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 list 与matlist的区别: matlist is an extension of the matrix list command。 mat list 只能打印一个完整的矩阵,而matlist则可以根据行列数或者行列名打印部分矩阵。 matlist 有更多的控制选项,可以更多地改变矩阵的展示方式。实例:. matlist result[1,1] |
# Python中的固定效应稳健标准 在统计学中,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和稳健标准(robust standard errors)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固定效应用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分析中,用于控制个体间的固定效应,从而减少估计量的偏稳健标准则是一种对标准进行修正的方法,使得模型更加鲁棒。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库来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和稳
原创 2024-06-27 06:22:09
465阅读
一、为什么?对样本做回归分析的核心是使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模型里的参数,比如核心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我们通过最小二乘法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求得样本估计系数。如果进行一次估计,由于干扰项e的存在,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一定存在差异。样本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中,误差项起了关键作用。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每次估计都会得到不同的差异值。关于样本估计系数性质的讨论,都以误差项为核心。我们希望样本估计系数特别好
转载 2023-11-20 08:41:49
341阅读
R语言的再复习之路    1.OLS回归1.1 用lm()拟合回归模型格式myfit <- lm(Y ~ X1 + X2 + ... + Xk, data)符号用途~分隔符号,左边为相应变量,右边为解释变量。例如Y ~ X + Z + W+分隔预测变量:表示预测变量的交互项。例如Y ~ X + Z + X:Z*表示所有可能交互项的简洁方式。Y ~ X * Z * W即为Y
前几篇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K-means法的实现方法和具体实战,这种方法虽然快速高效,是大规模数据聚类分析中首选的方法,但是它也有一些短板,比如在数据集中有脏数据时,由于其对每一个的准则函数为平方误差,当样本数据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极端值,会导致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而本篇将要介绍的K-medoids(中心点)法在削弱异常值的影响上就有着其过人之处。与K-means算法类似,区别在于中
1 标准1.1 定义标准(Standard Error)是用来衡量统计样本估计量(如均值、回归系数等)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的一种统计量。标准衡量了样本估计量的变异程度,提供了对总体参数的估计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标准越小,表示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的估计越接近,估计越稳定。1.2 计算公式2 稳健标准稳健标准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到对观察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在每个组内计算残差平方,并最终将
拓展命令:gen lag_y=L.y 产生一个滞后一期的新变量gen F_y=F.y 产生一个超前项的新变量gen D_y=D.y 产生一个一阶差分的新变量gen D2_y=D2.y 产生一个二阶差分的新变量二.静态(短)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汇总固定效应篇主要包括混合效应VS固定效应,LSDV方法、双向固定效应等1、检验个体效应(混合效应还是固定效应)(原假设:使用OLS混合模型)xtreg lngd
Stata进阶2在一般的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如果解释变量是离散的(比如,虚拟变量),则不会影响回归。但有时被解释变量是离散的,而非连续的。那么就要选择相应的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分析。一、二值选择模型1.线性概率模型、logit与probit模型直接以案例进行讲解,以数据集womenwk.dta为例,估计决定美国妇女就业与否的二值选择模型。该数据集包括以下变量:work(是否就业),age
一、简介混淆矩阵(Confuse Matrix)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ROCAUCP-R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多分类sklearn分类评价指标的实现二、混淆矩阵TP(True Positives):实际为正例,预测为正例,预测对了。FN(False Negatives):实际为正例,预测为负例,预测
“对发送的内容要保守,对接收的内容要宽松” 这种明智的建议(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或Postel定律)在所有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的用例中都非常有用。 通常,这些消息具有通过HTTP发送的Json有效负载。 典型的场景包括: 客户端在Json中序列化模型,然后通过HTTP将其发送到服务器。另一方面,服务器获取消息,提取请求的主体(即我们的Json),将其反序列化回模型(可以与客户端模型不同
# 在R语言中实现线性回归标准的步骤 线性回归是一种统计方法,用来建模变量之间的关系。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轻松实现线性回归并计算标准。本文将逐步带领您完成这一过程,包括代码示例及其注释。以下是实现流程的概览: | 步骤 | 动作 | 说明 | |------|------------------
原创 10月前
262阅读
# R语言回归 控制固定效应实现步骤 ## 概述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我们想要控制某些固定效应,例如个体特征或者时间特征,可以使用控制固定效应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如何在R语言中实现回归分析,并控制固定效应。 ## 流程 下面是实现回归分析并控制固定效应的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步骤1 | 导入数据 | | 步骤2 | 确定回归模型 | | 步骤3 |
原创 2023-09-20 17:47:02
523阅读
最近看文献时,多数实验结果用到方差分析,但选的方法不同,主要有LSD,SNK-q,TukeyHSD法等,从百度广库里找了一篇文章,大概介绍这几种方法,具体公式不列了,软件都可以计算。这几种方法主要用于方差分析后,对均数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根据研究设计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常见于探索性研究,在研究设计阶段并不明确哪些组别之间的对比是更为关注的,也不明确哪些组别问的关系已有
基础情境一个任务有两个选项,多个不同年龄被试对此做出决策,获得两个年龄段选择两个选项的频次: 年龄3-45-6选项A2210选项B4566 通过卡方检验对此进行分析,对应效应量指标为phi(φ)系数。对于两个2×2的随机变量(x和y): phi系数的计算公式: φ = (AD-BC) / √(A+B)(C+D)(A+C)(B+D)R语言语句方法一:prop.test()该函数仅
220127_202201_机器学习中一些模型评价指标简介目录220127_202201_机器学习中一些模型评价指标简介回归任务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分类任务查准率 / 精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_β与F_1ROC曲线与AUC曲线
样本描述:各位老师好,我的论文采用的是微观面板非平衡数据(合并了3波数据,总观测值6万左右),每波观测之间约有20%的样本不同(约10%的样本流失,10%的新样本补入),因变量是连续变量,核心自变量是虚拟变量。经由列联表分析,发现对重复观测的样本而言,约有8%左右样本的核心控制变量状态(0或1)会在两次观测时间中发生变异。加入协变量后,经过多次模型比较,均发现个体效应不容忽视,固定效应显著优于随机
目录系列文章1.安装plm包2.模型描述数据导入3.pool 模型4.个体固定效应的Panel模型——不考虑时间差异,考虑公司差异的估计4.1LSDV(虚拟变量OLS回归)模型4.2组内模型(within)5 时间固定效应Panel模型——考虑时间差异忽略公司差异6.个体和时间双维固定效应模型--Panel数据7.可供参考的资料 LSDV是虚拟变量回归。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帮我点个
固定效应回归(Fixed Effects Regression)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面板数据中固定不变的个体或组织特征对因变量的影响。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plm`包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演示如何在R中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面板数据集。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panel_data`,包含了三个变量:`id`表示个体或组织的编号,`year`表示
原创 2024-06-25 04:46:12
469阅读
1.1.16. Robustness regression: outliers and modeling errors稳健回归有点难,把它整理出来太花时间了,所以我决定转载一下我自己学习是看的一篇博客。老规矩,并非完全照搬,里面有内容结果上的调整和我自己的注释,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最小二乘法的弊端很多关于线性回归的模型,都是基于最小二乘法来实现的。但是,当数据样本点出现很多的异常点(outlie
一、分类算法的评估 1、二分 ROC与AUC 1.1 roc曲线: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上每个点反映着对同一信号刺激的感受性。横轴:负正率(false postive rate FPR)特异度,划分实例中所有负例占所有负例的比例;(1-Specificity);纵轴:真正率(true postive rate TPR)灵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