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的资料有限,欢迎纠错1 什么是堆JAVA中 调用new方法时候会堆上存放真正对象,栈中变量引用指向这个堆中的对象。 方法区改成元空间后,堆中也添加了常量,因为这个改变intern等也发生了变动2 Netty下堆外内存和零拷贝是什么heapByteBuffer是 JVM 堆上分配byte的缓冲区 directByteBuffer 是不受 JVM 垃圾回收管理的堆外内存,通过类似对机器内存by
转载 2023-12-13 03:32:57
73阅读
java集合框架1.java集合框架概述java SE包含了由一组类和接口组成的java集合框架(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简称JCF),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将存储的数据以某种结构组织,并以特定的方式来访问这些数据,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处理对象集合的通用框架,减少程序员处理不同对象集合时的编码量。集合类中的一些区别,除了它们是否支持重复元素操作外,还包括元素是否有顺序,以及是否允
学习完了涂鸦跳跳后,对对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进行一下总结一.对象对象运用:用我自己的话理解就是当我们对某些游戏物体重复出现时,为了节约内存的重复开销,我们可以通过对象对已经生成的游戏物体(不需要时)进行重复利用。 其思想包含了: 1.创建对象 2.当旧对象从池中移除时,同时要对此对象进行重新利用(赋值等操作) 3.添加移除的对象进入相应的对象 由此进行2和3的循环就可以对重复利用
对象概述:对象模型创建并拥有固定数量的对象,当程序需要一个新的对象时,如果对象池中有空闲对象,则立即返回,否则才创建新的该类对象。当一个对象不再被使用时,其应该应该将其放回对象,以便后来的程序使用。由于系统资源有限,一个对象模型应该指定其可容纳的最大对象数量。当达到该数量时,如果仍然有对象创建请求,则抛出异常或者阻塞当前调用线程,直到一个对象被放回对象池中。 对象模型适用的场景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对象的创建,对象的使用,对象的清除.因此,对 象的生命周期长度可用如下的表达式表示:T = T1 + T2 +T3.其中T1表示对象的创建时间,T2表示对象的使用时间,而T3则表示其清除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T2是真正有效的时间,而T1,T3则 是对象本身的开销.下面再看
# 实现缓存的步骤与代码详解 在现代应用程序中,缓存(Cache Pool)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用于提高系统性能、减少数据库负担并缩短数据获取时间。本文将帮助刚入行的小白理解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缓存。我们将分步骤进行,逐步构建出一个基本的Java缓存。 ## 实现步骤概述 以下是创建一个基本缓存的步骤概述: | 步骤 | 描述
原创 7月前
13阅读
对象化技术   对象化的基本思路是:将用过的对象保存起来,等下一次需要这种对象的时候,再拿出来重复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频繁创建对象所造成的开销。用于充当保存对象的“容器”的对象,被称为“对象”(Object Pool,或简称Pool)。  对于没有状态的对象(例如String),在重复使用之前,无需进行任何处理;对于有状态的对象(例如StringBuff
转载 2023-08-02 15:05:06
158阅读
一、为什么需要线程线程是一种线程管理工具常规的解释有这么几种:线程有自己的栈内存线程创建会发生操作系统调用,比较耗时频繁的线程切换,也会消耗一定的CPU时间片我自己的理解:对于CPU密集型的任务,比如加解密,视频编解码,CPU的执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执行任务的线程少于CPU核心数,CPU就会空闲;如果恰好等于CPU核心数,那CPU就会满载;如果线程数大于CPU核心数,操作系统就会把单个cpu核
文章目录一、对象是什么?二、使用步骤1.引入库2.对象实体3.生产对象的工厂4.使用对象5.补充第三步代码中用到的ReflectUtils#initObj总结 一、对象是什么?对象模式经常用在频繁创建、销毁对象(并且对象创建、销毁开销很大)的场景,比如数据库连接、线程、任务队列等。 使用对象调用对象时,不使用常规的new 构造子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对象操作。即如果池中存在该对象
一、概述大多时候,我们获取对象的方法都是直接new一个。但是,对于大对象的构造,或者构造耗时比较久的对象,我们每次要使用都去new一个是很不科学的。比如数据库的连接对象、redis的连接对象、Http连接请求对象等等。这时候需要构造一个对象(充当保存对象的“容器”的对象,被称为“对象”),把构造好的大对象或者构造耗时的对象保存在对象池中,需要的时候就从这个对象池中获取对象,使用完后返还给对象
转载 2023-07-19 11:48:01
170阅读
Java中的对象模式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对象的创建,对象的使用, 对象的清除。 因此,对象的生命周期长度可用如下的表达式表示: T = T1 + T2 + T3.其中T1表示对象的创建时间,T2表示对象的使用时间,而T3则表示对象的清除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T2是真正有效的时间,而T1,T3则是对象本身的开销。下面再看看T1, T3在对象
缓存机制在提高程序效率上有很明显的作用,JAVA实现缓存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主要分为JVM内置缓存和用户自己实现的缓存以及一些缓存框架。JVM内置缓存主要有OScache,Ehcache等,其中OScache只要用户缓存静态页面,例如缓存JSP等,而Ehcahce主要面向数据库,操作数据库取到的数据可以放在Ehcache中,避免多次操作数据库。JVM内置的缓存大多是简单而不实用的,所以一般在应用中比
转载 2023-05-18 15:54:29
110阅读
读写锁模拟缓存 缓存在项目开发中时长用到,在查看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发现很多博客中对缓存的实现有存在着一些漏洞,今天花了点时间梳理一下,用JDK1.5中并发包中的ReentrantReadWriteLock实现一个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的例子。本人技术有限,如果读者发现Bug,敬请指出。程序员不喜欢多说,直接上代码代码1 import java.util.
转载 2023-08-02 17:33:06
0阅读
单例模式是限制了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对象模式则是限制一个类实例的个数。对象类就像是一个对象管理员,它以Static列表(也就是装对象的池子)的形式存存储某个实例数受限的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还要加一个标记,标记该实例是否被占用。当类初始化的时候,这个对象就被初始化了,实例就被创建出来。然后,用户可以向这个类索取实例,如果池中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占用了,那么抛出异常。用户用完以后,还要把实例“
我这个对象完成功能: 1、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对象,也就是说不允许在对象创建以后进行容量更改。 2、客户端可以从对象获取一个可用对象 3、客户端可以把对象交还给对象,然后可以被其他的客户端再次使用 4、可以完成对象的创建和销毁有几条编程准备以注释的形式出现。下面是我的代码:import java.util.Enumeration; import java.util.Vector; pu
转载 2023-08-08 09:48:20
126阅读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ObjectPool利用一个java.util.Vector作为可扩展的对象,并通过它的构造函数来指定对象的 Class类型及对象的一些属性。在有对象返回到对象时,它将检查对象的类型是否正确。当对象池里不再有可用对象时,它或者等待已被使用的对象返回池中,或者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实例。不过,新对象实例的创建并不在ObjectPool类中,而是由PoolableObjec
1、缓存的意义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二八定律,含义是社会上百分之20的人却占了百分之80的财富。这一定律同样在计算机学科中适用,少部分的资源在计算中会被频繁使用,因此计算机的存储设计中,从低到高,从快到慢,设计了多级缓存。 从CPU的一级、二级、三级缓存,到内存,到磁盘,到远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们的容量从小到大,速度从快到慢。常用的数据会被优先存放在高速的缓存上。 在网站的架构设计中,也要考
转载 2023-08-24 18:43:00
75阅读
1缓存为什么要存在?2缓存可以存在于什么地方?3缓存有哪些属性?4缓存介质,及其优缺点5Java本地缓存设计及实现搞清楚这4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意的通过应用的场景来判断使用何种缓存了.1. 缓存为什么要存在?一 般情况下,一个网站,或者一个应用,它的一般形式是,浏览器请求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做一堆计算后再请求数据库,数据库收到请求后再作一堆计算后把数据 返回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再作一堆计
最近开发项目,想用到缓存,做下笔记。首先弄出几个问题:1缓存为什么要存在?2缓存可以存在于什么地方?3缓存有哪些属性?4缓存介质?搞清楚这4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意的通过应用的场景来判断使用何种缓存了.1.缓存为什么要存在:一 般情况下,一个网站,或者一个应用,它的一般形式是,浏览器请求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做一堆计算后再请求数据库,数据库收到请求后再作一堆计算后把数据 返回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
转载 2024-07-02 10:17:46
73阅读
需求:在代码中创建HashMap对象,存储相应对象的键——值对,在需要时,通过key,调用相应的对象,减少数据库的访问量实现过程:1、创建HashMap对象:private HashMap<String, MessagesParticipatorInformation> chatParticipator = new HashMap<>();2、给chatParticipat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