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点云局部特征描述子基准评估体系过去 20 年间,业界提出了大量的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算法,但这些算法大多采用各自的测试数据集及测试准则,目前尚没有一个基准评估体系。针对此,本文设计了一个点云局部特征描述子基准评估体系[3] 。首先,采用来自Minolta Vivid、立体视觉、Space Time,以及 Kinect 等多种传感器的 8 个数据集构成了测试数据集;其次,设计了对特征鉴别力、            
                
         
            
            
            
            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最终是希望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希望模型不要太复杂,以至于能有较好的解释性和适用性。1、定义定义:在机器学习或者统计学中,又称为变量选择、属性选择或者变量子集选择,是在模型构建中,选择相关特征并构成特征子集的过程[3]。defination in wiki: In machine learning and statistics, feature selectio            
                
                    
                        
                                                            
                                                                        
                                                                                        转载
                                                                                    
                            2024-02-06 21:29:02
                            
                                92阅读
                            
                                                                             
                 
                
                                
                     
                                    
                             
         
            
            
            
            ## 实现"clos架构特征"的步骤
为了帮助你理解如何实现"clos架构特征",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释。首先是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subgraph 准备
        A[熟悉clos架构特征] --> B[了解数据中心网络的拓扑结构]
        B --> C[了解三层clos架构的特点]
    end
    sub            
                
                    
                        
                                                            
                                                                        
                                                                                        原创
                                                                                    
                            2023-08-20 07:13:42
                            
                                116阅读
                            
                                                                             
                 
                
                             
         
            
            
            
            微特征架构是指将特征视为微小且独立的组件进行管理与实现的架构模式。这种架构模式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维护性。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认识到微特征架构的价值,尤其是在进行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个性化推荐等项目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架构模式,我们将通过以下结构来深入探讨:
## 背景描述
在数字化转型潮流中,微特征架构于2021年首次被提出            
                
         
            
            
            
            有多少种技术能够在六十五年后依旧能够熠熠生辉,在IT的基础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LOS架构应该算是一项。Clos架构,诞生于1952年,是由由贝尔实验室一位叫Charles Clos的人提出的。CLOS交换架构可以做到严格的无阻塞(Non-blocking)、可重构(Re-arrangeable)、可扩展(Scalable),相比传统的CrossBar架构在突发流量处理、拥塞避免、递归            
                
                    
                        
                                                            
                                                                        
                                                                                        转载
                                                                                    
                            2018-08-07 10:58:00
                            
                                114阅读
                            
                                                                             
                 
                
                                
                     
                                    
                             
         
            
            
            
            1 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是使用专业背景知识和技巧处理数据,使得特征能在机器学习算法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的过程。过程包含了特征提取、特征构建、特征选择等模块。    特征工程的目的是筛选出更好的特征,获取更好的训练数据。因为好的特征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用简单的模型做训练,更可以得到优秀的结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征工程可以理解为利其器的过程。2&n            
                
                    
                        
                                                            
                                                                        
                                                                                        转载
                                                                                    
                            2023-12-21 09:01:27
                            
                                92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一些特征融合方式二、特征融合分类三、晚融合方法归纳总结1、[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https://arxiv.org/abs/1612.03144)2、[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for Instance Segmentation(PANet)](https://arxiv.org/abs/1803.01534)3、[            
                
                    
                        
                                                            
                                                                        
                                                                                        转载
                                                                                    
                            2024-01-11 00:10:03
                            
                                565阅读
                            
                                                                             
                 
                
                                
                     
                                    
                             
         
            
            
            
            # 实时特征存储架构:理解与实现
在现代数据驱动的业务环境中,实时特征存储架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得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在实时环境中获取特征,从而提高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本篇文章将介绍实时特征存储架构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并提供相关代码示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 实时特征存储架构概述
实时特征存储架构是一个系统,用于实时收集、存储和服务特征数据给机器学习模型。与批处理方法相比,            
                
         
            
            
            
            目录前言:一、MVC1.1 MVC的基本结构1.2 MVC的工作流程1.3 MVC的优缺点二、MVP2.1 MVP的基本结构2.2 MVP的工作流程2.3 MVP的优缺点三、MVVM3.1 MVVM的基本结构3.2 MVVM的工作流程3.3 MVVM的优缺点前言:MVC:一个controller对应多个view,model可以直接通过view。从大锅烩时代进化,引入了分层的概念,但是层与层之间耦合            
                
                    
                        
                                                            
                                                                        
                                                                                        转载
                                                                                    
                            2024-09-24 08:19:46
                            
                                104阅读
                            
                                                                             
                 
                
                                
                     
                                    
                             
         
            
            
            
            数据库sqlite官网:https://www.sqlite.org/index.html数据库的安装离线安装:sudo  dpkg  -i  libsqlite3-dev_3.22.0-1ubuntu0.4_amd64.deb
sudo  dpkg  -i  sqlite3_3.22.0-1ubuntu0.4_amd64.deb在线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sqlit            
                
         
            
            
            
            Android架构和特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 《琵琶行》虽贵为富二代,但Android要是没任何可圈点的地方,开不过70迈,在玲琅满目的手机平台竞争中,充其量也就做几个俯卧撑打一桶酱油,然后被落的远远的。说到底,出来混,靠的还是技术。架构从SDK文档中,偷来一幅Android平台的架构图,如上。在整个架构最底层红彤彤的部分,是Linux Kernel在移动平台的一个移植,它隐藏了硬            
                
                    
                        
                                                            
                                                                        
                                                                                        转载
                                                                                            精选
                                                        
                            2013-05-29 14:24:14
                            
                                725阅读
                            
                                                        
                                点赞
                            
                                                                             
                 
                
                             
         
            
            
            
            2016年3月30日,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正式发布了CloudSAN解决方案。作为全球存储领域中少数具有从低端到高端全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宏杉科技此次发布的新方案一举打破传统阵列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的界线,为企业级云计算提供了最佳存储环境和基础。全面融合阵列式与分布式存储优势 CloudSAN推动存储进入新时代随着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行业应用的深入            
                
                    
                        
                                                            
                                                                        
                                                                                        转载
                                                                                    
                            2023-08-09 23:52:31
                            
                                68阅读
                            
                                                                             
                 
                
                                
                     
                                    
                             
         
            
            
            
            作者:马东什么来看到的一篇好文,有一些部分讲的不错,分享一下。特征工程和选择是以最好的方...            
                
                    
                        
                                                            
                                                                        
                                                                                        转载
                                                                                    
                            2022-08-13 00:20:36
                            
                                282阅读
                            
                                                                             
                 
                
                                
                     
                                    
                             
         
            
            
            
            第二章第一小节 Clos拓扑介绍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年里,数据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虚拟化、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大数据、SDN等也随之成为热点技术。但不论是虚拟化、云计算或是SDN,有一点需要明确,网络数据报文最终都是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物理网络的特性,例如带宽、时延、扩展性等,都会对虚拟网络的性能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理解物理网络是最终理解虚拟网络的前提。网络架构是网络设计的基            
                
                    
                        
                                                            
                                                                        
                                                                                        转载
                                                                                    
                            2023-07-06 14:01:11
                            
                                434阅读
                            
                                                                             
                 
                
                                
                     
                                    
                             
         
            
            
            
                    注:本文参考《CLOS架构是啥》、《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浅谈(二)》等相关文章。此文章仅作者学习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仅描述了Clos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和原理,如需深究敬请期待。  &            
                
                    
                        
                                                            
                                                                        
                                                                                        转载
                                                                                    
                            2023-09-08 10:45:16
                            
                                190阅读
                            
                                                                             
                 
                
                                
                     
                                    
                             
         
            
            
            
            最近二狗子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不小心将 CDN 搜索成了 SDN,结果跳出来了一大堆相关的知识点。好学的二狗子当然不会随随便便糊弄过去,于是认认真真学习了好久,终于了解了 SDN 是什么。原来,SDN 的全称是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是一类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开,以实现网络资源的自动化配置和基于策略的管理技术。互联网发展以来,企业网络结构的组成和管理对于许多公            
                
                    
                        
                                                            
                                                                        
                                                                                        转载
                                                                                    
                            2023-12-05 17:43:37
                            
                                49阅读
                            
                                                                             
                 
                
                                
                     
                                    
                             
         
            
            
            
            根据前面的SDN初探,我们知道SDN由哪些内容组成,并且知道了,使用SDN能带来什么好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SDN等。下面,我们来剖析SDN架构。SDN的三个主要特征网络开放可编程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  逻辑上的集中控制SDN简易架构即应用程序通过北向接口,再到南向接口,对数据平面/转发层的控制。  事实上,当网络足够庞大的时候,一个控制器是满足不了需求的,这时候就成了控制器集群,东西接口            
                
                    
                        
                                                            
                                                                        
                                                                                        转载
                                                                                    
                            2023-10-10 22:08:30
                            
                                53阅读
                            
                                                                             
                 
                
                                
                     
                                    
                             
         
            
            
            
            FatTree拓扑结构是由MIT的Fares等人在改进传统树形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属于switch-only型拓扑。整个拓扑网络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边缘层(edge)、汇聚层(aggregate)和核心层(core),其中汇聚层交换机与边缘层交换机构成一个pod,交换设备均采用商用交换设备。图1 常规树形拓扑图2 二叉胖树图3 四叉胖树图3 六叉胖树FatTree构建拓扑规则如下:Fa            
                
                    
                        
                                                            
                                                                        
                                                                                        转载
                                                                                    
                            2023-08-15 12:43:19
                            
                                148阅读
                            
                                                                             
                 
                
                             
         
            
            
            
            第十二章 重新思考网络设计云原生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实现了可靠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网络:标准的,简单的构建块对网络故障的重新考虑关注简单性12.1 标准、简单的设备类型这一原则显著地区别了云原生数据中心运营商与传统时代的运营商。Clos拓扑结构 网络解耦 选择少于几种类型的设备类型,比如Spine和Leaf各一个 使用这些简单的标准设备构建库存管理 这些简单的固定形式设备的另一个优点是            
                
                    
                        
                                                            
                                                                        
                                                                                        转载
                                                                                    
                            2023-11-08 17:14:08
                            
                                17阅读
                            
                                                                             
                 
                
                             
         
            
            
            
            本期内容 
  「微服务架构」这个术语在过去几年渐成热门,它把一种特定的软件应用的设计方法描述为能够独立部署的服务的套件。尽管缺乏对这一架构类型的准确定义,但是在业务能力、自动化部署、智能端点、语言和数据的去中心化控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某些普遍特征。 
  「微服务」,另一个在软件架构领域津津乐道的新词。尽管我们本能上倾向于对它不屑一顾,然而这一专业术语描述了一种目前越来越吸引人的软件系统的风格。            
                
                    
                        
                                                            
                                                                        
                                                                                        转载
                                                                                    
                            2023-12-05 14:04:34
                            
                                2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