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皮毛(上)
谈起管理的事,我也许还没有资格。因为我不是什么什么总,也不是CEO,但是,关于管理的知识,我在数年前确实正儿八经看过几本《管理学》(我喜欢看书,并且也挺杂,那时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现在看的相对集中一些)。《管理学》包括的内容当然很多,什么决策呀、激励呀,算是学了点皮毛,大多数忘记光了。有两点内容被我深深的记在脑海里了(现在不会忘,估计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了,除非我得了老年痴呆症),那就是:以人为主的管理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管理学两个最根本的精髓!
下面就这我的记忆和理解乱写几句。
管理学的历史
管理自古就有之。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甚至原始部落社会,部落首领安排,谁外出打猎捕鱼,谁抚育照料小原始人,其实这就是管理。管理上升为一门学科,并有人专门研究它,则是在工业化革命以后,机器化大生产、流水线生产普遍出现了,没有人能够一人承担产、供、销全部任务,甚至一个人仅仅完成生产这一个过程也不可能,比如汽车制造,汽车生产要发动机,也要橡胶轮胎,就是现在也没有人能既会生产汽车发动机,又会制造橡胶轮胎。规模大、分工细、专业强,关联紧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企业必定有好多车间、部门组成,怎样把这些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企业能够流畅、高效的运转,就是管理学要研究的内容。具体内容非常多,包括了企业生产的所有方面:决策、协调、执行、市场、开发、融资、人事管理、公关……
这些就是管理学产生和管理学作用的(我所理解的)大体内容。
下面是我想说的重点:
管理学精髓之一:“以人为主”的管理
    “以人为主”这一条管理学精髓来之不易,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在管理学早期并不是这样,如在二十世纪的初期,管理者并不把被管理者看为是人,看为是机器或机器的延伸,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就是当时被极力被推崇、广泛被采用的著名的泰罗制(也有把他译为泰勒制的管理模式),他把工人工作的过程进行研究、优化,然后模式化,然后推广到流水线上所有的人,工人们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强度的重复这些单调而紧张的劳动中,整天和流水线上的机器赛跑,确实提高了生产率,但同时严重摧残工人的身心。许多人看过卓别林的经典影片——《摩登时代》,虽然内容有点夸张(艺术的需求),但基本能反映泰勒制下工人的精神及生活状态。(他看到螺丝就扭紧,甚至,看到螺丝状的的东西就要扭紧。其中有一个场景,有一次,电影主人翁在街上看到一位妇人胸前螺丝状纽扣,就拿着扳手追逐要扭紧,吓得那位老妇人以为他要对她非礼而一路狂跑。如果,他要对她非礼,至少说明他还有人性,其实可悲的是他对她感兴趣的只是胸前螺丝状纽扣而不是她是女人。长期的高强度流水线劳动已经把他神精错乱,整天神经质的拿着扳手做着扳紧螺丝的动作)主人翁就是一台没有情感的电动扳手机!
    泰罗制管理理念也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称其为古,其实也只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他的墓碑上写着“科学管理之父”。我认为称他为“古典管理之父”更加准确。他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处,但其理论被广泛使用并产生巨大影响及他把管理单独提出来研究这个角度来说,称他为“科学管理之父”也不为过。
    泰罗制管理理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中,泰罗制管理已不再是主流,而是被现代管理理论所替代。现代管理理和古典管理最大不同是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的作用。“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成为了主导思想。在现在管理理论中,人不再被看为机器的延伸,而作为一个最重要、最独特的对象来研究,意识到人的情感及其多方面的需求。
古典管理理论在执行中的弊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人包括工人、学者、甚至资本家、艺术家。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是对泰罗制的恶果进行的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从推崇古典管理理论转为现代管理理论也不是一夜就变成的,也是走过一个艰难历程。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可谓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先驱,但他的理论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当然更谈不上被采用。在我看来有两股力量促使了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的转变:一是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另外一个就是资产阶级对提高生产率的最求(当然也包括处理、应对工人阶级斗争的问题)。
    人毕竟不是机器,泰罗制的弊端已中所周知。工人阶级的觉醒并团结起来,提出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要求。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企业里工会相继成立,他们游行、罢工争取他们的合理要求。罢工成为社会问题,政府也不得不考虑介入解决问题。
企业主、资本家也意识到泰罗制管理模式已发展到极致与尽头,已不能再提高生产率,也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思维、方法能够提高生产率、并能满足或缓和于工人阶级的矛盾。梅奥等现代管理理论学说被拿到桌面,认真研究,进过多次实践,新的理论确实能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才逐渐成为主导管理思想。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阶级是有力量的。看看国际劳动节及八小时工作日的由来就可知道。他们争取并保障其能被认真执行,付出了流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国家曾经流行一首歌,即《咱们工人有力量》,歌词的前两句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 有力量就表现在每天每日工作忙上?!劳动节、每周工作五天等,有几个是我们工人争取来的呢?一个没有!我们也有八小时工作日一说,执行的怎么样呢?又有多少企业按劳动法规定的方法计算加班费的呢??(插讲一个苦涩的笑话:我市有一次为纪念工会法颁布多少周年,市工会一帮人和法律界的一帮人员在闹市区搭了一个宣传、咨询台,又是彩旗、又是标语、又是宣传材料的一大堆,结果一个上午仅有一个人到此咨询问题。路人很多,但均视而不见,台上热闹,台下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问津,为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爆出某某企业12连跳,他们企业采用军事化管理,我怎么理解就是泰罗制。说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看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十几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涨基本工资(他们的基本工资是很低的)的30%,还只是一个企业的涨薪,代价太大了。社会很残酷,人多要吃饭,存在即合理,痛苦并无奈!无助!
     我们国家、企业真正能按现代管理理论来运行,看样子还有一段漫长路程要走。知道哪种理论是好的,可就是用不了。遗憾的说,我们许多地方还没有具备采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条件——社会文明条件。
    补充说明
泰罗制与泰罗
首先,我表态,我不推崇泰罗制,我非常不喜欢泰罗制。但是无论我们学习管理学历史,还是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泰罗制都是一个不能不提,绕不过去的话题。对其深入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泰罗制以前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经常冠以“臭名昭著”的定语,是那么臭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对他进行批判的时候,泰罗制已逐渐从发达国家退出了主流管理理念,在我们身边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泰罗制。那十二连跳的人其实就是患上严重的泰罗制综合症的人,他们从人——变为机器——最后走向死亡。和《摩登时代》主人翁相比,尤过之而无不及!
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讲,泰罗制的产生在当时确实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企业、资本家采用的。资本家均是超级实用主义者。从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来说,没有古典管理理论就没有现代管理理论。大家知道,自然科学中,从天方地圆学说到日心学说被广泛承认是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同样如此。管理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相似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泰罗制不失为是一个好的方法论。一件产品的制作或者一项工作的完成,有时确实有好几种方法可以达到目标。研究、分析、比较他的各个步骤、环节,从中找出最节省、最快、最优、最高效的方案,这种想法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泰罗主要作品是《科学管理原理》,书中不仅描述了操作过程标准化的内容,也还有其他内容,比如从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改为集中成批学习、企业有必要成立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工长等,这些理论现在仍然有实践意义。现在看为必然的,在当时能提出是非常不容易。我们评价一个理论,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带上有色眼镜,而是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判。
     现在看来,他的理论不足之处也是显然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点:在操作过程标准化推广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人的因素。在《科学管理原理》中管理似乎只局限于生产管理这个方面。真正建立现代管理理论框架的是法国人亨利.法约尔。但是他的理论和巨大贡献也只是在他去世后十几年才得到应有的评价。
泰罗本身并不是资本家出身,而是从机械厂的徒工开始,最后干到总工程师。他在长期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注意观察、肯动脑筋、勇于实践,最终写出《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是非暂且不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实干派与学院派
我把管理学者、学家分为两大派:实干派与学院派。我们上面说的泰罗就可算实干派的一个典型;而梅奥则是学院派的代表。
实干派他们本身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理解企业中几乎每个细节,也有很强解决具体现场问题的能力。工于细节是他们的强项。
学院派他们并未直接管理具体企业。或许是旁观着清的缘故,他们用和实干派管理学者、学家完全不同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管理,得出完全不同的东东,能够发现问题外的问题。眼界开阔,把握全盘是他们的强项。
实干派研究对象是一个企业;学院派对象是一类企业,甚至所有企业。
管理者与管理学者也有很大的区别。管理者很多,而由管理者变为管理学者的并不多,显然后者更上一层。这也许就是泰罗伟大之处。
现在许多管理者通过MBA等,来学习不同于以前具体管理的、系统的、更加通用的管理学知识与理论。
 
管理与发展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当某个国家、某个企业发展迅速,它的管理水平就比较高(相比于同期的其他企业),出现的管理学家也比较多。如在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高速发展,她当时的管理水平也是在全球最高的,出现了小詹姆斯.瓦特(其父就是众所周知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老瓦特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企业家)、罗伯特.欧文、亚当.斯密等著名的管理学家,也有许多的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出现;一战、二战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号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二战役后的六、七是年代的日本,经济异军突起,松下管理理念得到推崇。
现代的管理学说更是百家争鸣,杜拉克、徳鲁克……专业的管理学院雨笋般的出现,管理学是一个大学科,决策学、统筹学、公关学……越分越细,越分越深。
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管理和发展谁更重要,谁决定谁,还真说不清楚,两者是鸡和蛋的关系吧。
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
管理和科技,是企业、国家经济腾飞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