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冲突”
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李云的原创作品,请联系作者获取转载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工作中,不时能经历同事对他人的“友善”。主要表现是:在讨论工作事宜时,他会说“我怕他不高兴”。遇到这种情形,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同事会怕他人不高兴?同时我也会指出,“关键点不应是别人高不高兴,而是事情做得对不对或好不好”。
贵国是一个很讲究“礼仪”的国家,与他人打交道时很容易想到不要产生冲突,对于国外“友人”更是如此。但,这样真的就体现了礼貌吗?在我看来完全不是这样,这种现象背后所暴露的问题,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或者自己也不知道在(要)干什么。
就我在美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来看,发现,因为我们不善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造成了很多的被动,也造就了外国同行对于我们行为的不可理解。在他们看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天经地义的事,而有时我们却将这种行为给“妖魔化”了,甚至觉得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就会让人不高兴,更不用说还要与他人争论了。
个人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有争论的态度、质疑的勇气,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以为是”。这些观点或多或少会导致冲突,貌似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很不同,但其实不然。
首先,争论(或争辩)不同于狡辩,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依据客观事实(或常理)。有人会说,“所谓的客观事实,其实也很有可能是个人单方面所想”,对于这种反问其实毫无建设性。我深信,两个心态正常的人在一起争论,要介定“客观事实”并不难。争论除了基于客观事实,当事人还应当采用积极认可他人的方式,通过互相承认对方所提出的合理观点,达到共同构建一个有效的沟通。显然,争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试图通过争论的形式去说服他人采纳(或采信)自己的观点。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则一定需要对相关主题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只有这样在争论时才会有自信。
质疑对于提高工作效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质疑他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人在形成观点时,是否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或存在其它没有考虑到的因素。作为被质疑人,应当抱着开放的心态并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自己的观点都经不起他人的质疑,那很可能说明自己没有用心去做事。与抵触他人的质疑相反,被质疑人应当感谢那些质疑自已的人,因为他们的质疑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
“自以为是”在中国所传达的更多是贬义,因此,我们更加看重谦虚,乃至将其推至“极致”。如果,身为一名软件架构师,凡事都不敢做主,而是动不动就要开会讨论后才敢做决定,他这种行为是谦虚还是不作为?强调“自以为是”,是鼓励承担责任,背后则更需要对个人能力的自信。“自以为是”多了以后将发现,自己做得越来越象一名真正的架构师(或其它)。
冲突所带来的好处很容易被忽视,一个健全的组织不在于表面上的和谐,而在于组织能真正发挥效能,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强调积极面对冲突,其实也是强调“对事不对人”。当我们在内心深处害怕他人不高兴时,其实已经是“对人不对事了”。
古人会“谈经辩佛”,我们呢?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应当在“冲突”中前行!
上一篇:将机会转变为能力
下一篇:小心多任务设计被滥用
提问和评论都可以,用心的回复会被更多人看到
评论
发布评论
相关文章
-
对接HiveMetaStore,拥抱开源大数据
本文章主要描述了GaussDB(DWS)与HiveMetaStore对接配置与指导。
hive Hive 元数据 GaussDB(DWS) -
Code For Better ---- 拥抱TensorFlow 拥抱未来
Code For Better ---- 拥抱TensorFlow 拥抱未来
tensorflow 人工智能 python 机器学习 -
拥抱毒瘤 DDD!
DDD全称为(Domain-Driven Design,简称DDD),领域驱动设计
云原生 云计算 结对编程 需求分析 微服务 -
拥抱 centos stream
拥抱centos stream
centos 应用程序 git -
原创|拥抱变化!
昨天我文章 「对不起,我变了!」提到我因为辞职做自由职业,自己心态发生的变化,有很多人感同身受,来找我交流。既然大家感兴趣,今天继续说下这个事情。坦白说我在2018年那个时候心理面想的就...
编程语言 人工智能 python android模拟器 大数据 -
再见17,拥抱18
,
再见 17 -
微软全力拥抱 Java!
程序员的成长之路互联网/程序员/技术/资料共享关注
编程语言 java 大数据 人工智能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