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octl的SIOCGIFCONF可以读取所有网卡信息。ioctl调用后返回指向ifconf的结构链表,其中包含了指向ifreq的结构指针。ifconf及ifreq定义在net/if.h中。 《UNIX网络编程》中提供了get_ifi_info函数的实现方法,使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网络信息。在LINUX下,这种方式不能获得IPV6的网卡信息。《UNIX网络编程》中有如下描述: 在支持IPV
原创 2011-05-08 21:18:30
10000+阅读
以太以太是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但是如今以太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以太的帧格式与IP是一致的,特别适合于传输IP数据。以太由于具有简单方便、价格低、速度高等。  以太最初是由XEROX公司研制而成的,并且在1980年由数据设备公
转载 2020-06-02 08:52:35
612阅读
OSI(Open System Internetwork), 有ISO负责主持研发,定制标准;根据功能进行层次划分,一共划分了7个功能层; 分层,接口,服务;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封装和解封对等通信Internet Protocol -- IPARP:地址解析协议 逻辑地址 --> 物理地址 已知逻辑地址的情况下,获取对应该逻辑地址的物理地址; 如何解
原创 2017-06-23 17:13:23
560阅读
网际协议版本4(英语: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缩写:IPv4,又称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和使用的版本。其后继版本为IPv6,直到2011年,IANA IPv4位址完全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 ...
转载 2021-11-02 16:27:00
455阅读
2评论
IPv4地址分成两部分: 网络地址:用以标明具体的网络段,代表一个段或一个区域; 主机地址:用以标明具体的节点,即某个网络中的特定的计算机号码,似于电话号码的除了区号后面的数字,是唯一标识;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用同一个网络标识,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都有一个主机标识与其对应;例如: 网络中心的服务器的IP地址为210.37.3.20/24,可以把它分成网络
原创 2017-03-10 17:17:52
972阅读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的协议。1981年JonPostel在RFC791中定义了IP,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卫星链路等等。局域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
转载 2019-01-31 14:06:44
725阅读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1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214个主机。  2.B类IP地址  一个
转载 2019-01-31 15:39:15
703阅读
IPv4地址:发送数据的主机上配置的IP地址源IPv4的配置方式:  手动配置:直接向网卡的配置文件中添加我们认为合法的IP地址  特点:地址分配精确;容易发生手误导致主机无法接入网络;管理员重复工作量很大  自动配置:没有IP地址的计算机,通过某种特定协议向其他能够提供IP地址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并获得IPv4地址协议  BOOTP:启动协议;利用RARP
原创 2017-06-13 11:33:12
872阅读
1点赞
IPv4地址按8位一组字节转换成十进制并用小数点分隔称为“点分十进制”;分为5类: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224-239)E类(240-255)127.0.0.1本机地址;ping127.0.0.1测试本机TCP/IP是否正常。子网掩码作用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0.0.0.0:RIP协议中用它指定默认路由。255
翻译 2020-05-02 18:19:50
337阅读
IPv4 网络层IP协议之一, IP协议扳本; 非可靠投递的思想。关联的分组路由选择; 把从传输层收集到的数据部分加上一个固定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 20B = 32bit = 4B * 5 倍 第一部分 4B : 0-3 : 版本 ; 当前版本号为4 4-7 首部长度; 占据4位,32位为单位最 ...
转载 2021-07-24 22:15:00
273阅读
2评论
具体详情见附件。。。。
原创 2015-10-07 16:34:19
2140阅读
1点赞
1.当你使用docker容器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IPv4转发已禁用。网络是行不通的。是因为IPv4转发被禁用了,只需要开启就可以了。vim /etc/sysctl.conf #配置转发 net.ipv4.ip_forward=1 #保存退出就可以了 :wq! #重启服务,让配置生效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查看是否成功,如果返回为“net.ipv4.ip_f
转载 2023-06-13 09:32:30
844阅读
1. IPv4 overIPv4隧道协议简介 IPv4 over IPv4隧道(RFC1853)协议是对IP数据报进行封装,使得一个IPv4络的数据能够在另一个IPv4络中传输。 2. 报文封装及解封装 报文在Tunnel中传输经过封装与解封装两个过程,以下图为例说明这两个过程: 图4 IPv4隧道原理图 l      
转载 精选 2008-02-27 13:16:06
1775阅读
2评论
这是一个总览,就是v6的地址配置分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的手工配的局限于一些要么小网络要么顶层的很核心的骨干。动态的分无状态的和有状态的。有无状态指的就是这个地址是否是被别人记录的,有状态的就是DHCP服务器给配的,会记录在DHCP服务器里,而无状态的是找路由器自己生成的,并不会被别人记录。一、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简单描述一下这个过程,主机启动之后只要有网卡,就会生成FE80的地址,他会用这个地址在
1.计算机网络介绍1.1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TCP/IP协议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3 IP地址对计算机而言,一个网络接口对应一个IP地址。目前IP地址有两种:IPv4IPv6。IPv4有2^32个不同的主机IP,IPv6将逐步取代IPv4IPv4有A,B,C,D,E五类地址:A类地址范围:1.
转载 2024-02-02 13:52:03
334阅读
这个章节详细讨论Docker网络含义操作语法,解释了当前Docker网络范例的优缺点。主要包含了一下的主题1. 配置Docker的IP协议  IPv4支持  IPv4地址管理  IPv6支持2. 配置DNS  DNS基础  组播DNS3. 配置Docker网桥 4. Overlay网络和Underlay网络   两个网络的概念?
转载 2023-12-15 17:51:10
67阅读
Linux C语言 获取本机(所有网卡)IP地址(IPV4)1、根据ioctl机制打印当前所有网卡代码:#include <sys/ioctl.h>#include <net/if.h>#include <netinet/in.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tring.h>#include <
转载 精选 2015-05-19 21:33:30
4315阅读
# 如何在BIOS中修改网卡IPv4地址 在计算机网络中,IPv4地址是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进行通信的唯一标识。尽管我们通常在操作系统内进行设置,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在BIOS中修改网络设备的设置。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流程,指导你如何在BIOS中修改网卡IPv4地址。 ### 流程概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表,概述了在BIOS中修改网卡IPv4地址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7月前
55阅读
查看网络配置 1.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网络接口地址 主机的网络接口卡通常被称为“网络接口”。在Linux系统中,使用ifconfig命令可以查看网络接口的地址配置信息。不带任何选项和参数时,将显示当前主机中已启用的络接口信息。  eth0:第一块以太网卡的名称。“eth0”中的“eth”是“ethernet”的缩写,表示网卡类型为以太,数字“0”
转载 11月前
180阅读
IPv4有哪些字段呢?为什么要有这些字段呢? 版本:就是用来区分IP报文的版本的   IHL:什么是IHL,为什么会有这个字段呢?因为IPV4的报头是可变长的,那我要怎么告诉接收到这个报文的设备,从哪里开始是我携带的数据,万一没有这个字段,别人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才是我携带的数据。IHL字段二级制是1111,十进制就是15,所以乘以4就是IP报头的最大长度。 
原创 2014-11-27 10:28:42
165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