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的实施,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由很多琐碎的活动组成。在软件开发实践中,执行应该被放到一个完整的体系环境中去考虑,单纯强调执行本身,是无法解决执行问题的。
 
在讨论执行这个话题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来看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有一种观点,即地理环境决定了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农业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的特点是,居住地固定,很少迁徙。人们长期聚集在一起劳动和繁衍,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家庭血缘关系成了社会中的主导关系。而家庭血缘关系中天然的长幼次序,又促进了家长制文化的形成。

    与中国不同,西方的希腊和罗马都是海岛国家,由于航海技术的成熟,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人们通过航海,来往于不同的国家和文明。当时,来自于各地的人聚居在一 起,社会的主导关系,是商品交换中的利益关系而不是家庭血缘关系。人们通过大量人为建立的规则来保证自己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产生了民主和平等的思 想。
 
在进入 21 世纪的今天,东西方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不会轻易消失。

这种文化影响,也体现在企业管理领域。事实上,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西方的高层管理人员考虑更多的是战略方向,而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考虑最多的是执行力问题。

执行,在西方企业界,不算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这或许是因为,西方人很早就适应了严密的制度体系,他们掌握了一整套在这种体系下沟通和协作的方法。而中国人, 刚刚从家长制思想中解放出来,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这种不适应,体现在无数的细节上,并最终导致了企业文化上的差异。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对多元化价值观 认同上的差异。

我曾经就职于一家法国企业,其核心产品的主创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他访问中国分部期间,他津津乐道的是产品中的各种创意,以及自己喜爱的音乐。他会发邮件,与各层级的技术人员讨论技术细节。他也会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这种现象,在西方软件企业中是很常见的(事实上,我经常和四、五十岁的软件开发人员打交道)。这些“高龄”的软件开发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创新精神。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为自己二十年以上的软件开发生涯而骄傲。

可是,在国内,这种现象相当少见。如果,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在三十岁之前,还不能进入管理队伍的话,他就像是个失败者。
 
    所谓进入管理队伍,就是彻底地放弃软件开发工作。

    我有一个朋友,在面试时否认自己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尽管他是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彻底的管理者,而不是成为缺乏组织尊重的软件开发人员。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价值观害人不浅。
 
我把这种现象归罪于环境,归罪于国内软件企业在接纳多元化价值观问题上的失败。

事实上,由于技术人员的价值观不被认同,会在软件开发企业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智力活动的特点,又使这些矛盾更加隐蔽和尖锐。一切都发生在思想层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信服力的指令和缺乏主动性的执行、党同伐异的评价和逃避责任的交流。这些矛盾,使软件开发活动变得异常复杂。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讨论执行的话题。

我们知道,执行,就是把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执行本身不是我们的目标,执行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当 我们考察一名方案执行者(管理者)时,不应该仅仅考察方案是否被执行,而应该考察方案执行的效果。前一种考察,只关注了执行本身。这种考察是简单粗暴的, 符合家长制文化的精神。而后一种考察,则要求管理者承担保证执行效果的责任。要求承担执行效果的责任,可以促使管理者对方案的执行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 而保证真正的执行成功。
 
    管理岗位不是一块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台阶,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并辅助方案执行成功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