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对于什么是问题?   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端发送一条消息,客户端关闭与服务端的连接。   客户端和服务器简历一个连接,客户端连续发送两条消息,客户端关闭与服务端的连接。   对于第一种情况,服务端的处理流程可以是这样的:当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连接建立成功之后,服务端不断读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客户端与服务
转载 2024-03-30 18:36:56
69阅读
一 问题背景描述1.1 问题描述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客户端为了每次更有效的发送更多的数据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问题:这样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tcp无消息保护边界,需要在接收端处理消息边界问题,也就
转载 2024-01-08 18:07:47
86阅读
这里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 与 LengthFieldPrepender 需要配合使用,其实本质上来讲,一个是解码,一个是编码。它们处理的主要思想是在生成的数据中添加一个长度字段,用户记录当前数据的长度。LengthFieldBaedFrameDecoder会按照参数指定的长度偏移量数据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得到目标消息体的数据,而LengthFie
转载 2024-02-18 20:13:34
175阅读
1、TCP基本介绍(1)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为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2)
TCP TCP 基本介绍TCP 解决方案案例要求代码总结 TCP 基本介绍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 socket, 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 算法),将多次间隔 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
转载 2024-06-07 18:04:22
64阅读
tcp是一个“流”的协议,一个完整的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进行发送,也可能把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问题。问题说明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数据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性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所以可能存在以下4种情况。1.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分别是D1,D2,没有;2.服务端一次性接收了两个,D1和D2粘在一起了,
转载 2023-12-25 21:19:32
129阅读
简介基于TCP的数据传输都会出现的问题,所谓就是多个小的数据包被整合到一个数据中进行发送,接收方只接受了一次消息,但实际上得到的是多个消息数据。则是指一个大的数据包被拆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接收了多次,但实际上是一个消息数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TCP是一个底层协议,以流的形式发送数据,接收端接收时根据底层缓冲区的大小进行包的划分,不会考虑上层应用的业务数据的实
1.什么是TCP首先TCP是一个"流"协议,犹如河中水一样连成一片,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当我们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就会出现多发送与少发送问题,也就是TCP。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所谓:当你把A,B两个数据从甲发送到乙,本想A与B单独发送,但是你却把AB一起发送了,此时AB粘在一起,就是包了所谓: 如果发送数据的时候,你把A、B拆成了几份发,就是包了。当然数据不是你主动
转载 2023-07-16 14:32:52
216阅读
1.TCP基本介绍(1)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此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2)由
netty 解决之道一、什么是是指接收方接收到一个不完整的数据则指接收一次接收到多个数据二、的产生的原因TCP是一个面向流的协议。TCP是传输层协议,其并不清楚应用层数据的具体含义。TCP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所以在业务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很有可能会被TCP拆分为多个数据进行发送。也有可能会将多个小的组装成一个大的发送。三、如何解决
转载 2023-12-24 10:14:09
98阅读
Netty 底层是基于 TCP 协议来处理网络数据传输。我们知道 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数据像流水一样在网络中传输那何来 “” 的概念呢?TCP是四层协议不负责数据逻辑的处理,但是数据在TCP层 “流” 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和节约效率会把 “流” 做一些分包处理,比如:发送方约定了每次数据传输的最大包大小,超过该值的内容将会被拆分成两个发送;发送端 和 接收端 约定每次发送数据长度并
转载 2024-02-19 13:37:18
7阅读
本文阐述了Netty中常见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常用的解决方案。Netty高级进阶之Netty中的解决方案简介是TCP网络编程中不可避免的,无论是服务端和客户端,当读取或发送消息时,都需要考虑TCP底层的/机制。TCP是个流协议,流,就是没有界限的一组数据。TCP底层并不了解上层业务数据的具体含义它会根据TCP的缓冲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包的拆分。在业务上
转载 2024-05-21 23:11:59
36阅读
一、TCP/1、什么是TCP/tcp将用户从客户端发往服务端的请求数据。进行拆分或重新组合进行发送。例子:将数据A,拆分成A1,A2两个数据进行发送。(A1+A2=A,其中A1,A2就是)将数据A和B进行拆分,然后重组发送。最终发送结果为:A1 , A2+B  其中(A1+A2=A ,B=B,其中A2+B 就是)2、TCP/发生的原因应用程序wri
转载 2023-07-16 17:45:53
641阅读
一、基本介绍1)、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库,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为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2)、由于TCP无
一、何为TCP/?TCP会根据缓冲区的实际大小情况进行包的拆分和合并,所谓,就是将多个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进行发送。,即是将一个超过缓冲区可用大小的拆分成多个进行发送。二、/包产生的原因1、写入的字节大小大于套接字的发送缓存区大小。2、进行MSS大小的TCP分段3、以太网帧的payload大于MTU进行IP分段三、解决方法1、消息定长,不够空格补2、在尾添加回车换行符
  在RPC框架中,问题是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因为RPC框架中,各个微服务相互之间都是维系了一个TCP长连接,比如dubbo就是一个全双工的长连接。由于微服务往对方发送信息的时候,所有的请求都是使用的同一个连接,这样就会产生的问题。本文首先会对问题进行描述,然后介绍其常用的解决方案,最后会对Netty提供的几种解决方案进行讲解。这里说明一下本文统一使用“解码一器”表示该
转载 2023-11-20 09:14:33
81阅读
一、TCP基本介绍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为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原创 2022-10-18 15:46:09
424阅读
文章目录1 TCP 介绍2 Netty 演示3 Netty解决TCP 1 TCP 介绍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 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 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
转载 2023-12-09 16:14:18
76阅读
本篇只有部分代码tcp是流式套接字,这个就是造成了收到的内容和传输的的断句是不同的。这个可以类比古代没有标点,断句就可能有多种的变化。例如“没有鸡鸭也可以"这句。你可能收到是的没有鸡鸭也可以,也可能收到的是没有鸡,然后又收到鸭也可以。说的是两次发送的一次收到了,则是一次发送的,分两次收到。产生的原因原因大概说一下,详细了解的话,去专门看看tcp协议。write写入的字节大于套接
TCP原理TCP基本介绍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要有——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更有效的发给对象,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为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转载 2024-07-11 04:48:51
2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