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的爱好者可以用命令行作为自己的有效工具,Linux 中国特别邀请了三位作者,撰写了《命令行生存指南》,希望可以通过这个系列的文章,让你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命令行的存在。如果你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命令行,那就不妨来看看今天的《命令行生存指南》。操作概述备份文件时常常涉及到大文件传输的问题,遇到网络质量不佳或者其他问题常常会导致传输中断,而不得不进行重传。如果采用先将大文件拆分成多个小文件进行传
一:准备工作 在扩展数据盘扩展分区和文件系统前,请提前完成以下工作。创建快照以备份数据,防止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 通过ECS控制台或者API扩容云盘容量。 远程连接ECS实例。连接方式请参见连接方式导航。确认分区格式和文件系统 1:运行fdisk -lu /dev/vdb确认数据盘是否分区。 本示例中,原有的数据盘空间已做分区/dev/vdb1。“System”=“Linux"说明数据盘使用的是
相关软件:①CentOS-7-x86_64-DVD-1611.iso②hadoop-2.8.0.tar.gz③jdk-8u161-linux-x64.tar.gz④VMware版本10.0.4 build-2249910 第一步:安装虚拟机假设已安装好VMware(如果未安装,点这里)。接下来在VMware中安装centos系统,基本按照默认选项进行安装,只需要修改一下虚拟机名和存储位置
CentOS6系统盘分为两张DVD,但在内网安装某些软件时,会产生DVD1和DVD2中的包互相依赖,由此想到将两个盘的安装包进行合并这个思路,定制一个类似与CentOS7-Everthing的iso镜像。前提:已将DVD1和DVD2上传到CentOS1、准备临时存放目录和挂载目录mkdir /home/temp mkdir /media/dvd1 mkdir /media/dvd22、挂载DVD1
关于磁盘合并—— lvm 策略 最近磁盘空间不够,有些磁盘并没有使用,因此需要将多个没用的磁盘合并,首先采用lvm ,这个也可以方便后续扩容。一、 介绍lvm总体思路;分区成LVM格式(8e)- pv创建—vg创建—lv创建—格式化—mount 分区–e2fsadm 调整lv 大小。 注:多个物理卷创建一个卷组,一个卷组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卷,物理卷可以是一个磁盘也可以是一个分区。
转载 2024-04-18 22:04:05
135阅读
主要内容:sort命令、uniq命令、join命令、cut命令、paste命令、split命令、tr命令、tar命令sort 命令:Linux的sort命令就是一种对文件排序的工具,sort命令的功能十分强大,是Shell脚本编程时常用的文件排序工具;sort命令与awk一样,将文件看作记录和域进行处理,默认的域分隔符是空格符,sort命令的格式为:sort [选项] [输入文件]选项 意义-c
转载 2024-04-23 08:32:41
125阅读
Centos6.4中sudo和vim的问题 Centos6.4系统自带的vim是7.2版本的,今天在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了点问题,首先参照博文《Centos安装vim7.4》,装好了7.4,但是发现sudo命令用不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在装7.4的过程中用到了,yum remove vim vim-enhanced vim-common vim-minimal 这句命令,将vim-minimal给卸载
转载 2024-07-26 17:48:33
39阅读
cat命令是linux下的一个文本输出命令,通常是用于观看某个文件的内容的; cat主要有三大功能: 1.一次显示整个文件。 $ cat filename 2.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 $ cat > filename 只能创建新文件,不能编辑已有文件. 3.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 file cat具体命令格式为
根据自己日常工作及结合相关资料学习中总结出Linux下常用的10个命令。供大家学习参考。1. hostname命令用于显示或设置系统的主机名称。语法:hostname [-v] [-a, –alias] [-d, –domain] [-f, –fqdn, –long] [-i, –ip-address] [-s, –short] [-y, –yp, –nis] [-F, –filename] [-
1    LVM实现将2块磁盘总空间“合二为一”并挂载到同一目录1.1   磁盘分区首先查看磁盘信息,对未分区的磁盘进行分区处理(选择你要合并的盘,这里是对vdb、vdc)。   如上图,可以看出有5块盘没有分区,选择dev/vdb进行分区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需求: 将两块空硬盘合并为“一块”,挂载到指定目录(/data)下,达到在一个目录使用2块硬盘所有空间的效果。逻辑卷管理(LVM)逻辑卷1.整合分散空间(整合未使用的磁盘空间,可以是一个磁盘的空间也可以是不同磁盘的空间,可以是一整块儿磁盘,也可以是磁盘的分区;但是不能把分区的剩余空间拿来使用)2.空间可以扩展(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内容,不会影响读入和使用)LVM工作方式在“分区---&g
转载 2024-03-29 12:00:09
513阅读
一. 前言        在试运行期间,实际拿到的数据远大于预估值,文件存储服务器无法满足工程导入。而磁盘扩容方案,是得到两个更大的不同的磁盘,而系统原本设计上并未针对此情况有过专门的应对(会拆分文件夹单独存储),现需要将两个磁盘合并挂载到同一个目录下。        至于其中的技术,在之前并不是特别了解,在网上查阅了
转载 2024-03-20 09:43:05
543阅读
CentOS7默认安装的/home中转移空间到根目录/ - LVM操作简明教程一、基础概念Cent0S 7默认启用LVM2(Logical Volume Manager),把机器的一块硬盘分为两个区sda1和sda2,其中分区sda1作为系统盘/boot挂载,少量空间;sda2作为一个物理卷并且完全作为逻辑卷组VG(Volume Group)centos,在这个逻辑卷组centos中建立三个逻辑
转载 2024-03-18 12:40:26
651阅读
之前使用U盘安装Linux时使用一个16GB的SanDisk U盘做了Linux系统的启动盘。想用这个U盘来给Windows 10做安装盘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U盘在Windows下可见空间只有200M了。如果去磁盘管理器里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会发现这个其他空间还在,但是不能使用,尝试格式化U盘,发现也无法找回空间。后面折腾了半天终于解决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U盘格式化之后缩水的解决方法
所讲的 Linux 分区合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叫 Linux 挂载点合并。大家都见多了 Windows 下的分区合并软件,而且 Windows 本身也自带简单的分区合并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用户的分区合并需求。试想一下,在 Linux 中你有 3 块硬盘(或分区)分别为 100G、200G 和 60 G,如何在一个统一的路径下访问 180G 的视频文件夹呢?相信大多数用户会想到几种解决办
对于装在虚拟机上的Centos 系统,建议分配给20G以上的空间,我给了50G。Centos 的默认磁盘分区情况是这样的: /dev/sda 这台服务器当前只添加一块scsi硬盘; sda1 磁盘的第一个分区,挂着到/boot用于挂载centos系统的核心组件; Sda2 磁盘的第二个分区,类型为物理磁盘;这为后面使用LVM做准备; VG VolGroup00 创建了一个卷组;卷组的作用就是把很多
详细的介绍了独立硬盘冗余阵列,并演示了Linux下的软RAID的实现过程。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ant Disks),旧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1987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一篇名为《A Case for Redunda
测试环境:CentOS 6.5 虚拟机1. mkdir /repo2. 挂载DVD 1到 /mediacp -av /media/* /repo3. 挂载DVD 2到 /mediacp -av /media/Packages/*.rpm /repo/Packages/4. 把DVD 2的TRANS.TBL追加到DVD1中TRANS.TBL后面, 并排序保存cat /media/Packages/T
原创 2014-03-08 15:20:43
1598阅读
CentOS 6 包含2个ISO文件,使用起来不方便;可以使用如下的脚本来合并成一个ISO文件. 使用方式为Usage:`basename $0` source /destination/DVD.iso"需2个参数:$1 指定待合并的ISO文件所在的目录$2 指定输出ISO文件的绝对路径和文件名 注意两个变量:$LOOP 指定源ISO的挂载点,缺省/tmp/loop;&nbsp
原创 2014-08-17 03:31:26
2901阅读
方法1:Ubuntu Linux移动根分区   声明:本人只探讨 技能 疑问 ,如因此造成的数据耗损 及其他疑问 不承担任何责任。   0:我的配置:分区:sda1 原XP ,   sda2扩展分区,下有两个逻辑分区(sda5,sda6),   sda3 Ubuntu分区,   sda4   Swap分区   1:从LiveUSB(LiveCD)启动。   运用 现有系统的
转载 2024-04-25 10:09:24
22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