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架构-单体架构 1.1 单体架构介绍: 1)、表现层:用于直接和用户交互,通常为网页、ui等。 2)、业务逻辑层: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对用户的操作进行了一定的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用于对数据库进行crud,将数据持久化。1.2 单体架构的优缺点:优点:初期单体架构在开发速度、运维难度、成本上都相对
转载
2024-10-31 09:07:44
64阅读
在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架构设计不仅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扩展性,还直接关系到开发成本和项目进度。目前,主流的架构设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架构,另一种是微服务架构。1. 单体架构 单
一. 系统架构的演变1.1 单体架构单体架构也称之为单体系统或者是单体应用。就是一种把系统中所有的功能、模块耦合在一个应用中的架构方式。存在的问题:代码耦合迭代困难扩展受限技术债务1.2 分布式架构分布式:需要按照功能点把系统拆分,拆分成独立的功能,单独为某一个节点添加服务器,需要系统之间配合才能完成整个业务逻辑。存在的问题:模块之间有一些通用的业务逻辑无
转载
2024-10-31 10:00:31
19阅读
JS 流行框架(四):EggJSEgg 是阿里巴巴基于 Koa 的有约束和规范的企业级 Web 开发框架,基于 Egg 的项目目录结构和名称有严格的规定,和 ESLint 一样,如果不符合规定那么项目将无法运行,此外,Egg 基于 MVC 的架构模式,M —— Model 层负责应用程序的数据逻辑部分,类似于 Service、V —— View 层负责应用程序的数据显示部分(静态/动态网页),类似
转载
2024-03-26 22:03:18
120阅读
【单体应用】;
【微服务】注册中心、微服务应用、微服务网关。
单体应用:Monolithic微服务应用:MicroService微服务网关:Gateway1、单体应用1.1、创建单体应用创建一个用于生产 Monolithic 应用 的目录,切换到该目录示例不使用响应式,JWT 身份验证类型MySQL 数据库、不使用缓存Maven 构建,不使用 JHips
转载
2024-07-24 06:15:35
70阅读
一、RPC原理1、RPC框架由来单体应用体量越来越大,代码不好维护和管理,所以就产生了微服务架构,按照公共或功能模块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服务,然后各独立的服务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微服务之间相互调用,该如何实现?
首先要解决下面5个问题:
1、如何规定远程调用的语法?
2、如何传递参数?
3、如何表示数据?
4、如何知道一个服务端都实现了哪些远程调用?从哪个端口可以访问这个远程调用?
5、发生了错误、重
转载
2024-05-18 17:34:08
65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什么是单体架构单体项目的优缺点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单体项目和微服务架构的扩展问题微服务架构适用范围参考资料 前言现在各个公司中,Springboot 项目用的越来越多。Springboot 精简了许多诸如Bean的配置项,让开发者能够快速的搭建一个开发架子,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发。一般情况下,单体架构使用的较多,大公司会采取Spring Cloud 或者 现在比较火的 Sp
转载
2024-03-06 16:28:08
89阅读
场景 你正在开发一个服务器端的企业应用程序。它必须支持多种不同的客户端,包括桌面浏览器,移动浏览器和本地移动应用的。该应用程序还可能暴露于第三方消费的API。它也可能通过任何Web服务或一个消息代理其他应用程序的集成应用程序:处理通过执行业务逻辑请求(HTTP请求和消息); 访问数据库; 交换与其它系统的消息; 并返回一个HTML / JSON / XML响应。它有对应于应用的不同功能区的逻辑组
转载
2024-07-28 10:55:25
86阅读
文章目录1. 单体架构2. 分布式架构3. 微服务技术对比4. 微服务案例4.1 运行SpringCloud4.2 微服务远程调用 1. 单体架构单体架构:将业务的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开发,打成一个包部署。优点:架构简单、部署成本低缺点:耦合度高比如说有一个APP,包含订单模块、用户功能、商品功能、支付功能,对于单体架构而言,这四个功能就是在一个项目文件中开发,打包后也就成为了一个项目文件。
转载
2024-02-29 23:53:48
76阅读
【编者的话】这是用微服务开发应用系列博客的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第一篇中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并且讨论了微服架构的优缺点;接续文章讨论了微服务架构不同方面:使用API网关,进程间通信,服务发现,事件驱动数据管理以及部署微服务。本篇,我们将探讨将应用从单体式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的策略。希望读者通过本系列文章对微服务优缺点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以及何时使用这种架构。也许微服务架构比较适合你的应用。
产品初期优先选择单体架构。面对一个新的领域,对业务的理解很难在开始阶段就比较清晰,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步弄清楚。很多时候,从一个已有的单体架构中逐步划分服务,要比一开始就构建微服务简单得多。另外,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采用微服务架构风险较大,很多优势无法体现,性能上的劣势反而会比较明显。 单体、组件化、微服务架构成本趋势,当业务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微服务架构消耗的成本才会体现优势,并不是
转载
2024-03-25 10:13:44
55阅读
在最近的Microservices Practitioner Summit峰会上,来自Facebook的工程师Ben Christensen就目前正在普遍快速增长的分布式系统与二进制依赖关系的一种反面模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Christensen谈到说,共享类库是整个服务运行过程中最需要的部分;另一方面,这些类库总的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平台”。包括像Spring、Guava和那些通常被用
转载
2024-07-27 12:35:15
35阅读
文章目录微服务:从设计到部署1. 介绍1. 单体架构2. 微服务 - 解决复杂问题2. 实现微服务1. API网关1.1 客户端与微服务直接通信1.2 使用API网管通信1.3 设计API网关2. 进程间通信2.1 简介2.2 确定API通讯格式和请求方式2.3 处理跨进程故障2.4 返回消息格式2.5 总结3 服务使用3.1 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3.2 服务注册方式
转载
2024-04-18 10:49:58
80阅读
简介:原书名字是《Monolith To Microservices》,是大神Sam Newman的新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本。原本是想写一个简短的读后感的,但是写着写着,发现书中的内容真的是太经典了,浅尝辄止的描述完全不能体现本书的价值。于是就改成了用我自己的语言对书中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了精炼。因此这个读后感也可以作为原书的精简版来看,只不过用的是我自己的语言总结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篇文章越写字
转载
2024-06-03 20:06:00
18阅读
前段时间我大发雷霆,因为有人曲解了REST在微服务中的作用,而且没能正确使用它。有人认为无法基于HTTP进行异步交互,所以基于HTTP的单体系统无法被分解成微服务。大多数人认为HTTP就是REST,这是件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在我们的行业里,这些人都是很有经验的,本该知道这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也分不
转载
2024-06-25 22:40:46
35阅读
单体架构: 用软件会包括有几百个功能项,而所有这些功能项都打包进了一个单体的应用中。典型的例子有,ERP、CRM等其他各种各样的软件。对于这种野兽级别的软件应用、部署、排错、扩展和升级工作都是一个个噩梦。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是针对上述单体架构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将软
转载
2024-06-26 23:46:03
59阅读
单体式应用 比较适合于小项目,优点是: 开发简单直接,集中式管理 基本不会重复开发 功能都在本地,没有分布式的管理开销和调用开销 微服务 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 优点: 它解决了复杂性问题。它将单体应用分解为一组服务。虽然功能总量不变,但应用程
转载
2024-03-09 10:58:16
43阅读
什么是单体应用一个归档包包含所有功能的应用程序,通常称为单体应用。一个归档包(可以是JAR、WAR、EAR或其它归档格式)包含所有功能的应用程序,通常称为单体应用。而架构单体应用的方法论,就是单体应用架构。将所有业务场景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放在一个工程中,最终经过编译、打包,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往往使用单一应用框架。例如单纯用django进行一个项目的前后端开发,开发出来的项目将dja
转载
2024-03-16 00:19:52
101阅读
这周打算关注一个很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深入研究的主题~微服务架构。今天加班比较晚,就转一下刚看到的微信公众号新IT联盟一篇文章。微服务架构最主要的两个特征:细粒度和独立,简单来讲微服务就是细粒度的独立的服务。这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细粒度就是每一个服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每个服务完成一个单一任务。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应用被分解为多个可管理的服务,很好的解决了复杂性问题。 第二,独立开发,独立测试,独
转载
2023-12-12 22:27:03
46阅读
你的团队决定是时候摆脱那个旧的、笨重的单体了,它运行得很好,但是单体已经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你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维护它而不是添加功能。这里有 12 个技巧,可帮助您尽可能顺利地过渡到微服务。#1 确保你知道你在做什么重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你改变的不仅仅是编码方式;你正在改变公司的运营模式。你不仅需要学习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技术栈,管理层还需要调整工作文化,将人员重组为更小
转载
2023-10-19 19:40:40
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