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描述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是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重要课题。

道路通行能力衡量参数:

交通流:在单方向道路上行驶的一辆辆汽车组成的连续流体。用流量、速度、密度3个参数描述其基本特征。

流量q:某时刻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单位辆/h);

速度v:某时刻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速度(km/h);

密度k:某时刻通过道路某断面单位长度内的车辆数(辆/km)。

3个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

                                            (1)

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即增大q值,有两个途径:提高速度v,或者增加密度k。但是,现实存在这样的矛盾(问题点):

  1. 车辆速度越快,刹车距离变大,车间距需要增大,车辆密度由此下降。
  2. 车辆密度越大,刹车距离变小,车辆速度需要降低。

所以,需要综合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刹车距离: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车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道路通行能力:在安全条件下,当具有标准长度和技术指标的车辆,以前后两车最小车头间隔连续行驶时,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最大车辆数(辆/h)。

二、问题分析

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最佳的车速,以达到最大的道路通行能力。问题求解的步骤

①求解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②求解道路通行能力与刹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③求解道路通行能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三、符号说明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2 :车辆密度为0时的车速,即理论上的最高车速,称畅行车速;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3 :速度为0时的密度,称阻塞密度;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4 :最大车流量;
模拟车流量java_问题分析_05 :最大车流密度;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6 :最大车流速度。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07 :刹车距离(m);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08 :反应距离(m);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9 :制动距离(m);
F:刹车制动力(N);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03 :反应时间(s);
N:道路通行能力(辆/h)。
D:最小车头间隔(m)。

四、模型假设

假设1:经验表明,道路上车辆密度增加时,司机就会降低车速。速度和密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11

假设2:刹车距离d为反应距离d1 与制动距离d2 之和。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12

假设3:反应距离d1 与车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13

五、模型建立

5.1车流量与速度的模型

将假设1代入到数学模型(1)中,得到流量与密度的关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14

同时,也可以得到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模拟车流量java_算法_15

5.2刹车距离与速度的模型

制动力F做功为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16

;车速从v到0,动能变化为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17

,于是得到

模拟车流量java_问题分析_18

模拟车流量java_问题分析_19

其中,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20

,a为减速度,反应了道路的减速状况,雨天路滑,道路减速效果差,模拟车流量java_问题分析_21 值大。

根据刹车距离d为反应距离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22 与制动距离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23 之和,得到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24

5.3道路通行能力与速度的模型

道路通行能力

模拟车流量java_算法_25

最小车头间隔D主要由刹车距离d决定: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26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27 :车身标准长度与两车间安全距离之和,取固定值。

于是,得到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28

可以看出,道路通行能力与汽车速度、司机反应时间、道路情况、车辆大小等因素大小有关。

六、模型求解
6.1求解系数c1、c2

利用机器学习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根据测试数据对模型作拟合;

或者,调查交通工程学的相关资料,得到司机反应时间c1 为0.7~1s,系数c2 约为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29


模拟车流量java_拟合_30


6.2 道路通行能力最大时对应的车速

根据正数的不等式性质,有

模拟车流量java_线性回归_31

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值为

模拟车流量java_问题分析_32

对应速度为

模拟车流量java_模拟车流量java_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