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城一条,并沿着这条传递该请求,知道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看着不太好理解,那么直接看例子: 在公司中,员工提交请求或者加薪请求,部门经理的权限是有限的,比如只能批准请求2天的请求,再多就需要向总监申请,超出总监权限范围的,就需要总经理去处理。这就可以
转载 2024-01-19 22:35:54
75阅读
简述:     前端时间再看一些类库的源码,发现责任模式的强大之处,尤其是和建造者模式的结合后强大的动态可扩展性更是牛逼的一塌糊涂。接下来赶紧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责任模式:     职责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同一个请求
目录说明实现方式优点缺点应用场景说明行为型模式之一,其他还有命令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访问者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迭代器模式 职责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又叫责任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 接收者对象的(简单示意图)。这种模式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
责任模式:将接受者对象连成一条,并在该上传递请求,直到一个几首这对象处理它。通过让更多对象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了请求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模式的优缺点:优点:高内聚,低耦合。业务变更,新增一级处理时,只需要新增一个类即可。符合我们开闭原则(扩展开发,变更关闭)。缺点:时间,内存的效果相对较大。java的AWT对责任模式的抛弃,去拥抱了观察者模式。 应用:Ja
责任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 有多个对象,每个对象持有下一个对象的引用,形成一条,请求在这条上传递,直到某一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但是发出者并不清楚最终哪个对象会处理该请求。一、uml建模:二、代码实现/*** 责任模式:有多个对象,每个对象持有下一个对象的引用,形成一条,** 请求在这条上传递,直到某一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 但是发出者并不清楚最终哪个对象
责任模式是什么呢?责任模式就是多个处理对象连成处理单个请求,可能每个处理对象都处理,也可能都不处理。如果要用代码来说就是一个接口,多个实现类而这些处理方式链接成,诶这就是责任模式! 用两个例子来深刻理解责任模式第一个例子就是请假流程,来瞅瞅流程图申请人实体类/** * @author: tianjx * @date: 2022/1/13 20:58 * @description:
本文继续介绍23种设计模式系列之职责模式。 什么是 1、是一系列节点的集合。 2.、的各节点可灵活拆分再重组。 职责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并沿着这条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他为止。 角色 抽象处理者角色
转载 2017-04-28 15:43:00
176阅读
2评论
1、职责模式基本介绍职责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又叫 责任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简单示意图)。这种模式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职责模式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2、职责模式的原理类图对原理类图
1、基本概念责任模式采用链表结构,将中每一个节点看作是一个处理不同请求的对象且内部自动维护一-个下一个节点对象。当一个请求从链式的首端发出时,会沿着的路径依次传递给每一个节点对象,直至有对象处理这个请求为止。属于行为型模式。 生活中的案例:工作的审批,报备流程,闯关游戏等 2、类图和角色类图: 主要两个角色:抽象处理者:AbstractHandler具体处理者:
首先要明确:用责任模式的好处就是分工明确,解耦,容易维护。将多个处理流程分散到各个的处理类上,耦合性相对较低。增加一个具体的新处理类,不会影响到其他处理类的代码责任模式的缺点:项目里边会有多个处理类(因为每种处理都抽象为一个类,所以会有多个类)不好调试,初看代码时不好阅读。再讲一下常见的责任模式应用,就是Interceptor拦截器如果我们要对某个信息进行过滤,一般会选择将过滤逻辑全写在Ha
Java中设计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为了练习而强行在工程中应用,让原本100行代码就能实现的功能,写了1000行代码,对错不说,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下面一起看看责任设计模式,进行练习。 责任模式,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者进行发送,收到请求后,每个处理者均可以对请求进行处理,或将其传递给上的下个处理者。 责任模式使用的场景非常多,如审批流程,过滤器filter,在这些场景
文章目录一、责任模式定义二、责任模式的结构和说明三、责任模式示例四、责任模式的优缺点五、责任模式的应用场景及案例 一、责任模式定义Avoid coupling the sender of a request to its receiver by giving more than one object a chance to handle the request.Chain the r
责任模式责任模式的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并沿着这条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他为止。这里就不再过多的介绍什么是责任模式,主要来说说java中如何编写。主要从下面3个框架中的代码中介绍。servlet中的filterdubbo中的filtermybatis中的plugin 这3个框架在实现责任方式不尽相同。
一、简介 1.1 模式定义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并且沿着这条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为止。由于英文翻译的不同,职责模式又称为责任模式,它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1.2 适用场景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有运行时刻自动确定。客户端只需要将请求提交到上,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对象时谁以及它是如何处理的。 2)
概述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例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难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找领导出差报销、生活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等。定义:又名职责模式,为
2.1 责任模式示例代码git地址:https://gitee.com/zyxscuec/Design-pattern.git 文章目录2.1 责任模式(1)概念(2)适用场景(3)代码示例(4)该模式在源码中的体现责任模式在Tomcat中的应用责任模式在 Android 中的体现ViewGroup 事件传递有序广播(5)责任模式的优缺点 (1)概念顾名思义,责任模式(Chain of
转载 2024-01-04 13:29:58
35阅读
最近学习了下责任模式,进行记录一下。 责任模式: 将中的每一个节点看作一个对象,每个节点处理的请求均不同,且内部自动维护一个下一节点对象。当一个请求从链式的首端出发时,会沿着的路径依次传递给每一个节点对象,直至有对象处理这个请求为止。它属于行为型模式。 应用场景: 1.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但是具体由哪个对象处理则在动态中决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
  责任模式实现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当请求的直接执行者无法实现请求时,会将请求传递给的上一级进行处理。这种传递往往可以通过让接收者包含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的方式实现。责任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
【应用】  以下是一段代码,Spring MVC 的 diapatcherServlet 的 doDispatch 方法中,获取与请求匹配的处理器(HandlerExecutionChain)        getHandler 方法的处理使用到了责任模式,handlerMappings 是之前 Spring 容器初始化好的,通过遍历 
转载 2023-06-17 19:15:25
262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简单的生产线二、工作流程拆分1.业务实现2.客户端类三、架构工作流1.审批人2.审批角色3.客户端类总结 前言责任是由很多责任节点串联起来的一条任务链条,其中每一个责任节点都是一个业务处理环节。责任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允许业务请求者将责任视为一个整体并对其发起请求,而不必关心链条内部具体的业务逻辑与流程走向,也就是说,请求者不必关心具体是哪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