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自2018年加入保利威以来,视频云SaaS的软件质量控制流程建设走过5个年头,在不断建设完善的产品矩阵中,保利威QA团队是对质量是如何思考和落地的。
啥是佩奇,从需要到研发,最近火爆,趁热打铁,小爱同学也画了一张。
一次缓存性能问题排查实战分享
本文主要介绍POLYV半年来的敏捷项目管理实践经验,融合了以往十多年研发过程管理经验,采取了双班车制度,有效推进客户高商业价值的需求落地;同时也介绍了PM工具箱,确保研发过程的风险控制,让客户价值得到落地。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史学大家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 我做了一个艰难而又坚定地决定,未必所有人可以理解,趁自己还有一股冲劲,抓住一个机会试试,司马迁这句话恰好表达了(争时),当下要作出改变就是一道坎。
网上有《What Test Engineers do at Google》的原文翻译,以及相关中文书籍《google软件测试之道》。今天不会在这里搬内容,写一些读书笔记和感悟。测试组织架构测试团队成败,组织架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Google的组织汇报关系被划分为不同的专注领域,包括:客户端、地理、广告、Apps、移动等等,所有工程师都汇报给这些专注领域的管理者、总监或副总裁。而测试是独立存在的部门
测试黑锅要背的有所值:出问题后快速定位和取证,通过日志、版本信息,回放当时问题所在,让开发、测试同学活的明明白白。
十几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我就是边开发、边设计,出来的效果自己也不满意,大概经历一年后才意识到设计先行的重要,想清楚做什么,总比不知道做什么有更强的方向感。
之前小伙伴问我有啥书籍推荐,回家看了下,大致整理如下(v1.0版本)硬技能需求|敏捷探索式需求绝版敏捷可执行需求说明:scrum提炼及实现技术http://product.china-pub.com/3770611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http://product.china-pub.com/196596scrum敏捷软件开发http://product.china-pub.com/197153精益开
那晚,朋友问:你有什么技能是公司离不开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知识永远无法学习到饱满,合理利用时间,择兴趣而从之,按需投入,适当找机会突破自我价值增长,不要一味低估自己,也不要沉浮于平静,互联2-3年就是一个浪潮,一不小心就被冲出去了。
介绍团队在APM上的选型和实战分析,从测试角度驱动开发选型,最终对比Pinpoint和Spring Cloud Slueth的区别,清晰定位,基于测试先行的原则考虑:优先关注宏观性能数据,并不是说测试人员无须关注微观层面的问题,在测试角度来看,先解决性能测试环境的数据采样、收集问题,再去评估生产环境,而线上的链路监控需要研发跟运维去配合,【研发角度场景】相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是弱关注了。
本文阐述团队转型的感悟,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要视当下业务来适应转变。
51CTO博客开发Heero's BlogHerbert Yanghellosanavyblue的摄影爱好我的新浪微博renial'sayou“非主流”程序员的大陆Ruan YiFeng笨猫儿东郭黑人珠三角技术沙龙轨迹做自己忠实的记录者站在别人脚趾上的侏儒continuousdeliveryranjan sakalley路宁(luning)的博客百度测试技术空间网易杭州 QA Team老齐的测试生
传统的黑盒测试用例比较繁杂,在实施敏捷的项目中会显得水土不服,让测试人员过度关注用例步骤的编写、修改,甚至同一条用例经过多人执行得到相同结果,让人想到一个呼之欲出的广告词:一次编写,多人运行相同结果,没有思考的过程。在经历过这些痛楚之后,对用例进行改革,以便快速响应开发的交付节奏,同时形成用例评审规范,让开发、测试知己知彼,也加强开发自测的环节。本文主要讲敏捷中脑图用例的实践。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