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NFC,注册了NFC Forum的账户,下载了一些相关规范。脑子笨,索性将需要学习的规范中英对照的逐句翻译下来,虽然效率不高,但是这么过一遍心中就有数了。有道云笔记做这个还挺方便,写完之后可以直接共享出来一个链接,将其都放在这里吧。翻译的不好,将就看吧,有修改意见也请留言说明,本文持续更新,谢谢。 [NFC入门][翻译]Introduction to NFC (NFC介绍)本文简
虽然手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但仍然有不少用户在使用16GB或者32GB的手机,况且有些用户的手机内存很大,也依然存在着不够用的情况。解决手机存储不足的办法,我们大概可以归为几类:第一类是采用清理内存的传统办法,通过手机自带的功能或者工具、对存储空间进行清理。第二类是扩展手机的存储,借助一些外部存储设备扩充手机的存储空间。第三类是通过改良对手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一些小窍门,删繁就简,避免不必要的浪
转载
2024-04-07 12:53:42
581阅读
# Android NFC存储逻辑实现教程
## 概述
本文将教会刚入行的开发者如何实现Android NFC存储逻辑。我们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介绍整个流程。
## NFC存储逻辑实现流程
下表展示了实现Android NFC存储逻辑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步骤1 | 检查设备是否支持NFC功能 |
| 步骤2 | 创建NFC Adapter
原创
2023-10-19 13:21:35
46阅读
nfc基础是rfid,但比仅作为标签的rfid多了数据双向传递的功能,因而更适合电子货币支付,动态认证。
nfc可在主动和被动的条件下接受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开启nfc的设备为发起设备,在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将数据发送给目标设备,然后目标设备不用产生射频场,利用负载调制技术,就可以以相同的速率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碰碰贴应该就是
而主动模式是目标设备接受信息后
转载
2024-07-01 16:38:09
878阅读
目录1 简介2 认证流程3 生成NFC标签3.1 进入DP平台管理中心3.2 配置标签相关参数。4 修改NFC标签5 烧录NFC标签码流5.1 获取AirLink工具,用于将标签码流写入标签中5.2 在手机上安装AirLink工具,并打开工具5.3 在工具界面点击“NFC”,打开“NFC Write”5.4 选择已经准备好的空标签,贴到手机NFC识别区域内,手机成功识别后则可成功写入 1 简介N
转载
2023-06-26 10:54:23
321阅读
TF卡加密芯片 基本概念 对称算法:即传统密码算法,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SM1,DES)非对称算法:指一个加密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其中一个密钥推导出另一个密钥。(RSA,ECC,SM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指用密码算法,对待发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生成一段数据摘要信息附在原文上一起发送,接受方对其进行验证,判断原文真伪。这种数字签名适用于对大文件的处理,对
转载
2024-05-27 10:40:59
866阅读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很让人困惑的问题,即使是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有时也未必能很清楚地表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图例开起说起 从上图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有交集。 起源 最早的RFID雏形可以追溯到二战,当时盟军雷达为了有效地进行敌我
转载
2024-05-25 14:52:21
93阅读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两个设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近距离通信。NFC可以用于传输数据、实现移动支付、进行设备配对、读取标签信息等。以下是NFC的一些常见使用情况和作用:移动支付:NFC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可以将其银行卡或其他支付方式与手机上的NFC芯片绑定,以实现便捷的手机支付。门禁与身份验证:NFC技术可以用于门禁系统和身份验
原创
2023-11-05 09:24:27
189阅读
在公司一直做着NFC相关的应用,但是对NFC有关的几种卡却稀里糊涂,今天查了一下文档,总结一下:首先接触一下一个技术概念: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
转载
2024-03-15 15:49:51
205阅读
智能可穿戴设备改变移动支付世界 随着各大巨头公司生产出自家的智能设备之后,开始不满足就这单一市场,所以巨头目前都在移动支付领域竞相出招,希望能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那么相对于智能手机而言,体形更小、售价更低、生物特征更明显的可穿戴设备是否更适合充当“移动支付”的载体呢?左右移动支付命运的问题是能否让那些习惯用现金进行支付的消费者感受到
转载
2024-06-18 13:40:49
44阅读
1. NFC技术框架Applications层NFC有三种运行模式(operation mode):1)Reader/Write模式:简称R/W,和NFC Tag/NFC Reader相关。2)Peer-to-Peer模式:简称P2P,它支持两个NFC设备交互。3)NFC Card Emulation模式:简称CE,它能把携带NFC功能的设备模拟成SmartCard,这样就能实现诸如手机支付、门禁
转载
2023-09-22 13:09:05
585阅读
内容提纲1、NFC的概念-熟悉2、NFC和RFID区别-掌握3、NFC的工作模式-掌握nfc概述: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NFC是一种短距离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cm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
转载
2024-03-15 13:23:37
278阅读
NFC简介NFC,即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通常<=4cm或更短)高频(13.56M Hz)无线通信技术,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
转载
2024-03-20 15:23:53
123阅读
本文首先是一些准备资料,主要来源是度娘,在此感谢原作者。在准备资料了解后,及第三节开始算正式步入正题。一、手机NFC架构目前手机主要是S2C(SigIn-SigOut-Connection)架构,主要是避免NFC标签(即NFC卡)与NFC装置(即NFC读卡机、存取器)两者在感应时,被其他有心人士从中、从旁对传输资料进行拦窃。如下图:二、Android NFC架构具体内容参见 三、NFC
转载
2023-07-31 11:31:57
688阅读
由于最近参加的项目需要使用RFID,所以这两天一直在搞这个鬼。原来从未接触过这个模块,只知道校园卡是这个原理,完全从小白开始接触使用。所以我只记录如何使用,并不讲其原理,原理我也不懂。先说项目需求:要求使用RFID模块连接STM32,刷卡后将ID号送给32,(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东西,搞了好长时间)。使用的是实验室的北京博创智联的试验箱里面的读写模块,开始用的是13.56M频率的读写模块(实验室的学长
转载
2024-06-15 13:49:30
126阅读
这个是接着上面的之前的继续翻译的。1.2 硬件体系结构NFC是一种电感耦合技术,RF域的射频是13.56MHz。指定的数据速率(106kBit/s, 202kBit/s和404kBit/s)是与MIFARE和FeliCa RFID标准相兼容的结果。NFC环境主要组件如下:主控制器(Host-Controller)应用执行环境(Application Executi
转载
2024-05-13 16:59:44
698阅读
NFC网络文件系统 Network file system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它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通过TCP/IP网络共享资源。在NFS的应用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以下是NFS最显而易见的好处:1. 节省本地存储空间,将常用的数据
原创
2015-09-28 17:23:36
1773阅读
一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概述
NFC 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Peer-to-Peer)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不计其数的全新机遇。这是一个开放接口平台,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快速、主动设置,也是虚拟连接器,服务于现有蜂窝状网络、蓝牙和无线 802.11 设备。
NFC可兼容索尼公司的FeliCaTM卡以及已
转载
2011-02-12 16:29:54
743阅读
来看看 Android 4.4 的 主机端卡模拟NFC 有三种模式: 读写器模式、点对点模式、卡模拟模式。读写器模式,一般的非接读写器就足以胜来的 AP
转载
2024-06-07 15:04:35
51阅读
介绍NFC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由飞利浦和索尼联合开发的一种全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不久前由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成立了泛欧联盟
原创
2022-10-17 20:32:15
56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