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团又被搬上来说话了。

 

前些日子,人社局的一位副处长体验当美团小哥的一天,连续跑了 12 个小时,最后只赚了 41 元。

 

这个悲催故事,可谓是进一步引发了大众对于骑手们平日的辛苦感到同情。

 

现在又出来一位博士后,他为了完成论文,进行田野调查。加入了北京一家外卖骑手团队,当了 5 个半月的骑手。

 

这个励志故事,一方面获得广大网友们对博士的求真行为感到敬佩,另一方面也将外卖骑手与平台的爱恨纠葛再一次摆到台面上来。

 

坦白说,B 哥看完博士所写的这篇内容,只觉得博士也是性情中人啊。

 

不过有一说一,论文内容里面类似的观点、论述,我们从之前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面,就基本了解到了。

 

当时很多人也都从平台、商家、骑手和用户这几方面入手讨论,但结果就是,大多回归现状,湖面的涟漪难以惊起波涛巨浪。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像美团这样的平台,压根指望不了单靠送外卖就能获得巨额盈利。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知道。

 

比如时常有人会发现,有些卖用一些优惠券确实比去店里吃还便宜,对我们而言是便宜,对他们来说可就亏损了。

 

那他们图什么呢?能赚到啥呢?

 

他们当然会赚,只是确实没那么好赚,而且美团也没单纯靠外卖这个业务赚钱。

 

2020年,美团外卖平均客单价升至 48.2 元,平均每单收取佣金5.77 元,平均每单支付骑手成本 4.8 元,美团净得 0.98 元。

 

2020 年,美团外卖完成 101 亿单,每单净佣金 0.98 元,每单经营利润 0.28 元。如果不是 76 亿广告收入,美团外卖业务铁定赔钱。

虎嗅网

 

盈利不过几毛钱,平台要是不精打细算,亏钱更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求赚钱,不赔钱就不错。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平台进入市场,前期烧钱补贴,其实到后面也得有持续的差价补贴,不然很多人一看比店里还贵,多是不会再轻易选择外卖。

 

这么做,可以说是留住用户,也可以认为是堵住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可能。

 

后期出现压榨现象,比如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对商家和骑手进行压榨。

 

有人会说了,那不还是赚钱吗?平台两头吃,两头压榨。

 

的确,资本对消费者、商家、骑手们进行不断的试探,从而不断地拓展挖掘乃至极限,以此赚取更多的利益。

 

这是我们比较痛恨的一点,但前面说,这么做其实赚不到多少,

这种情况下,依旧坚持的目的大致有两个:

 

一个可以说是为了获得流量,通过广告、酒旅等业务变现;

 

另一个,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账面好看,以便他们能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扩大自己的资金池,比如很多平台都又爱又恨,却不忍割舍的金融借贷类的业务。

 

之所以又爱又恨,是这方面可不是你能随便乱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你也看到,平台连买菜业务都在搞了,毕竟,不做买菜,何来成长空间一说。

 

难怪有人说,到头来,还是这尿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最后,说实在的,不管平台赚钱与否,割韭菜与否等等,排除这些因素,我们更应该想一个问题是:

 

即便在如此苛刻的工作条件下,都有那么多骑手们抢着要单,可想而知,那些底层人民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多令人震惊。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骑手们抱有天然同情心的主要原因。

 

不论是这些骑手们,还是工厂流水线的员工、建筑工地的民工等等,很多人的日子其实并不那么好过,他们需要努力去竞争才能获得多一点点的收益。

 

对此,我们也不可能说一下子就能有两全的方法去实现全民共同富裕,这不现实。但至少有一点我们能做到,那就是对他们多一点善意。

 

或许微不足道,但这就够了,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