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有个段子,说各种职业的最终归宿都是滴滴司机。比如,20 多岁产品经理、30 多岁产品总监、40 多岁滴滴司机。

 

当然,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在产品岗位上干得好好的大有人在,干不好的,也各有各的原因。

 

别觉得开滴滴不好,或者觉得开滴滴就是无奈之举。为了生活,这也是一种谋生手段,行业无贵贱。

 

我上次在朋友圈说准备体验一下出行产品的司机端,这不,前两天我就当了一把滴滴顺风车司机,出单接客了。

 

先说下结果,我的第一单共赚了 59.8 元,其中乘客支付 39.8 元,还有 20 元是平台补贴。

 

我是从家里出发送李小姐去机场,路上来回油费是肯定赚回来了。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

 

我下载了独立的「滴滴顺风车」App,在完成一系列认证、拍照和考试后,我就正式上岗了。

 

说实话,那些安全考试题目真心有点「考验」智商。总给人一种为了设置这么一个环节而专门鼓捣出来的,没啥实际价值。

 

但是呢,这个环节又不得不弄。没有吧,人家说你安全建设不彻底,但这种方式确实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发布行程后,产品会把相关的路线呈现出来,并且会给出一个顺路匹配度。此外还有时间、价格、人数以及是否拼座等信息。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_02

 

我觉得这里有个设计还是挺人性化的,注意看第一条出行信息的右上角,对于我已经打开过的路线,有一个「看过」的标记。

 

从我的实际体验看,当我发布行程后,会不断去看是否有新的更匹配的路线订单,而且会在不同订单间进行顺路对比。

 

如果下次进来有新的行程,我就能一眼识别出那个是新行程并直接查看。

 

如果不考虑用户场景设计产品,这个小设计肯定出不来。这也是办公室产品经理和现场产品经理的区别。

 

不过这个页面的信息设计有一点不太好,就是下方那个「行为分」。

 

对于新用户来说,这个单独的分值不具备任何参考性。因为 800 分在没有对比和参考值的情况下,我无法判断这个分值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能转译成更容易让用户理解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也是降低用户认知成本的做法。

 

经过综合判断,我选择了一位乘客的行程,顺路程度 95%。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产品_03

 

在这个页面,我是无法得知乘客性别以及其他任何信息的,包括头像都隐藏了。

 

其实这种做法很好的隔绝了成行之前双方的个人信息,降低了彼此透明度,也是对乘客的一种保护。

 

当然,我记得之前滴滴发布过一个报告,说有很大一部分投诉都是乘客骚扰司机,关于这一点,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接下来,我和这个乘客进行了沟通确认。这里要额外说一下,就是在确认同行前,司机和乘客是无法通过 IM 形式对聊的,只能是基于固定文案的一问一答,其实也是一种防骚扰保护机制。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_04

 

在和这个乘客的沟通过程中,其实我最关心的就是他行李是不是多。

 

因为毕竟都是去机场,所以同行人多的话,行李可能装不下。

 

所以,我觉得顺风车的产品可以做一个优化,在判断乘客选择目的地是机场或者火车站时,可以让乘客填写出行信息时选择填写一下行李信息。这样司机接单时能直观判断,也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预约成功后,会提示我在某个时间前出发,这是根据我所在的位置和乘客位置的路线计算出来的,也比较贴心。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_05

 

当天我是提前到了乘客出发地点,这位乘客是个小哥哥,他比我还守时,早早就到那里等待了。

 

上车后也没怎么说话,可能是早上太困了,一路都很安静。

 

行程结束后,我这边收到了两笔钱,一笔是乘客支付的,一笔是平台补贴的。总共 59.8 元。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产品_06

 

因为我使用的是独立的顺风车 App,在钱包里没有提现入口,我觉得这一点体验不太好。

 

或许是产品还没完善,可能之后迭代会加上吧。

 

为此,我还找了半天,结果在滴滴的主 App 里找到了提现入口。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_07

 

果不其然,有钱的地方就有理财,滴滴也没有放过这一场景。

 

在司机们选择提现时,滴滴会告诉你这里有财富增值方式,顺道赚一点手续费。

 

资本家啊,资本家,从来不会轻易让钱落入你的口袋。

 

以上,就是我的第一次滴滴司机体验了。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对于临时出行场景来说,顺风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

 

我特意看了一下,同样起点和终点的情况下,顺风车乘客只需要支付 39.8 元,如果是快车,就需要 103 元,还是省了不少钱。

 

作为非固定运力的司机,顺路赚点油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平台而言,丰富了运力供给,也不用滴滴花钱调度,其实也是个不错的生意。这也是为什么滴滴一定要恢复顺风车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能赚钱的业务。

 

虽然前期会有些新人补贴,但这也是养成用户习惯和刺激用户的成本。

 

相比快车和专车,顺风车运力供给潜力更大,且平台不用费力进行运力调度,还可以轻松把手续费赚了。

 

要知道,对于快车这种业务,当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平台需要通过补贴的方式调拨运力到需求旺盛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供需匹配。所以烧钱也多,盈利困难。

 

虽然现在滴滴也在让用户承担这部分费用,比如乘客在难打车的地方可以加价叫车,但还是不如顺风车来得那么顺。

 

同样做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都快要到香港上市了,可见这个业务其实是可行且有盈利能力的。

 

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滴滴顺风车能成为一个独立的 App 了。

 

从产品角度看,顺风车的 App 更像是一个车主服务产品,出行只是其中一个业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汽车相关的服务。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产品_08

 

所以,可以把顺风车业务理解为基于顺路出行场景衍生出来的汽车生活服务,包括汽车金融、车品消费、保养维修等,甚至可以以此切入整个汽车后市场。

 

业务模式和产品定位,决定了这款产品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向和方式发展。

 

都知道,滴滴之前因为顺风车事件把这个业务关闭过一段时间,内部也因此开始了大力的安全整治和机制建设。

 

说实话,在产品上你还是能明显感知到这种变化的,但毕竟是现实中人的行为,所以要杜绝的难度非常大,只能说尽可能降低风险并提高监管和追溯能力。

 

下次有空时,我再出去跑个快车试试,不为赚钱,就为了体验体验产品。

 

要同行聊产品的,看你们能打到我的车不,哈哈!

 

摊牌了!我要当滴滴司机了_滴滴_09

·················END·················

 

你好,我是唐韧!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北漂十年,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在创业公司奋斗过、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个创业者。用产品视角观察世界,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在这里记录我想表达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