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的UDP收发包性能测试工具,代码如下:首先是两个头文件#ifndef _TEST_HEADER_H #define _TEST_HEADER_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
目录一、无连接应用程序测试二、UDP 测试服务端三、UDP测试客户端四、用户使用说明(输入 / 输出规定)五、部分运行结果六、UDP 的测试结果分析(1)讨论服务器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对的影响:(2)讨论长,超时时间,以及发包的个数对的影响: 一、无连接应用程序测试UDP的不可靠性使得基于该协议的应用程序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现象。一方面,网
一、主要原因1、接收端处理时间过长导致:调用recv方法接收端收到数据后,处理数据花了一些时间,处理完后再次调用recv方法,在这二次调用间隔里,发过来的可能丢失。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修改接收端,将接收后存入一个缓冲区,然后迅速返回继续recv。2、发送的巨大:虽然send方法会帮你做大包切割成小包发送的事情,但太大也不行。例如超过50K的一个udp,不切割直接通过send方法发
转载 2024-01-28 08:30:59
174阅读
最近公司一个网关项目出现概率性问题,WiFi网关发消息给终端设备时概率性,导致有些控制消息没有执行。产品结构框图产品结构图如上,一次对家电的过程消息先由手机发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处理后发给网关,网关发给家电。Bug分析过程从网关到空调这一段使用的是UDP通信方式,出现了概率性。什么时候会出现此bug?当云端下发的控制消息只是一条时,没问题,当云端连续下发三条控制消息时容易出现此问题。1
转载 2024-05-07 10:13:45
80阅读
硬件实时系统和通用软件系统之间的交互永远是让工程师头大的问题。前面在文章《QUdpSocket 测试与解决》中,我们探讨了使用UDP协议的数据吞吐。UDP/IP是一种较为高层的协议。USRP的SDR驱动libuhd也使用了类似的协议。实际应用中发现,UDP协议在低功耗CPU上,还是会出现的问题。这周协助一位老师,调试他的SDR板子。这个板子类似USRP N210,但是使用了万兆网。由于带宽
UDP 通信程序设计【实验名称】基于 UDP 统计程序设计【实验目的】选择一个操作系统(Linux 或者 Windows),编制 UDP/IP 通信程序,完成一定的通信功能。【实验要求】在发送 UDP 数据时做一个循环,连续发送 100 个数据;在接收端统计丢失的数据。实验时,请运行 Wireshark 软件,对通信时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实验原理】以上为一般 UDP 网络编程的流程图
转载 2024-02-29 15:11:18
711阅读
网络tcp和udp的比较一直是老生常谈,udp接收方会进行组,如果丢了一个之后,客户端不得不重传所有,如果是tcp只需要重传丢失的部分。组:MTU对数据分片,每个里都有More fragement的标志。1表示还有分片,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可以组装了whirshark- statistics->summary (查看统计信息,比如平均流量)- statistics->serv
转载 2024-04-28 06:50:12
858阅读
一、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1.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有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UDP是无连接的协议,因为没建立任何的连接,所以没有握手和挥手的过程。2.TCP有可靠的连接机制,所以TCP是一个可靠协议。UDP没有连接和确认机制,所以UDP协议会,会出错,所以它是一个不可靠的协议。3.TCP协议:数据量很大,防止它,正确重传。(如果数据量很大,那么
# Java统计UDP实现方法 ## 一、整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Java统计UDP”的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开始) --> B(初始化变量) B --> C(创建UDP Socket) C --> D(发送UDP数据) D --> E(接收UDP数据) E --> F(判断是否) F --> G(统计) G --> H(输出结果) `
原创 2023-12-04 07:37:05
1300阅读
1.背景 近期需要用UDP来传输大量数据,为了避免出现大量,所以需要对UDP数据进行测试。推动开发减少。 2.环境 目前demo测试使用的环境是windows环境(后期如有要求可以改为liunx) 3.工具 工具使用iperf3(网络测试工具) Iperf3 是一个 TCP、UDP 和 SCTP 网络带宽测量工具。是用于主动测量IP网络上可达到的最大带宽的工具。它支持调整与时序,协议
使用说明本程序具有UDP、分析、发包、组播转发等功能.UDP、发包利用libcap实现(编译libpcap源码,生成静态库,然后链接静态库的方式)支持linux平台 ##编译 >cd ur_dir >make ##支持功能 从指定的地址接收并保存成cap文件(可定时和分析) 支持直接从指定的地址接收流并直接保存成mpg文件(可定时和分析) 将cap文件还原成流发送到
网络排错,常常需要借助许多工具,今天就让琪麟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基础的网络排错工具----Traceroute(路径追踪)的工作原理。Traceroute作用:基于UDP探测和ICMP TTL超时报文来检测从源到目的地之间的IP地址,同时如果源和目的不通,也可以检测到哪个节点出了问题。Traceroute工作原理:探测者首先发出3个TTL=1的探测;然后再发出3个TTL=2的探测;然
转载 2024-05-15 12:55:27
66阅读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带宽、速率、延迟、吞吐量、(无线验收标准一般-75dbm,del<100ms,3%)带宽x延迟 决定着路上的数据的多少。速率: 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或bit rate或bit.b/s kb/s Mb/s Gb/s速率:访问右上是速率是5M 访问右下速率是10M 带宽:100M--网卡支持百M吞吐量:是单位时
转载 2024-01-26 10:15:22
374阅读
实时音视频领域UDP才是王道              在 Internet 上进行音视频实时互动采用的传输层方案有TCP(如:RTMP)和UDP(如:RTP)两种。TCP协议能为两个端点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相对可靠的保障,这种保障是通过一个握手机制实现的。当数据传给接收者时,接收者要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转载 2024-06-07 15:04:49
1117阅读
1 前言1.1 网络模型和原始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和解决同子网内不对等环境下传输大量UDP报文,如何减少UDP的问题。1.1.1 测试机器:机器CPU内存IP地址网卡速率作用a数据发送者b数据接收者c数据接收者d数据接受者e交换机1.1.2 测试程序发送者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return 0; }接收者int main(int argc, ch
转载 2024-06-27 08:48:29
63阅读
检查方法给每个UDP编号,对比收发端的接收到的。对于UDP协议层上的,例如RTP,可以从RTP中读出包的序列号进行判断。抓。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抓。linux下可以使用tcpdump,windows下使用wireshark。linux下,可以使用watch netstat -su查看统计。主要看RcvbufErrors和SndbufErrors。如果两个统计项的数字都在不断增加
转载 2024-01-08 21:33:25
223阅读
一、内容抓取被抓取机器A(各种系统,各种盒子,各种电视机):IP:192.168.100.111网关:192.168.100.24(tcpdump执行机)抓取机器B:IP:192.168.100.24B机器:#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00.111 -j
转载 2024-04-28 10:36:37
659阅读
1、前言对于即时通讯开者新手来说,在开始着手编写IM或消息推送系统的代码前,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到底该选TCP还是UDP作为传输层协议。本文延续《网络编程懒人入门》系列文章的风格,通过快速对比分析 TCP 和 UDP 的区别,来帮助即时通讯初学者快速了解这些基础的知识点,从而在IM、消息推送等网络通信应用场景中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传输层协议。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速已不再是传输的瓶颈,UDP协议以
关于udp传输的不可靠性,用过这个的人都知道会。具体细节可能就不清楚了,经过我的理解和总结,有以下两点:1)udp的大小可以达到64k,但实际上mtu大小只有1k多,如果直接发一个超过mtu大小的,就会在协议层被分片,这样的问题是,如果只要有一个分片在传输中出错了即校验不正确(这是较容易发生的),整个传输的udp就被丢弃。注意是整个而不是单个分片。这就是为什么发送udp通常也是1k多大
# Java UDP 计算与误码 在网络通信中,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因其低延迟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如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尽管UDP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其无连接的特性,数据的丢失和错误(即误码)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探讨如何在Java中实现UDP数据的丢失及误码的计算,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1. UDP的工作原理 UDP协议的运作方式是基于数据报文的发送和
原创 2024-10-12 04:37:31
9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