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8 分钟。

传了大半年的滴滴人员优化,如今也算尘埃落地定。

滴滴这两年,可谓多事之秋啊。自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后,有关滴滴的传闻多了许多。后面又出现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战香港,但后续具体操作,也杳无音信。

较为难受的,恐怕是滴滴出行 APP 到现在还没能从应用市场上上架回来。即便有小程序入口,但 APP 入口的流量才是更大的。

商家,用户、市场份额被其他打车软件瓜分。别人春节期间都在搞拉新促销,滴滴只能望眼欲穿,即使用小程序做裂变活动,也效果不大。APP 回不来,拉新更是没得谈。

拉新没戏,那就只能滴滴维系,能维系的就剩下老用户。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自己市场份额的下降,才能跟其他家网约车做对抗。

用户想要的就是薅羊毛,哪个便宜选哪个。滴滴再怎么如日中天,其他打车软件只有烧钱补贴抢用户,也一定能多少起效。

商业就是这么残酷,只要你玩脱了,同行就会使劲钻空子,且速度之快,想再回来,没点本事,还真来不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化人员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正当行为了。这次人员优化比例 20%,给 3 个月补偿,但去年年终奖没有。全公司锁 HC 禁止活水,会在 2 月底前完成通知第一轮

别的不知道,做起人员优化这事效率倒是挺高。

先是优化掉创新事业部 R-Lab,这个主要是之前搞滴滴外卖业务。当时滴滴搞这个外卖业务的时候,很多人不是看不好,是看不懂。光靠补贴是吸引了部分用户,但后续菜量稀少、维护不行、服务差评等一系列问题都没得到解决,还想做滴滴外卖,这是真让人看不懂。

后边滴滴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出行业务的 leader 都收到了人员优化的通知。虽说国际化部门、自动驾驶尚未受影响,其实就是人少,以及时候未到。

人员优化,目的是为了生存,活下来才可能有希望,之后若是回港上市,可能又开启新的故事。但若是 APP 一直不恢复上架,业务线难以稳定盈利, 内部现金流消失殆尽,保不齐下次人员优化行为会再续。

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位老板肯白养着员工。滴滴还得活下去,活下去最先要做的,是节流,人员优化是最好的节流方式,也是最残酷的方式。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即将入职、拿了滴滴 offer 或者在职观望的,要做怎么样的打算呢?

建议对于完全找不到盈利的业务线,那能走是真的走。

公司内部现金流不足,你觉得自己负责的工作是很最核心最重要绝不会被优化的吗?

未必。这波滴滴优化人员,几乎是当天聊完立刻交电脑走人,不带一丝犹豫,也不让你有一片刻时间思考的。

给优化人员按照标准补贴,但有的年终奖却受到影响奖。这时候能明白为啥年终会拖到二月底了吗?趁这波 2 月底优化掉该优化的人,按照法律标准给被优化的人补贴,至于年终奖,当然也是能赖掉就赖掉了。

年终奖取决于你的绩效,而绩效的解释权则在公司手里。被优化的人,你还指望公司会给你好的绩效吗?

其实,说人员优化只是一种客气、正面的说辞,实际上,把这些人请掉,要这些人怎么办?如果市场上没法消化他们呢?又该何去何从?多少有些可悲。

公司层面的决策,最终的结果还是打工人来承担。细数滴滴过去一些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行为,从开搞滴滴外卖,到社区团购等等各种行为加留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印象。

让人搞不懂也摸不透,只知道打工人辛苦赚的面包钱,上层已经财务自由,无论怎么做都跟自己毫无瓜葛。

最后,我想再简单说一点,类似文中提到的拿到滴滴 offer 后,面对滴滴现在这样的情况,要做怎么样的选择等等,当然也存在很多其他选择,诸如一些关键时刻,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努力固然重要,但努力之后,想要有线性增长式的成长、爆发,就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但很多时候,做选择的人本身,是难以做出好的选择,因为有时候会受限于自身的 视野,局限于当下,忘记站在一个相对长远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也没有太多丰富的过往经验,去支撑自己做判断。

这时候,我会推荐向我提问。我不是非常牛逼的大佬,但是我吃过的盐多,经历也相比大多读者多一些,所以在我星球里,你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很多人向我提问,包括职场规划、副业咨询、创业方向、offer 选择等等,甚至偶尔前两天还回答一个版权问题相关的都有。

找一个你相对认可、信得过的人帮你给些建议、做出更为好的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向我提问的,我都回答,我自己在回答这方面,保持的原则是:能回答的我绝对不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