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byte类型变量做& 0xff运算的理解 在IO字符操作或加密计算时经常会见到byte值与0xff做与运算,这种写法首次看到会有些不解,其实也比较容易理解。下面说下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要明白,字符编码中没有负值表示一个字符的,至少我没有遇到过,可以看下ascii编码,全部都是使用正值表示字符的,例如65 表示A。其次要明白byte & 0xff 的位运算的意义 在J
转载 2023-12-24 21:21:13
32阅读
1.概述  CRC即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数字通信中的常用信道编码技术。其特征是信息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2.CRC校验的基本原理:  CRC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部分是信息码,就是需要校验的信息,后部分是校验码,如果CRC码长共n bit,信息码长k bit,就称为(n,k)码,剩余的r bit即为校验位。如:(7,3)码:110&nbsp
byte abyte =-1; System.out.println(abyt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toBinaryString(abyte)); //取高四位 byte high = (byte) ((abyte>>4) & 0x0f); System.ou
转载 2017-08-18 14:48:00
706阅读
2评论
预备知识:bin(): """ Return the binary representation of an integer. >>> bin(2796202) '0b1010101010101010101010' """ pass ord(): """ Return the Unicode code point for a one-character string. """ b
判断一个程序的设计是否设计得当、易于后期变更维护,在于是否编程符合“内聚、耦合;多聚合,少继承”的原则。作为一个进阶的程序员,需要在设计程序接口,加入这些优秀的经验总结。先弄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1.模块:从逻辑上将系统分解为更细微的部分,将复杂的功能拆分成细分的功能。模块的粒度可大可小,可以是函数、类(常见的如DTO\Service\Controller)、功能块、子系统、微服务等。
# Java byte填充空格实现方法 ## 1. 整体流程 实现 Java byte 填充空格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将字符串转换为字节数组 | | 2 | 计算字节数组的长度 | | 3 | 根据指定长度创建新的字节数组 | | 4 | 将原始字节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的字节数组中 | | 5 | 在新的字节数组的末尾
原创 2023-11-27 11:52:18
300阅读
## Java int取byte八位实现步骤 ### 1. 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需求是将Java int类型的值取出八位的byte值。Java中,int类型占用4个字节,而byte类型占用1个字节。因此,我们需要将int类型的值转换为byte类型,并取出其中的八位。 ### 2. 实现步骤 下面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步骤,我们可以用表格形式展示: | 步骤 | 描述 | | ----
原创 2023-10-17 03:12:54
188阅读
# 吞吐延迟Java:实现效率的关键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特别是分布式系统和并发应用,"吞吐"(High Throughput)与"延迟"(Low Latency)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将探讨如何在Java中实现吞吐和延迟,并通过代码示例和图表来直观展示相关概念。 ## 什么是吞吐和延迟? - **吞吐**:指一个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大量事务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意
原创 2024-10-10 03:29:01
80阅读
# Java转换及其应用 在Java编程中,“转换”通常是指一种数据类型(尤其是引用类型)向其子类或父类的转换。转换常见于对象继承和多态编程,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对象使用相同的方法。这一特性简化了代码的复杂性,提高了可读性。 ## 一、什么是转换? 转换主要能够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向上转型(Upcasting)和向下转型(Downcasting)。向上转型将子类对象转
# 如何在Java中截取byte数组的几位 在Java编程中,byte数组是数据存储及操作中常用的基本类型。当我们需要从一个byte数组中截取掉几位时,虽然过程并不复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步骤及代码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个过程,并提供示例代码。 ## 整体流程概述 在我们执行截取操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白整个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原创 2024-09-11 03:33:07
249阅读
# 如何实现Java获取byte数组8位 ## 1.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整件事情的流程,可以通过以下表格展示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步骤一 | 创建一个byte数组 | | 步骤二 | 获取byte数组8位 | ## 2. 具体步骤 ### 步骤一:创建一个byte数组 ```java // 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byte数组 b
原创 2024-04-14 04:31:11
102阅读
面向对象的基本原则:多聚合,少继承。耦合,内聚. 【内聚、耦合】内聚:每个模块尽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能,不依赖于模块外部的代码。 耦合:模块与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程度,模块之间联系越复杂耦合度越高,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的:使得模块的“可重用性”、“移植性”大大增强 通常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程度越高,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就越模块粒度:『函数』 内聚:尽可能类的每个成员方法
内聚、耦合:紧密关联的事物应该放在一起(内聚);只有紧密关联的事物才应该放在一起(耦合)耦合降低系统重用性;耦合降低组件间依赖关系;白话内聚、耦合:内聚就是模块的独立性强,功能明确、单一,一个模块只做一件事情。       内聚,指的是一个方法的改变或者添加,影响的类实例越少越好。否则的话,改动一点,就要改变很多模块的编译,测试,部署,工
JDK简单介绍JDK:Java Development Kit 是Java的标准开发工具包(普通用户只需要安装 JRE来运行 Java 程序。而程序开发者必须安装JDK来编译、调试程序)。它提供了编译、运行Java程序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资源,包括Java编译器、Java运行环境JRE,以及常用的Java基础类库等,是整个JAVA的核心。JDK一般有三种版本:SE(J2SE),standard edi
转载 9月前
31阅读
内聚耦合二者的定义如下: 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名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耦合性:又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
转载 2023-10-11 08:27:12
80阅读
我在字节级别上进行图像压缩相对较新,并且当前正在使用Java图像预处理器,该图像将获取bmp图像,将其转换为8位无符号灰度,然后根据之前的高低将其字节堆叠导出并压缩它。经过大量研究和测试了各种字节提取方法之后,我仍然看不到所需的结果。在继续之前,应该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图像最初都是DICOM格式的,我正在使用ij.plugin.DICOM包将像素数据提取为bmp图像。下面的描述用以下代码表示。目前,
封装程序设计追求内聚,耦合。内聚是值类的内部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耦合是指仅暴露少量的方法给外部使用;记住一句话:属性私有,set和get;Private私有;封装的意义:提高程序的安全性隐藏代码的实现细节统一接口增加系统可维护性  package com.oop;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
全屏查看取消全屏  前段时间公司开通了积分机制,关乎到升级大计。看着自己博客里的两篇随笔,我哭了。三年了。。只写了两篇博客。哎,平常实在是不想写,甚至连引用别人的文章都不愿意。现如今没办法了,写吧。  本来想写一个关于vue插槽和动态组件的博客着。写了一个星期了,还没写完(上班没时间,下班不想动)。前两天新调到人资写H5遇到了一个组件传值的小问题。没改动,还是让前辈给改的。赶脚脸很疼。先看一下这个
内聚,耦合’是相对于代码而言,一个项目中:每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则耦合性越高,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反之同理;一个模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如果各个元素(语句、程序段)之间的联系程度越高,则内聚性越高,即‘内聚’ !如: 一个项目中有20个方法调用良好,但是要修改了其中一个,另外的19个都要进行修改,这就是耦合!独立性太差!现在的软件结构设计,都会要
转载 2023-12-12 15:06:36
104阅读
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其最小存储单元就被永久的定格了——一个由8个比特(bit)组成的称为字节(byte)的单位。计算机的所有内存以字节数组的方式进行编址。 当一个逻辑上长于一个字节的整形数据放置在内存中时(比如16位,32位,和64位的整数),计算机设计者需要考虑这些字节的存储顺序。一些体系结构的设计者选择了将字节的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一致,即将逻辑上较低的字节放置在物理上较低的字节上;另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