时,NAT 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IPSec协议的主要目标是保护IP数据包的完整性,这意味着IPSec会禁止任何对数据包的修改。但是NAT 处理过程是需要修改IP 数据包的IP 头数据、传输层报文头数据甚至传输数据的内容(如FTP 应用),才能够正常工作。所
转载 精选 2015-09-16 23:45:36
10000+阅读
        NAT也称为IP地址伪装,可以用来将在一个网络(内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转换成在另一个网络(外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NAT技术主要用于隐藏内部网络的IP地址,这种伪装技术可以用来隐藏真实的网络身份。 NAT设备会执行以下两个进程: 1.用一个映射的地址取代一个真实的地址,这个映射地址是在目的网络中可路由
原创 2011-04-12 15:25:16
2061阅读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静态NAT、动态NAT、PAT的使用方法实验要求:1、服务器1使用静态NAT映射公网IP 10.1.1.3                2、服务器2使用静态NAT映射公网IP 10.1.1.4,仅能使用web服务(80端口)          &
原创 2022-05-06 17:41:07
3773阅读
1点赞
6.16  网络地址转换(NATNAT也称为IP地址伪装,可以用来将在一个网络(内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转换成在另一个网络(外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NAT技术主要用于隐藏内部网络的IP地址(使用RFC 1918私有地址)。这种伪装技术可以用来隐藏真实的网络身份,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安全技术。 NAT设备会执行以下两个进程。 1.用一个映射的地址取代一个真实的地址,这个映射地址
原创 2011-10-26 22:35:38
1445阅读
拓扑图目的内网Client1通过公网IP访问服务器Server1,禁止使用服务器内网IP访问外网用户Client2可以通过公网IP访问到服务器Server1内网Server和Client通过NAT地址池中的IP访问公网配置连通性配置LSW1:client在vlan10,server在vlan20。与防火墙运行OSPF,通告内网路由。sysname SW1 # vlan batch 10 20 10
原创 20天前
74阅读
NAT穿透方式,它采用辅助的方法探测NAT的IP和端口。毫无疑问的,它对穿越早期的NAT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还 将继续在ANT穿透中占有一席之地。NAT后面的UAC必须和此server配合,互相之间发送若干个UDP数据包。UDP包中包含有UAC需要了解的信息,比如NAT外网 IP,PORT等等。UAC通过是否得到这个UDP包和包中的数据判断自己的NAT类型。NAT(A),SERVER(C),UAC
转载 2024-06-06 17:32:02
110阅读
拓扑图目的内网Client1通过公网IP访问服务器Server1,禁止使用服务器内网IP访问外网用户Client2可以通过公网IP访问到服务器Server1内网Server和Client通过NAT地址池中的IP访问公网配置连通性配置LSW1:client在vlan10,server在vlan20。与防火墙运行OSPF,通告内网路由。sysname SW1 # vlan batch 10 20 10
原创 20天前
83阅读
NAT概述 1.1 NAT的概念 1.2 NAT的工作原理 1.3 NAT的功能 1.4 NAT的优点和缺点二 静态NAT和动态NAT 2.1 静态NAT和配置 2.2 动态NAT和配置三 PAT端口多路复用 3.1 PAT概念 3.2 PAT的作用 3.2 PAT的配置一 NAT概述1.1 NAT的概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
原创 2021-12-11 16:55:09
362阅读
NAT(Network Address Traslation)Functions:为了缓解IPv4地址的匮乏。可以应用于:更换ISP或两个企业内部网络合并而需要修改内部地址方案的时。Integrate Static and Dynamic NAT:以下为需要结合使用动态和静态NAT的情况:1>有多个地址空间重叠的网络2>修改了方案(更换了ISP)3>网络服务器(DNS或WEB服务
原创 2007-04-06 09:39:00
748阅读
NAT网路地址转换 一 NAT的概述NAT提出的目的① 节约IP ② 隐藏了内网主机的细节(安全性)NAT的工作原理① 转换数据包头中的IP地址② 有些应用无法支持NAT可在哪做① 可在代理服务器上做----成本高② 可在路由器上做NAT的实现(三种)① 静态转换--1对1(一个私有IP转换为一个公有IP)② 动态转换--多对多(节约IP)③ PAT-端口多复用--多对1(节约IP ,常
原创 2009-04-10 15:43:54
632阅读
          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nbs
原创 2009-11-28 20:47:19
654阅读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的作用        实际生活中,我们组建局域网络用的全都是私有IP地址,而这些私有IP地址是无法在公网上进行路由的,因此我们就要用到NAT的技术将内网的一个私有IP转换成一个公网IP接入互联网   NAT的实现方式
原创 2010-10-23 21:29:52
431阅读
1. 把你的虚拟网卡VMnet8设置为自动获得IP、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启用; 2. 把你虚拟机中操作系统(如ubuntu9.10)的“本地连接”也设置为自动获得IP、自动获得DNS服务器; 3.将虚
转载 2011-07-14 22:03:40
410阅读
试验演示 试验拓扑:     实验一:静态NAT R1模拟PC 基本配置: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0.0.1 20.0.0.1        /定义转换关系 interface Serial1/0    &nbsp
原创 2011-07-19 01:43:40
680阅读
1点赞
2评论
NAT概述:网络地址转换(NAT)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翻译成全球唯一的公网ip地址,使内部网络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等外部网络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物联网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NAT将自动修改ip包头中的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ip地址的校验则在NAT处理过程中自动完成。 NAT的实现方式: (1)       静
原创 2012-01-14 21:01:35
588阅读
1.1.1 地址转换的配置 地址转换的配置包括: l 配置地址池 l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和地址池的关联 l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和接口的关联(EASY IP特性) l 配置内部服务器 l 配置地址转换的有效时间 1. 配置地址池 地址池是一些连续的IP地址集合,当内部数据包通过地址转换到达外部网络时,将会选择地址池中的某个地址作为转换后的源地址。 请在系统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1-
原创 2012-07-09 17:09:33
504阅读
我在做NAT的相关题目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内网不能够和外网进行通信,前提是我已经做了NAT了。 这个问题中有2个ISP,所以我就设置了2个ACL的编号,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4/0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2 interface GigabitE
原创 2012-11-08 15:54:21
611阅读
NATNAT:网路地址转换,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而提出的。几个概念:如图静态NAT,就是一个内网ip 对应一个外网IP.动态NAT,就是公网的ip就多个,可以建一个地址池,总的来说还是一对一.PAT:是对个内网IP对应一个外网ip,通过端口号来区分.静态nat配置:在相应的接口下:int f0/1ip nat insideint s0/1 ip nat outsideip nat
原创 2015-01-26 19:15:11
684阅读
NAT:网络地址转换  静态地址转换: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1.1.1 2.2.2.3Router(config)#int g0/0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Router(config-if)#int g0/1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NAT
原创 2015-08-12 00:02:33
48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