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背景工作由PHP转Golang,最近在用GO开发微服务后台,在学习中,如果理解有误,欢迎交流~~目前只是使用Go micro框架来搭建后台微服务服务发现使用etcd,协议使用PB,数据读取使用redis。技术栈Golang(开发语言)etcd (分布式键值数据库)docker(容器)mysql,redis (数据库)微服务微服务是什么概念,一般传统开发中,整个应用都是构建在一个代码库里的
环境概览框架版本号Spring Boot1.5.12.RELEASESharding-JDBC2.0.3MyBatis-Plus2.2.0 前言介绍Sharding-JDBC是当当网的一个开源项目,只需引入jar即可轻松实现读写分离与分库分表。与MyCat不同的是,Sharding-JDBC致力于提供轻量级的服务框架,无需额外部署,底层是对JDBC进行增强,兼容各种连接池和ORM框架
转载 2024-08-28 20:12:58
64阅读
读写分离场景描述读写锁设计接口定义Lock接口ReadWriteLock程序实现ReadWriteLockImpl写锁读锁读写锁的使用总结Reference 场景描述在多线程的情况下访问共享资源,需要对资源进行同步操作以防止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对资源的访问一般包括两种类型的动作——读和写(更新、删除、增加等资源会发生变化的动作)。如果多个线程在某个时刻都在进行对资源的读操作,虽然有资源的竞争,但
转载 2023-08-05 01:42:00
137阅读
读写分离:主数据库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INSERT、UPDATE、DELETE),从数据库处理SELECT查询操作。数据库复制被用来把事务性操作导致的变更同步到集群中的从数据库。简单的说就是把对数据库读和写的操作分开对应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这样能有效地减轻数据库压力,也能减轻io压力。主数据库提供写操作,从数据库提供读操作。当主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数据要同步到从的数据库,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数据
一、有时候经常会遇到配置数据库主从主从分离是存储和访问数据,就需要配置和修改代码了,mysql安装我就不说了二、  主服务器master的配置  1. vim /etc/my.cnf   2. 重启服务 service mysqld restart   3. 创建一个用户   4. 赋予用户的权限(mysql之用户密码) 三、 从服务器slaver
转载 2023-06-30 08:31:17
351阅读
java面试之Mysql读写分离 目录java面试之Mysql读写分离1.读写分离使用MyCat实现读写分离操作2.分库分表使用MyCat实现分库分表参考 1.读写分离利用主从数据库来实现读写分离,从而分担主数据库的压力。在多个服务器上部署mysql,将其中一台认为主数据库,其他为从数据库,实现主从同步。其中主数据库负责主动写的操作,而从数据库则只负责主动读的操作。实现MySQL读写分离的前提是M
转载 2023-07-17 18:28:39
97阅读
作为一个程序员,虽然技术不厉害,但是都有一个向上的心,原来一直负责业务开发,梳理业务、设计流程、开发代码,最近开始接触一些架构类的设计和思路全国医改在即,项目组接了一个医疗改革相关的供应商项目,主要是针对物流方向的。技术架构:领导要求用springcloud但是新来的成员都没有相关开发经验,项目负责人直接在网上扒了一套微服务的代码(个人感觉不太成熟),好多东西不太全,所以需要重新整理,由于项目负责
# Java读写分离实现指南 ## 1. 概述 在开发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我们通常会将数据库的读和写操作分开处理,即进行读写分离读写分离可以通过在应用程序中使用主从复制来实现,其中主库用于写操作,从库用于读操作。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Java实现Java读写分离。 ## 2. 流程概述 下面是实现Java读写分离的基本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 ----
原创 2023-08-06 16:36:47
208阅读
源码地址:http://git.oschina.net/xiaochangwei
转载 2021-08-18 00:32:36
304阅读
1、读写分离:可以通过Spring提供的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类,重写determineCurrentLookupKey方法,实现动态切换数据源的功能;读写分离可以有效减轻写库的压力,又可以把查询数据的请求分发到不同读库;MySql主从同步传送门2、写数据库:当调用insert、update、delete及一些实时数据用到的库;3、读数据库:当调用select查询数据用
文章目录读写分离&分库分表一、读写分离1、何为读写分离2、读写分离会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3、如何实现读写分离?4、主从复制原理二、分库分表1、为什么要进行分库分表?2、何为分库?3、何为分表?★4、垂直和水平拆分?1、数据库的垂直&水平拆分?2、表的垂直&水平拆分?5、什么时候需要分库分表?6、分库分表会带来什么问题?7、分库分表使用什么?8、分库分表后,数据如何迁移
转载 2023-07-18 16:51:23
248阅读
目录1、介绍2、ShardingJDBC3、入门案例4、测试4.1 增加4.2 删除4.3 修改4.4 查询  1、介绍面对日益增加的系统访问量,数据库的吞吐量面临着巨大的瓶颈,可能有些服务器性能好,有些服务器的性能不好,我们就可以将数据库拆分为主库和从库主库负责处理事务性的增删改操作,从库负责处理查询操作,从而实现读写分离的操作。通过读写分离,就可以降低单台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提高访问
转载 2023-12-20 06:39:35
99阅读
现在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数据库层面大都采用读写分离技术,就是一个Master数据库,多个Slave数据库。Master库负责数据更新和实时数据查询,Slave库当然负责非实时数据查询。因为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库都是读多写少(读取数据的频率高,更新数据的频率相对较少),而读取数据通常耗时比较长,占用数据库服务器的CPU较多,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查询从主库中抽取出来,采用多个从库
转载 2023-07-20 21:49:50
50阅读
代码中建议在service(业务)层进行主从分离。同一个service方法内部不建议再进行主从分离。这里是事务切面层,我们知道,在同一个事务中会使用同一条链接进行处理,在业务层方法内部逻辑不再建议进行主从分离,避免数据不一致问题的出现。以下方案通过 继承 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类+注解+aop+ThreadLocal 实现注解方式的数据源的动态切换 
新增了为艺术而生的LOLWUT命令。弃用slave术语(需要API向后兼容的情况例外)。对网络层进行了多处优化。进行了一些Lua相关的改进。新增动态HZ(Dynamic HZ)以平衡空闲CPU使用率和响应性。对Redis核心代码进行了重构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二 架构 您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集群架构可轻松突破Redis自身单线程瓶颈,满足大容量、高性能的业务需求。主从架构,提供高性能的缓存
转载 2023-12-30 20:25:48
52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j_iqri_U396dKADSTCirrQ;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在高并发的场景中,关于数据库都有哪些优化的手段?**常用的实现方法有以下几种:读写分离、加缓存、主从架构集群、分库分表等,在互联网应用中,大部分都是读多写少的场景,设置两个库,主库和读库。主库的职能是负责写,从库主要是负责读,可以建立读库集群,通过读写职能在数据源上的隔离达到减
转载 2023-12-13 18:32:20
269阅读
数据库配置为一个主库 多个从库 主库用于写操作 从库只读操作 读写分离实现即为配置两个数据源,一个用于读写 连接主库 假设为ds_wr,一个用于只读 连接从库 假设为ds_r。 对数据库读操作时,操作ds_r数据源。 对数据源写操作时,操作ds_wr数据源。 读写分离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 [size=medium]第一种为写两套mappper[/s
转载 2023-07-31 13:55:18
93阅读
我们一般应用对数据库而言都是“读多写少”,也就说对数据库读取数据的压力比较大,有一个思路就是说采用数据库集群的方案,其中一个是主库,负责写入数据,我们称之为:写库;其它都是从库,负责读取数据,我们称之为:读库; 那么,对我们的要求是:1、读库和写库的数据一致;2、写数据必须写到写库;3、读数据必须到读库;2.  方案解决读写分离的方案有两种:应用层解决和中间件解决。&
问题redis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都是读多写少,而不管是主从、哨兵、集群,从节点都只是用来备份,为了最大化节约用户成本,我们需要利用从节点来进行读,分担主节点压力,这里我们继续上一章的jedis的读写分离,由于springboot现在redis集群默认用的是lettuce,所以介绍下lettuce读写分离读写分离主从读写分离这里先建一个主从集群,1主3从,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进行相关配置如下:spri
一、首先读写分离呢 一般的结构(1主(master) 2从(slave)) 读写分离的原理:就是主服务器每当新增数据或者删除数据,都会有二进制日志去记录这些操作,然后从数据库就根据日志来自动执行相同的动作,这样就达到从数据会自动同步主数据库的数据。二、读写分离配置(1主2从)1、首先,先去服务里面停止掉mysql57(3306端口)(在服务上右键停止就可以了).mysql3307 mysql33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