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模式      Composite模式也叫做组合模式,是构造型的设计模式之一。通过递归手段来构造树形的对象结构,并可以通过一个对象来访问整个对象树。       组合模式有时候又叫做部分-整体模式,它使我们树型结构的问题中,模糊了简单元素和复杂元素的概念,客户程序可以像处理简单元素一样来处理复杂元素,从而使得客户程序与复杂元素的内
转载 2023-07-15 17:38:30
394阅读
兄弟们,老铁们.又到了学习锻炼我们可爱小小大脑的时候了~~~~~ 喝了这碗鸡血,学就完了~~~ 你穿什么,用什么,开什么,住什么,什么都不算。 你读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什么都重要。1.组合模式定义将对象以树形结构组织起来,以达成"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客户端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希望用户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统一的使用组合结构的对象. 树形结构就是组合模式的
写在前面在 Java ,复用代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组合和继承,两种方式可以减少我们写代码的工作。组合 在新类创建现有类的对象,由于新类是由现有类的对象所组成,所以被称为组合继承 以现有类的的类型来创建新累,无需改变现有类的形式并在其中添加新的代码而在一些场合中使用组合相较于继承将会更加的灵活定义描述在新类创建现有类的对象,由于新类是由现有类的对象所组成,所以被称为组合将现有类的对象放置到新类
转载 2023-06-01 10:49:54
83阅读
在现实生活,存在很多“部分-整体”的关系,例如,大学的部门与学院、总公司的部门与分公司、学习用品的书与书包、生活用品的衣服与衣柜、以及厨房的锅碗瓢盆等。在软件开发也是这样,例如,文件系统的文件与文件夹、窗体程序的简单控件与容器控件等。对这些简单对象与复合对象的处理,如果用组合模式来实现会很方便。组合模式的定义与特点组合(Composite Pattern)模式的定义:有时又叫作整
转载 2024-02-29 10:47:36
31阅读
Java基础语法_7.Java方法一、方法1.什么是方法2.方法声明3.注意4.执行过程5.带参带返回值方法6.带参有返回值的方法7.数组作为方法参数8.查找数组元素的值二、方法的重载1.方法重载是什么2.实例三、基本数据类型的传值四、数组的传递五、可变参数列表1.概念2.用可变参数列表实现多个数相加3.注意六、可变参数列表作为参数重载时的顺序七、文档注释八、方法的调试 一、方法1.什么是方法用
刚才刚更新了排列问题,顺带把组合问题也发表一下
转载 2018-02-23 10:39:00
75阅读
继承OOP的三大特性之一,也是经常使用到的一特性。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类的重用;但是利弊总是相伴的。它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坏处就是破坏封装。相比之下,组合也是实现类重用的重要方式,而采用组合方式来实现重用则能提供更好的封装性。 子类扩展(extends)父类时,可以从父类集成得到属性和方法。如果访问权限允许(即不是private的声明),子类可以直接访问父类的属性和方法。but,子类同样可以重写
转载 2024-07-26 17:15:06
42阅读
介绍Java组合模式本文我们探讨一种结构设计模式————组合模式。学习其结构及实现目的。组合模式结构组合模式用于以相同的方式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的组合(或复合)。可以视为树形结构,都继承一个基类,能表示单个部分或整个对象层次。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组件:在组合中所有对象的基础接口。其可以是接口或抽象类,包括管理子组合的通用方法。叶子节点:实现基础组件的缺省行为,不包括对其他对象的引用。组合节点:拥有叶
转载 2023-07-22 10:25:49
39阅读
组合和继承是面向对象两种代码复用的方式。组合是指在新的类创建原有类的对象,重复利用已有类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允许设计人员根据其他类的实现来定义一个类的实现。组合和继承都允许在新的类设置子对象,只是组合是显式的,而继承则是隐式的。组合和继承存在着对应关系:组合的整体类和继承的子类对应,组合的局部类和继承的父类对应。特别提醒:1.不要轻易的使用继承,不要单纯的为了实现
转载 2023-05-23 22:10:52
142阅读
组合模式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yifanzheng/java-design-patterns组合模式(Composite Design Pattern),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可以统一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处理逻辑。组合模式跟面向对象设计的“组合关系(通过组合来组装两个类)”,完全是两码事。这里讲的“组合模式”,主要
        组合模式的定义如下: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让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适用组合模式的情景如下:希望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层次结构希望用户用一致方式处理个体和组合对象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树形结构的问题,例如文件结构: 例如,要用程序创建文件结构,为了验证正确与否,还要再控制
选自《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原书第8版)》定义:一个对象可以包含另一个对象。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组合(composition)。组合实际上是聚集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聚集模拟了具有(has-a)关系,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归属关系。归属关系的所有者对象称为聚集对象(aggregation object),而它的类称为聚集类(aggregating class)。归属关系的从属对象称为被聚
转载 2023-06-27 07:48:48
71阅读
    组合和继承是面向对象两种代码复用的方式。组合是指在新的类创建原有类的对象,重复利用已有类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允许设计人员根据其他类的实现来定义一个类的实现。组合和继承都允许在新的类设置子对象,只是组合是显式的,而继承则是隐式的。组合和继承存在着对应关系:组合的整体类和继承的子类对应,组合的局部类和继承的父类对应。  &nbsp
# Java组合关系 在面向对象编程组合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模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创建复杂的对象模型。组合关系通常被用来描述一个对象由多个部分对象构成的情形,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通常依赖于整体对象。这种关系在 Java 编程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构建复杂系统时。 ## 1. 理解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Composition)是一种强关联关系。在组合关系,整体(父对象)与部分(子对象)之间是
原创 2024-10-05 04:59:19
53阅读
由于河南的一个3.599亿彩票的奇迹,还又由于双色球2亿的派奖,前一阵子与双色球有染,期期都买,泡彩民村比泡javaeye还频繁,天天一有时间就分析出号规律,选号又杀号... ...最多也只个5块的安慰奖... ...为了杀掉组选中开出概率极小的组合(例如三连号),我写了个组合算法. 后来总结那摇奖机太假,出球不是自然随机的,但总体来说是公平的,因为
转载 2024-06-25 21:57:34
17阅读
组合:比如A类包含B类的一个引用b,当A类的一个对象消亡时,b这个引用所指向的对象也同时消亡(没有任何一个引用指向它,成了垃圾对象),这种情况叫做组合。 A类的构造方法里创建B类的对象,也就是说,当A类的一个对象产生时,B类的对象随之产生,当A类的这个对象消亡时,它所包含的B类的对象也随之消亡。 例如:人和人的四肢,同生同死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Ey
转载 2023-06-28 20:29:08
53阅读
类的组合组合:新的类由现有类的对象所组成(复用现有代码的功能,而非它的形式)。举个例子: 小明没钱,但是想开豪车,想吃火锅,他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把一个富豪绑架到家里,让他给我买个豪车,他就买了,让他给我买火锅,他就买了(组合关系,它包含在我家里了,我就可以使用它的功能了)。这个例子表示的就是类的组合关系。接下来来看一段代码:// 定义一个引擎类 class Engine{ // 引擎启动 pub
本次实验属于模仿型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组合模式的动机,掌握该模式的结构;2、能够利用组合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实验任务一]:组合模式用透明组合模式实现教材的“文件夹浏览”这个例子。实验要求:1.  文件的执行不需真正实现,只需简单提示即可; 代码://AbstractFile.java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Fi
转载 2023-06-27 17:05:33
43阅读
一、定义整体-部分(Part-Whole)模式,它是一种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的层次结构的模式,用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聚合关系 : 聚合关系的对象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他们之间是“整体-个体”的相互关系。生命周期互不影响,比如电脑和鼠标。组合关系: 组合是一种耦合度更强的关联关系。存在组合关系的类表示“整体-部分”的关联关系,“整体”
转载 2023-08-14 19:13:48
76阅读
java组合是在类实现has-a关系的设计技术。可以在java中使用java继承或对象组合来重用代码。在Java编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类使用另一个类作为它的成员。通过使用引用其他对象的实例变量来实现Java组合。例如,一个人(Person)有一份工作(Job)。看一下java组合示例代码。Java组合示例文件:Job.java// 工作类public class Job {private
转载 2023-05-29 15:25:07
88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