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在生死两难中

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搬的商业模式就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最本质的那个,是免费的模式,所以做移动互联网也免费,聚人气,聚了人气干什么?现在还不知道,是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开始干时最基本的感觉。

其实美国开始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时,一个看清了3G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苹果,它不仅生产出了iphone这样经典的手机,更重要它创造了一套新的模式,app store不仅是一个应用销售平台,同时它还是一个产业链,是一个业务开发商新的发展机会。美国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付费购买应用的商业模式,所以在app store这个体系里,大家都有所得,苹果平台赚了钱,还给手机提供了更多应用,开发商开发的业务得到了收入,消费者通过这个平台得到更多应用,虽然花了点钱,也能接受。

但是这个情况到了中国,基本都被破坏了。

首先,中国行业的从业者面对一个新产业兴起,思考的少,眼光短,只知道照搬。对于商业模式基本没有思考者,想的就是照搬互联网。对于收费模式最强烈竞争是这群人,四年前,当我撰文认为不能给免费以出路时,那些最愤怒者都是所谓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几年过去了,现在这些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公司倒闭了或是转行了,另一种情况是他们在吸费。

其次,在这些从业者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把免费看得比天还大。用iphone首先就是要越狱,钱再少也不愿意出。

这样的一个市场格局就是从业者根本找不到出路,要么就是死,不想死,只好骗。互联网上广告之类的业务很难搬到手机上,手机小屏幕,强制性注定了用户对于广告的抵触和广告效果不太好。

今天不少移动互联网公司做了5年以上,投资已经不少了,赚钱的公司有几个,即使号称数千万、上亿用户有多少收入?就象微博这样火热的业务,能赚钱吗?广告收入能持平吗?我想几家做微博的基本的想法还是,得先把人圈住,至于赚钱,慢慢来。这种情况下,有些公司要用小手段就很正常了。

商业模式不变化,移动互联网不承担重建商业模式,教育用户的作用,以为免费的模式能构成基本的商业模式,我想那是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