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差平方和(SSE The sum of squares due to error):¶ 举例:(下图中数据-0.2, 0.4, -0.8, 1.3, -0.7, 均为真实值预测值差)在k-means中应用:公式各部分内容:上图中: k=2SSE图最终结果,对图松散度衡量.(eg: SSE(左图)<SSE(右图))SSE随着聚类迭代,其值会越来越小,直到最后趋于稳定:
辅助记忆:模型可以看成是范围有限某个参数空间(二维参数空间是平面),训练过程就是在这个空间中寻找一点,简单模型空间范围有限,复杂模型空间范围更大,更可能包含我们寻找目标函数。目录一些不成体系文字误差(Bias)结论方差(Variance)结论误差 v.s. 方差应对方法一些不成体系文字一般地,训练模型在测试数据上误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模型误差(bias),另一个是模
1、概念SSE(方差、残差平方和)MSE(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该统计参数是预测数据原始数据对应点误差平方和均值,也就是SSE/n,SSE没有太大区别。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该统计参数,也叫回归系统拟合标准差,是MSE平方根。SSR(回归平方和):Sum of squares of the regress
# Python 误差平方和实现教程 ## 1. 事情流程 下面是实现"python 误差平方和"步骤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 -------- | | 步骤一 | 导入必要库 | | 步骤二 | 定义真实值预测值 | | 步骤三 | 计算误差 | | 步骤四 | 计算误差平方和 | ## 2. 具体实现步骤 ### 步骤一:导入必要库 首先,我
原创 2024-04-26 07:26:49
88阅读
逻辑回归为什么使用交叉熵而不用均方差?或者说逻辑回归损失函数为什么不用最小二乘?下面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从逻辑回归角度出发,逻辑回归预测值是一个概率,而交叉熵又表示真实概率分布与预测概率分布相似程度,因此选择使用交叉熵从均方差(MSE)角度来说,预测值概率与欧式距离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在分类问题中,样本值不存在大小比较关系,与欧式距离更无关系,因此不适用MSE1、损失函数凸性(使用
# 教你实现误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d Errors, SSE)计算 在机器学习或数据分析中,误差平方和SSE)是用来评估模型预测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异重要指标。今天,我将指导你如何用Python实现误差平方和计算。以下是完整流程具体步骤。 ## 流程概述 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误差平方和计算,具体流程如下: ```markdown | 步骤 | 描述
原创 8月前
19阅读
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领域,残差平方和(Residual Sum of Squares,RSS)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用于衡量模型拟合程度。本文将围绕“残差平方和R语言”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记录过去遇到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背景 在使用R语言进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时,我经常需要计算残差平方和,以了解模型拟合效果。最近一次分析项目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错误,导致残差平方和计算结果异常。
原创 5月前
21阅读
# Python误差平方和方法(SSE概述 误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s Error,SSE)是一种用于评估模型预测效果常用方法。它通过计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来量化模型性能。SSE越小,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越好。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误差平方和方法,并通过Python代码示例来说明其使用。 ## 什么是误差平方和SSE是指所有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平方
原创 2024-09-27 06:27:12
122阅读
# R语言线性回归与残差平方和 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线性回归是一种非常常用技术,用于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在R语言中,使用`lm()`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将重点介绍残差平方和概念及其在回归分析中重要性,并附上相应R代码示例。 ## 什么是残差平方和? 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计算模型性能。这里“性能”通常可以通过残差平方和(Sum of Squ
# 理解R语言线性回归平方和 线性回归是统计学中常用一种分析方法,用于描述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lm()函数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一个关键指标是残差平方和,也称为平方误差。残差平方和是残差平方之和,用来衡量观测值与拟合值之间差异程度。本文将介绍如何在R语言中计算线性回归平方和。 ## 线性回归平方和计算公式 在线性回归中,我们通
原创 2024-06-28 05:00:43
211阅读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是R.A.Fisher发明,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研究所得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对结果形成影响可控因素。下面我们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解说:实际应用理论思想操作过程分析结果一、实际应用在科学实验中常常要探
转载 2024-06-21 06:47:33
148阅读
import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numpy as np importscipy as sp fromscipy.stats importnorm fromsklearn.pipeline importPipeline from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LinearRegression fromsklearn.preprocess
# Python计算误差平方和函数 误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d Errors,SSE)是数据分析中常用一种衡量方法,用于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它计算是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平方和,通常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机器学习模型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Python中计算误差平方和,并给出相关代码示例。 ## 什么是误差平方和? 在统计学中,误差
原创 9月前
197阅读
# 使用R语言计算预测残差平方和 在机器学习统计建模中,评估模型效果是非常重要一步。常用评估指标之一是残差平方和(Residual Sum of Squares,RSS),它衡量了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距。本文将教你如何在R语言中计算预测残差平方和。 ## 整体流程 下面是使用R语言计算残差平方和整体流程,我们将逐步进行每一步详细讲解。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8月前
92阅读
循着这篇博客找了很多博客看;受益匪浅,说一下自己理解。首先,决定系数R2是对于线性模型来说。由于我是在预测数据集上进行计算,所以产生了R2是用在训练数据集还是预测数据集上困惑。首先,在训练数据集上,R2应该是(我理解,可能不太对,望指正)用来衡量线性模型在训练数据集上拟合程度,这时候SST=SSE+(具体可到可知乎或者其他博客查看),所以0<R2<1(其实也只有这时
# R语言求矩阵偏差平方和简单介绍 在数据分析统计建模中,偏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d Deviations,SSD)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了一组数据点与其均值之间偏差程度。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R语言来计算矩阵偏差平方和,并提供代码示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 什么是偏差平方和? 偏差平方和是每个数据点与均值之间差值平方和。具体来说,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其均值
原创 10月前
49阅读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MSE, Minimum Squared-Error) 准备知识 模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地或有少量人为干预方法把待识别模式加以分类,即划分到模式类中去。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又称决策论方法,采用特征向量表示模式。以样本在特征空间中具体数值为基础。 线性判别函数是在特征提取完成之后,在特征空间对模式进行分类方法之一。它既是统计模式识别中一个重要
转载 2024-06-05 06:06:28
12阅读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简洁说就是将输入项分别乘以一些常量,再将结果加起来,得到输出。 求解回归系数:选择使得平方误差最小W(回归系数)。 平方误差可以写作: ∑i=1m(yi−xTiw)2 用矩阵表示还可以写做 (y−Xw)T(y−Xw)。如果对W求导,得到 XT(Y−Xw),令其等于0,解出W如下: w^=(XTX)−1XTy w上方hat标记表示这是当前可以估计出w最优解。
最近想画误差图(也有人叫误差条、误差棒……等等),就像下图这种,点代表平均值,上下长条线范围代表标准差。查到pythonmatplotlib.pyplot.errorbar函数可以画这种图,但是该函数里有各种参数,简单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别人用该函数时只是简单用了几个参数,而至于各参数怎么用也不说清楚,本以为强大CSDN会有该函数详细讲解,但搜了一下没搜到……就去乌班图系统里查了一下。打开
转载 2023-08-10 12:48:42
293阅读
# 项目方案:残差平方和计算 ## 项目背景 在统计学机器学习中,残差平方和是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函数方法来计算残差平方和。本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完整方案,以便在R语言中计算残差平方和。 ## 解决方案 ### 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R相关库,以及准备用于计算残差平方和数据。假设我们有一组自变量X一个因变量Y。我们可
原创 2024-01-12 08:12:44
15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