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MTP协议简介SMTP协议:全称为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定义了邮件客户端软件和SMTP邮件服务器之间,以及两台SMTP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SMTP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协议。在其之上指定了一条消息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确认是存在的),然后消息文本会被传输。可以很简单地通过telnet程序来测试一个SMTP
目录 原理 内容 器材(设备、元器件)步骤一、Winmail的安装二、通过foxmail利用wireshark抓包·抓SMTP包·抓POP包          三、QT程序实现POP3和SMTP协议抓包·POP3·SMTP         (附录)QT中抓PO
转载 2024-06-24 10:42:21
1173阅读
一、基础知识协议简介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它定义了如何在网络上传输和路由邮件。SMTP协议通常与POP3或IMAP协议一起使用,以实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它的底层原理主要是通过TCP建立可靠的连接,使用命令和响应模式来传输邮件。SMTP服务器通常监听TCP端口25,SMTP客户端使用这个端口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进行
1、SMTP协议简介SMTP称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邮件传输。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在传送中接力传送邮件,即邮件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主机接力式传送。通常它工作在两种情况下:一是邮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二是从某一个服务器传输到另一个服务器。SMTP是一个请求/响应协议,它监听25号端口,用于接收用户的Mail
转载 2024-07-09 15:00:17
245阅读
一、SMTP协议1、SMTP协议简介 SMTP称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邮件传输。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在传送中接力传送邮件,即邮件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主机接力式传送。通常它工作在两种情况下:一是邮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二是从某一个服务器传输到另一个服务器。SMTP是一个请求/响应协议,它监听25号端口,用于
基础的TCP在这里TCP基础,这里就负责观察获取IP这里为了很直观的观察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的过程,我们通过SMTP服务器来观察 首先获取某SMTP服务器IP地址,通过ping命令实现。 这里选用雅虎邮箱 打开wireshark的capture选项的interface选项。开启(start)全部 然后建立与该服务器的连接这里使用telnet协议: Telnet协议:Telnet是位于OSI模型
转载 2024-04-10 18:53:21
191阅读
SMTP协议分析第1章.     SMTP概述 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 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相应RFC文档为RFC821。同http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看到的。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能够看出,SMTP是用来将客户机上的邮件传送到server上。这里的客户机是指某次连接中
转载 2014-11-11 14:36:00
649阅读
SMTP协议分析第1章. SMTP概述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相应RFC文档为RFC821。同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看到的。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能...
转载 2014-11-10 10:14:00
580阅读
2评论
SMTP协议分析第1章.     SMTP概述 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 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相应RFC文档为RFC821。同http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看到的。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能够看出,SMTP是用来将客户机上的邮件传送到server上。这里的客户机是指某次连接中
转载 2015-02-08 19:24:00
858阅读
2评论
SMTP协议分析第1章.     SMTP概述 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 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相应RFC文档为RFC821。同http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看到的。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能够看出,SMTP是用来将客户机上的邮件传送到server上。这里的客户机是指某次连接中
转载 2015-01-12 13:01:00
524阅读
SMTP协议分析第1章. SMTP概述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相应RFC文档为RFC821。同http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看到的。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能...
转载 2014-10-17 09:29:00
777阅读
2评论
(1)实验目的熟悉ethereal的使用;验证各种协议数据包格式;学会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2)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太网;(3)实验内容安装ethereal软件捕捉数据包,验证数据帧、IP数据报、TCP数据段的报文格式。捕捉并分析ARP报文。捕捉ping过程中的ICMP报文, 分析结果各参数的意义。捕捉tracert过程中的ICMP报文,分析跟踪的路由器IP是哪个接口的。捕捉
转载 6天前
326阅读
我们先来看张图,从上往下对应的是OSI七层模型。 可以看出,传输层给上层数据添加了TCP头部,IP层给TCP层的数据添加了IP头部,数据链路层给数据添加了MAC头部。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wireshark抓到的http报文,实地分解下http原始报文的长度,以及最终在物理层传递的Frame的长度,中间经过了多少变动。我们实战探究下。我拿出一个祖传的wireshark报文,如下图所示,我们http层
SMTP协议分析 第1章.     SMTP概述1.1.  SMTP在邮件通信中的位置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所对应RFC文档为RFC821。同http等多数应用层协议一样,它工作在C/S模式下,用来实现因特网上的邮件传送。SMTP在整个电子邮件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示。   图 1电子邮件的通信过程 可以看出,SMTP
转载 精选 2009-09-27 16:20:33
4655阅读
1点赞
提示:安安来了!! 目录文章目录前言一、SMTP、POP是什么?二、捕捉步骤1.SMTP报文获取2.POP报文获取总结 前言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wireshark捕捉工具进行捕捉应用层的通信报文SMTP、POP。在做这次实验中,搭建pop3服务器是关键。以下是这次实验的一个小总结。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一、SMTP、POP是什么?&nbs
Wireshark分析icmp协议常见范例目录1 概述: 12 Icmp的结构: 13 Icmp的类别 23.1 icmp差错报文 33.2 icmp查询报文 34 Ping命令分析 35 Ping的几种情况: 65.1 没有出局路由 65.2 超时 76 tracert命令 87 pathping命令 128 Udp端口没有打开时,发出icmp端口不可达消息 139 Icmp路由重定向仿真 15
分析实例来自于https://wiki.wireshark.org/SampleCaptures一 MPTCP协议相关分析文件iperf-mptcp-0-0.pcap,打开文件; MPTCP,全称Multipath TCP,多径TCP。MPTCP协议是一种利用多条路径并发传输的传输层协议,可以提高端到端的吞吐率,增加网络利用率。 IPv6到来的时候,主机的多地址(Multihome)将会
使用工具:wireshark使用方法:wireshark使用教学实验任务<1>: 在host OS上访问guest OS中的website,抓获数据包,查看HTTP message,request、response报文交互过程。GET方法:http请求报文: http响应报文:试验任务<2>: 1分析HTTP GET&POST和HTTP Response报文;在GE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Wireshark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Wireshark的方法;2. 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三、实验内容和要求1. 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Wireshark(http://www.wireshark.org);2. 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
转载 2024-06-12 08:36:43
1707阅读
实验4   Wireshark软件使用与协议分析   4.1-----AR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 Wireshark 的基本操作,抓取和分析有线局域网的数据包;掌握以太网 MAC帧的基本结构,掌握 ARP 协议的特点及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使用 Wireshark 抓取局域网的数据包并进行分析:1. 学习 W
转载 2024-05-21 17:13:24
104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