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问题原因:发生黏主要是因为接收者不知道发送者发送内容的长度,因为tcp协议是根据数据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缓存机制,所以当出现连续发送或连续接收的时候,发送的长度和接收的长度不匹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黏。(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下面说几个处理方法:基于tcp协议特点的黏现象成因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
转载 2023-12-28 15:05:20
77阅读
本节导读什么是现象发生的两种情况解决现象的办法                   一 什么是现象须知:只有TCP有现象,UDP永远不会不一定会发生,如果发生了:1.可能是在客户端已经了,2.客户端没有,可能是在服务端现象:TCP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数据
转载 2023-10-23 16:59:24
361阅读
大家在使用SOCKET通信编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UDP和TCP两种方式;TCP因为它没有的概念,它只有流的概念,并且因为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大小的设置问题,会产生及半包的现象。场景:服务端向连续发送三个“HelloWorld”(三次消息无间隔),那么客户端接收到的情况会有以下三种:1)HelloWorld  HelloWorld  HelloWorld  (客户端接收三次)2)HelloWorl
# Android 处理详解 在Android网络编程中,和拆问题是 TCP 协议特有的问题。由于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当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时,接收方可能会将多个数据粘在一起,导致数据解析错误。因此,合理的处理和拆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在Android中实现处理。 ## 处理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处理的步骤。下面是整个流程的简要概述: |
原创 8月前
23阅读
前言TCP是面向连接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socket进行数据传输,发送端为了更有效的发送数据,通常会使用Nagle算法把多个数据块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很难识别完整的数据包了(TCP无消息保护边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理解下面我用一个图来带大家理解什么是和拆 解释一下第一次传输没有问题,数据1和数据2没有粘合,也没有拆分第二次传输,数据1和
转载 2023-12-02 18:58:33
62阅读
       关于半包、和分包的现象产生,是因为TCP当中只有流的概念,没有的概念. ,而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由于TCP无消息保护边界, 需要在消息接收端处理消息边界问题,因此自然产生了如何分包。半包        接受方没有接受到一个完整的,只接受了部分,
转载 2023-12-22 13:55:32
60阅读
概念TCP是一个“流”协议,所谓流,就是没有界限的一长串二进制数据。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不不了解上层业务数据的具体含义,它会根据TCP缓冲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划分,所以在业务上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进行发送,也有可能把多个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和拆问题。当数据被TCP拆分成多个进行发送,在另一端接收的时候,需要把多次获取的结果粘在一
转载 2024-05-21 23:11:13
6阅读
# Android串口处理指导 在进行Android串口通信时,现象是指多个串口数据包在接收时被合并成一,导致无法正确解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你了解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步骤非常简单、大致流程可以通过下表展示: | 步骤 | 描述 | |------|----------------------------------| | 1
原创 2024-10-01 07:20:06
122阅读
# Android 串口处理Android 开发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设备和各种外部设备的连接中。而在串口通信中,现象是一个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 Android处理串口的现象,包括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代码示例。 ## 一、什么是? 在串口通信中,由于数据是以字节流的方式发送的,接收端可
原创 2024-10-21 08:02:36
264阅读
目录1、TCP的复现2、解决方法1、TCP的复现通过socket通信的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和write()的执行次数有可能不相同。例如,write()重复执行了三次,每次都发送字符"abc",那么目标机器上的read()可能分三次接收,每次都接收"abc";也可能分两次接收,第一次接收“abcab”,
这两天看csdn有一些关于socket,socket缓冲区设置的问题。发现自己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查资料了解记录一下: 一两个简单概念长连接与短连接: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
转载 2023-12-20 06:07:22
127阅读
 一两个简单概念长连接与短连接: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每进行一次报文收发交易时才进行通讯连接,交易完毕后立即断开连接。此种方式常用于一点对多点 通讯,比如多个Client连接一个Server.
转载 2023-12-25 23:19:37
73阅读
接触Socket通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有关数据的问题。这里做一下记录。一、Socket1、什么是? 答: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多个独立的数据连到一块儿。2、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 答:实际情况如下:1、如果利用tcp每次发送数据,就与对方建立连接,然后双方发送完一段数据后,就关闭连接,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2、如果发送的数据无结构,比如文件传输,这样发送方只管发送,接收方只管接收
转载 2024-01-01 11:51:46
76阅读
run() { boost::asio::async_read(m_socket, boost::asio::buffer(m_buffer, head_size), boost::bind(&ThreadedSafeClient::handle_read_header, shared_from_t ...
转载 2021-08-12 11:45:00
711阅读
2评论
# Java TCP和拆处理 在网络编程领域,TCP协议由于其可靠性和有序性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和拆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将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在Java中进行处理。 ## 与拆的定义 ### 是指多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合并成一个数据。此时,接收方无法确定数据的边界,导致数据解读错误。 ### 拆问题则是由于一个
原创 2024-10-27 05:05:26
221阅读
1.场景介绍较大的json包在tcp发送时会分成多个,接收端比较难判断的完整性,和是否存在粘连的问题json不完整存在粘连{"id":"001","name":"jsonPick"}{"id":"001","name":"jsonPick"}{"id":"001","name":"jsonPick"}2.解决方案用正则表达式来验证json格式是否完整验证不完整时,等待并拼接下个直到完整
转载 2023-06-03 22:57:22
333阅读
需求描述:  现在有个websocket的客户端给我方服务端发数据   我方服务端收到数据以后  需要转发给另一个服务端使用的框架:netty5 (知道这个废弃了,是后期才知道的换了有点麻烦不过他们实现都差不多)启动类: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 public clas
转载 2024-10-11 15:52:32
38阅读
包产生原因: 先说TCP:由于TCP协议本身的机制(面向连接的可靠地协议-三次握手机制)客户端与服务器会维持一个连接(Channel),数据在连接不断开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不断地将多个数据发往服务器,但是如果发送的网络数据太小,那么他本身会启用Nagle算法(可配置是否启用)对较小的数据进行合并(基于此,TCP的网络延迟要UDP的高些)然后再发送(超时或者大小足够)。那么这样的话,服务器
转载 8月前
57阅读
ByteBuf from NettyByteBuf from Netty比ByteBuffer from java nio更强大,比如可以进行池化,不需要flip切换读写模式。 ByteBuf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ByteBuf本质上是一个字节数组,分为了4个部分。 readerIndex是读指针,每读取一个字节,readerIndex就会+1。一旦readerIndex = writerIndex
问题一、什么是指的是数据与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导致程序不能正确读取数据。TCP或UDP协议下,程序要将收发的数据交由操作系统处理,操作系统会设立缓冲区,用于收发各个程序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信息保护边界的。基于数据收发数据,数据之间相互独立。存在的问题:数据过大时,受制于发送方系统限制,数据可能无法发送。受制于接收方的
转载 2024-01-17 14:06:17
8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