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是个好东西?
有人考证在安全套发明之前人类是如何避孕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安全套被发明后,的确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有人说中国将开始享受由于计划生育而带来的人口红利,我不反对。
但是,任何一个选择的背后,一定会有东西被舍弃。人类在使用安全套的同时,丧失了什么?
其一、人口老龄化,这在大陆的沿海城市显得比较严重,在西方发达世界显得很是严重。生孩子和养孩子真得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自己有个儿子,幸好母亲大人还带的动,不然我真会给他烦死(这不代表我不爱我的儿子)。不管怎么说,暂时我不会考虑第二胎。
四个老人两个成人一个孩子,怎么会不老龄化?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那就是:不是全世界的人都用得起安全套的。中国西部很多穷乡僻壤,就用不起套,连电也没有,太阳一下山,只好做些人类本能的事情以做娱乐。虽然可以有除安全套以外的避孕办法,但终究不保险。越穷的地方生育率越高,不完全是“重男轻女”造成的。事实上,在非洲很多穷地方,生育率也极高,同时,死亡率也极高。
使用安全套的代价,就是人类社会变得更不平衡。有钱的地方不愿意生养,没钱的地方没有这玩意儿大肆生养。这个结果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贫富差距拉大,而且,财富集中在老龄化的社会中。
这就是安全套带来的gap。
互联网的套
说安全套这么个有点不上台面的东西,是为了引出下面一个东西:还有一种套,Tor
互联网是存在技术封锁的,有人在试图将整个中国互联网变成一个局域网。所以,我说技术是倾向于不自由的。但立刻就有人会反驳:那些被封杀的网站,我可以用Tor(一种通过代理器的访问手段),看,这不是技术让我抵抗了这种不自由而变得自由了吗?
这个套的作用我不否认,但我认为,这个套和安全套差不多。
不是所有的人都用得起安全套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用Tor的,摆弄代理服务器,是相当少的一群互联网前沿人士干的事情。从整体上而言,技术让人不自由这个命题依然成立。
又有人会说,那就不说套,说你这个blog。说你魏武挥以前哪来什么手段到处说三道四,还不是blog让你有更多的表达自由?
是的,我享受了这个便利。但我不以为大家都享受了。中国1亿多互联网人口,不是至今也只有五分之一的blog吗?更何况,还有90%的人并没有上网。
我看过很多blog,很少发现专门讨论农业的blog。这没什么奇怪。大多数开设blog的人不是农民,农业问题不是他们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的问题,所以不写也没有丝毫的奇怪。于是,整个互联网非农业的文字在增加,某个角度讲,仅从互联网文本来看,农业问题在变得边缘化,但,事实如此吗?
有统计说,以日文书写的blog文字最多,敢问一句,日本人是全球种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吗?日文是用的最多的语言吗?
显然不是。
知沟(knowledge gap)
互联网在加深知沟,而不是弥平。
知沟理论,是明尼苏达州的一个研究小组搞的一套理论,他们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来发展和支持这一理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间的差异日益增长–他们之间的知识鸿沟变得越来越宽。
Castells说:技术的分层增强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也加大了种族和地形上的隔离。Garmer在98年的一项调查中,支持了他的这个说法。即使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家庭接入因特网方面,少数民族或者种族,与白人的差距实际在加大,因为他们不能与白人同步拥有一定的网上服务。
这就是所谓的尴尬的接近权(access denied)。
我忽然想起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在这个文本里并不好笑,相反,它很苦涩:
农人说:我们以前只能吃野菜,城里人有饭吃;我们好不容易有饭吃了,城里人开始有鱼有肉了;我们好不容易吃上肉了,城里人开始又改吃野菜了,那叫健康!
显然,此野菜和彼野菜,并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