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端客户留存数据分析指南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B端客户(企业客户)的留存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行为,从而优化服务。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实现B端客户留存数据分析,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
## 分析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1 | 收集数据 |
| 2 | 数据清洗 |
| 3 |
产品为什么需要用研? 产品最终面向的是用户 只要是人作为操控着使用的产品就需要用户研究,为了使得产品更符合使用者的期望习惯,从而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收益。 用户是谁就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划分,通常所有产品都可以划分为客户和用户。客户即付费方,为产品或服务买单的人。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产品的真正使用者。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性及历史遗留因素等,toB产品一般客户和用户是两批人,一般客
转载
2023-10-27 09:12:58
173阅读
# Flink 客户留存数据分析与预测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客户留存率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分析客户的留存数据,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Apache Flink 实现客户留存数据分析与预测的过程。这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步骤。
##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客户留存数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流程:
| 步骤 | 描述
链家面试题:如何分析留存率? 手机中的相机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应用之一,下图是某手机厂商数据库中的用户行为信息表中部分数据的截图。 用户 id:用户唯一标识; 应用名称:是手机中的某个应用,例如相机、微信、大众点评等。 启动时长:某一天中使用某应用多长时间(分钟)。 启动次数:某一天中启动了某应用多少次。 登陆时间:使用手机的日期。例如 2018-05-01。现在该手机厂商想要分析手机中的应用(相机)
转载
2023-09-13 19:45:35
160阅读
本文以实践经历为出发并结合行业观点,从领域划分、用户特征、常见误区等方面浅谈B端,C端,G端的不同特征及各自运营要点。一、运营唯C论是这么炼成的?造成这种理论形成的原因,在朱朱看来,可能有以下三点:C端发展成熟且方法论易提取:C端是基于单一个人的服务业务场景简单且发展早品类多,因此很容易总结基于个人的普遍性的需求痛点及解决问题的通用性方法论。非C端业务专业性强方法具有针对性:B端及G的需求来源于具
转载
2024-01-23 17:20:55
12阅读
# App留存数据分析
## 简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通过下载和安装App,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功能和服务。然而,App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留存率成为衡量一个App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留存数据分析是帮助开发者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的有效手段,为改进App的功能、增加用户黏性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App留存数据分析,并提供代码示例
原创
2023-10-20 14:35:40
69阅读
前文整理和总结了B端产品经理该如何进行竞品分析,今天就利用时间来进行一次实际操作。本文将根据“两只猫爸”所在的公司情况,结合梳理的知识点,对竞品进行一次分析梳理。主要目的是:巩固自己梳理的分析方法;了解研究竞品;找寻所在行业的切入点机会;公司背景:首先交代我的公司情况,为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全文将隐去公司的真实信息以及内部核心信息,仅简略介绍公司。我目前所在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硬件,前最近几年推出了自
# 业务数据分析 B端:深化决策、优化管理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B端(即企业对企业)业务数据分析变得愈发重要。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B端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并通过简单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利用Python及其库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此外,本文还将使用Mermaid语法中提供的状态图和序列图来描述业务流程。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数据分析的经典的AARRR模型,通过给大家介绍AARRR模型的实际情况,大家不难看出AARRR模型确实是很实用,其实还是有一个经典模型就是漏斗模型。漏斗模型和AARRR模型的地位一样高。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数据分析中的漏斗模型。那么漏斗模型用于什么情况呢?漏斗模型广泛应用于流量监控、产品目标转化等日常数据运营工作中。为什么叫做漏斗模型呢?这是因为用户集中从业务
本文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行业视角,从领域划分、用户特征等三个方面讨论了B端与C端产品的不同特点。一、使用场景与用户群体不同C端产品基于单个服务业务场景,为个人服务,用户将使用零散的时间,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多个应用程序之间来回切换。这些产品竞品多,用户基数大,迭代快。B端产品的用户基于组织,具有固定的业务场景、较强的专业性。用户群体选择和使用B端产品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公司或组织的需求。因此不需要
转载
2024-07-31 16:14:33
44阅读
一.B端/C端: 针对不同需求的产品差异化设计思路B端:代表企业用户商家Business, 使用者和决策者是两类人,使用者是员工,决策者是老板、管理层。C端:代表消费者个人用户Consumer,使用者和决策者就是用户自己,用户自己决定用不用这个产品。 两个用户群体的根本差异,产生B端C端两种不同的产品形态。二.关于B端和C端差异的感受:1.根本差异是服务对象的不同:
转载
2023-07-27 20:55:03
306阅读
# 用户留存数据分析方法
用户留存分析是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持续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用户留存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行为,优化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用户留存数据分析,并展示一个完整的流程和相关代码示例。
##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用户留存分析的基本流程。以下是分析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实现“数据分析 留存 3天”教程
## 一、流程图
```mermaid
stateDiagram
[*] --> 登录
登录 -->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 留存3天
留存3天 --> [*]
```
## 二、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登录系统 |
| 2 | 进行数据分析 |
| 3 | 留存用户数据
原创
2024-05-20 05:43:47
35阅读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不做业务调研,就没有真实的需求。 B端产品大多是真对某一个行业,或是某一个客户真实的需求而进行开发设计的,它与C端的需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C端我们可以去引导用户,去迎合用户。把用户需要而又没有想到的点,用产品来实现出来。但是B端却是把客户在真实场景中的使用,进行优化和组织,使其在平台中应用起
转载
2023-07-05 09:53:47
143阅读
## B端和C端数据分析区别
在互联网行业中,数据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同类型的用户产生的数据需求和行为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端的数据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将从B端和C端数据分析的角度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1. B端数据分析
B端数据分析主要是指面向企业客户的数据分析工作。企业客户通常是以团队或组织为单位,其数据分析需求更多地关注于商业决策、
原创
2024-06-02 05:31:37
207阅读
# B端与C端数据分析区别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各类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数据的来源和需求,数据分析通常分为B端(企业端)和C端(消费者端)分析。本文将探讨这两者的区别,并通过示例代码来说明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B端与C端定义
B端数据分析主要面向企业用户,侧重于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提高效率和提升盈利能力。数据通常来源于销售、财务、生产等业务系统。
C端数据分析则主要
一、留存的概念和重要性1、什么是留存?在互联网行业当中,因为拉新或推广的活动把客户引过来,用户开始访问公司的网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一部分客户逐渐流失了。那些留下来的人或者是经常回访我们公司网站的人就称为留存。现在大家经常会用到所谓的“日活”(日活跃用户量,简称DAU)来监测我们的网站,有的时候会看到我们的“日活”在一段时期内都是逐渐增加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留存分析
转载
2023-09-27 09:49:27
106阅读
# B站客户年龄相关数据分析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刚入行的小白学习如何对B站客户的年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步骤流程,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再到数据可视化,最后总结分析结果。整个过程将包括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解释。
## 流程概览
以下是整个项目的流程表。我们将按照这个步骤一步步进行。
| 步骤 | 说明 |
目录1.B端产品的定义:2.B端产品的特点:(1)目标用户是一个群体(2)效能第一体验第二(3)强调抽象和逻辑(4)收益难以量化3.B端产品的部署方式可分为:(1)私有化部署(2)云部署4.B端产品的技术架构可分为:(1)B/S(Browser/Server)架构(2)C/S(Client/Server)架构5.B端产品按业务方向可分为:对企业内部的B端产品,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业务支撑类产
转载
2024-01-12 10:59:13
136阅读
# B端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实战
在当今的数据驱动时代,B端(企业对企业)数据分析挖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企业能够识别潜在的商业机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能力。本文将探讨B端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并结合代码示例进行详细说明,最后通过甘特图展示数据分析的项目进程。
## 数据获取与处理
进行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获取。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数据库、API接口、Excel文件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