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goDB分片策略 ## 概述 MongoDB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具有水平扩展的能力,可以通过分片来分散数据负载和提高性能。分片是将数据库水平划分为多个部分,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分片环境中,每个分片服务器都存储部分数据,从而实现高并发和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MongoDB分片策略,包括如何创建分片集群、选择分片键、路由查询等内容。我们还将通过代码示例来说明每个步
原创 2023-08-29 10:52:08
108阅读
一、Sharding分片技术  1、分片概述  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数分片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中,以降低CPU、内存和Io的压力,Sharding就是数据库分片技术。  MongoDB分片技术类似MySQL的水平切分和垂直切分,数据库主要由俩种方式做Sharding:垂直扩展和横向切分。  垂直扩展的方式就是进行集群扩展,添加更多的CPU,内存,磁盘
转载 2023-06-04 16:08:01
845阅读
分片(sharding)是指将数据分拆,将其分散存放到不同的机器上的过程,有时候也会用分区(partitioning)来表示这个概念,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去,这是一种可以水平扩展的模式,在数据量很大时特给力,也能处理更大的负载,实际大规模应用一般会采用这种架构去构建monodb系统,分片的目标之一就是创建5太,10台甚至上1000太服务器及集群,整个集群对应用程序来说是一台单机服务器,为了隐藏
转载 2023-06-13 21:04:27
206阅读
MongoDB-分片集群搭建1.分片集群搭建整体思路1.1 搭建配置服务器复制集1.2 搭建分片服务器复制集1.3 搭建路由服务器2.搭建配置服务器集群2.0 创建配置文件目录结构2.1 编写配置文件2.2 注册MongoDB服务2.3 开启任务【服务】2.4 测试服务可用性2.5 添加复制集[初始化]3.搭建分片服务器集群3.0 创建文件目录结构3.1编写配置文件3.2注册MongoDB服务3
转载 2023-08-05 00:13:52
159阅读
MongoDB分片式安装部署参考文献https://www.runoob.com/mongodb/mongodb-sharding.htmlMongoDB分片介绍分片就是将数据库进行拆分,将大型集合分隔到不同服务器上。比如,本来100G的数据,可以分割成10份存储到10台服务器上,这样每台机器只有10G的数据,通过一个mongos的进程(路由)实现分片后的数据存储与访问,也就是说mongos是整个
零、使用经验问题一:对于一个后续肯定会扩容的分片集群。建议最开始分片数多点后续主要扩机器配置?还是最开始机器配置好点后续主要扩分片?答:初始分片多点。原因如下:①纵向扩容相对于横向扩容肯定是更容易的,而且很有可能避免数据的搬迁。如果后续扩分片的话数据搬迁不可避免。②分片键合理的话,数据写入被均衡到更多的分片上(机器上),集群整体读写性能更优。③单个分片内的数据少,遇到故障时(机器故障)的回复时间也
本文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MongoDB片键以发挥分片机制的优势,作者为Bugsnag.com的工程师Conrad Irwin。Bugsnag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实时的Bug追踪及检测服务,Bugsnag使用MongoDB存储超过TB级的文档数据。 简而言之,使用{_id: ‘hashed’}或{projectId: 1, _i本文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MongoDB片键以发挥分片机制的优势,作者为Bug
                                 &n
<->本地搭建          一般线上MongoDB服务器都好多台,可以自由搭建mongodb分片集群的,但是不能随意测试,如果想自己随意测试新功能怎么办呢?可以在本地搭建,在一台服务器mongodb1(hch_test_dbm1_121_62)上大家mongodb分片集群,下面分片是示意图(https
转载 2024-05-27 13:19:55
88阅读
# MongoDB 不同分片策略 MongoDB 是一款广泛使用的 NoSQL 数据库,其分片能力可以用于支持大规模的数据集。当数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单一数据库实例可能无法满足性能需求,此时分片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 MongoDB 的不同分片策略,并给出相关代码示例,同时借助可视化工具展示旅行图和类图。 ## 分片概述 在 MongoDB 中,分片是指将数据划分为多个部分,以降低每个
原创 2024-09-23 06:16:13
43阅读
①片键选择的重要性 所谓片键,就是用来拆分数据的字段,通常为1-2个字段,由于片键一旦确定,并已经分片过后,基本上就不可能再修改片键了,因此初期设计和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②片键规则 1:不可以是数组2:一旦插入了文档,片键不可修改,要修改就必须先删除文档,然后才能修改片键3:大多数特殊类型的索引都不能作为片键4:片键的数据取值应该是多样的,这样才利于分片 ③片键的几种类型
一,概述 mongodb是一个典型的文档型nosql数据库,下面说一下Nosql包括的几大类型数据库: NoSQL的数据存储模型 键值模型: 数据模型:key-value存储 优点:查找速度快 缺点:数据无结构,通常只被当作字符串或二进制数据 应用场景:内容缓存 实例:Redis, Dynamo 列式模型: 数据模型:数据按列存储,将同一列数据存在一起; 优点:查找迅速、可扩展性强、易于实现分布
转载 2024-08-06 14:50:05
37阅读
搭建开始配置1.生成秘钥文件,修改权限openssl rand -base64 756 > /home/edison/mongodb/conf/auth_20000.confchmod 400 /home/edison/mongodb/conf/auth_20000.conf2.分发到其他机器scp /home/edison/mongodb/conf/auth_20000.conf edis
原创 2022-08-04 20:23:48
148阅读
一,查看MongoDB集群配置1.列出开启分片的数据库 查询配置数据库中的 databases 集合,可以列出已开启分片功能的数据库列表。 如果一个数据库中 partitioned 字段的值为 true,则该数据库已开启分片功能。 使用 mongo shell 连接到一个 mongos 实例,运行以下命令获取一个完整的已开启分片的数据库列表:use config db.databases.find
经过上篇的学习,我们搭建了自己的分片系统(通俗点就是MongoDB数据库集群系统),我们通过如下命令将两个mongod的服务作为“片”添加到系统中,并且让数据库“mydb”的分片功能打开,指定集合“users”的片键为“name”:C:\Users\liuxj>mongo localhost:30000/admin MongoDB shell version: 2.0.6 connectin
转载 2023-08-17 18:45:07
384阅读
文章目录1. 概念2. 分片集群的组件3. 搭建分片集群3.1 分片(存储)节点副本集的创建3.1.1 第一套副本集3.1.1.1 配置主节点3.1.1.2 配置副本节点3.1.1.3 配置仲裁节点3.1.1.4 配置副本集3.1.2 第二套副本集3.1.2.1 配置主节点3.1.2.2 配置副本节点3.1.2.3 配置仲裁节点3.1.2.4 配置副本集3.2 配置节点副本集的搭建3.2.1 配
# MongoDB分片删除分片教程 ## 1. 简介 在使用MongoDB进行大规模数据存储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分片(Sharding)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删除某个分片,例如当分片服务器故障或数据迁移完成后。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实现MongoDB分片删除分片的操作。 ## 2. 流程概述 下面是MongoDB分片删除分片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说明 | |
原创 2023-11-07 12:49:24
252阅读
# MongoDB 分片集群 分片 ## 简介 MongoDB是一个开源的、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系统。它以高性能、易扩展和开发友好性而闻名。在大规模数据存储方面,MongoDB通过分片(Sharding)技术解决了传统数据库的瓶颈问题。本文将介绍MongoDB分片集群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分片集群概述 在MongoDB中,分片集群是指将大规模数据分布在多
原创 2024-01-05 08:24:27
124阅读
一、什么是分片高数据量和吞吐量的数据库应用会对单机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压力,大的查询量会将单机的CPU耗尽,大的数数量对单机的存储眼里较大,最终会耗尽系统的内存二将压力转移到磁盘IO上。MongoDB分片技术可以满足多个服务器存储数据的方法,一直吃巨大的数据储存和对数据进行操作。分片技术可以满足MongoDB数据量大量增长的需求,当一台MongoDB服务器不足以存储数据或不足以提供可接受的读写吞吐量是
原创 2018-09-16 12:23:31
815阅读
2点赞
1 什么时候需要分片 1.1 单台服务器磁盘空间不够 比如某个集合过大。 1.2 单台服务器的内存空间不够 因为想要把大量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单台服务器内存不够,可以分片,使用多台服务器的内存。 1.3 单台服务器的cpu不够 当写操作过多的时候,单台服务器cpu忙不过来,分片,使用多台服务器分散写压
转载 2018-04-25 20:23:00
232阅读
2评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