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什么是Hive
  • Hive的优缺点
  • 优点
  • 缺点
  • Hive架构原理
  • Hive建表语言
  • 内外部表
  • 外部表
  • 管理表
  • 内外部表的选择
  • 分区表
  • join连接
  • 四种排序
  • Hive SQL底层执行过程详细剖析
  • 底层执行架构图
  • Hive SQL 编译成 MapReduce 过程
  • 企业级调优
  • Fetch抓取
  • 本地模式
  • 表的优化
  • 小表、大表Join
  • 大表Join大表
  • MapJoin
  • Group By
  • Count(Distinct) 去重统计
  • 行列过滤
  • 动态分区调整
  • 合理设置Map数
  • 小文件进行合并
  • 复杂文件增加Map数
  • 合理设置Reduce数
  • 并行执行
  • 严格模式
  • JVM优化
  • jvm重用的理解
  • 推测执行
  • 小文件处理方式
  • 小文件产生原因
  • 小文件过多产生的影响
  • 怎么解决小文件过多
  • 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解决方案


什么是Hive

Hive:由Facebook开源用于解决海量结构化日志的数据统计。
Hive是基于Hadoop的一个数据仓库工具,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表,并提供类SQL查询功能

  • 本质是:将HQL转化成MapReduce程序
    1)Hive处理的数据存储在HDFS
    2)Hive分析数据底层的实现是MapReduce
    3)执行程序运行在Yarn上

Hive的优缺点

优点

  1. 操作接口采用类SQL语法,提供快速开发的能力(简单、容易上手)。
  2. 避免了去写MapReduce,减少开发人员的学习成本。
  3. Hive的执行延迟比较高,因此Hive常用于数据分析,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4. Hive优势在于处理大数据,对于处理小数据没有优势,因为Hive的执行延迟比较高
  5. Hive支持用户自定义函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函数。

缺点

  1. Hive的HQL表达能力有限
    1. 迭代式算法无法表达
    1. 数据挖掘方面不擅长(因为数据挖掘一般都是不停的迭代,最后得到数据之间的关系)
  1. Hive的效率比较低
    1. Hive自动生成的MapReduce作业,通常情况下不够智能化
    1. Hive调优比较困难,粒度较粗
Hive架构原理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_02

Hive建表语言
CREATE [EXTERNAL] TABLE [IF NOT EXISTS] table_name 
[(col_name data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 
[COMMENT table_comment] #注释
[PARTITIONED BY (col_name data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 
[CLUSTERED BY (col_name, col_name, ...) #分桶
[SORTED BY (col_name [ASC|DESC], ...)] INTO num_buckets BUCKETS] 
[ROW FORMAT row_format] 
[STORED AS file_format] #默认文件格式,默认为txt
[LOCATION hdfs_path]

(1)CREATE TABLE 创建一个指定名字的表。如果相同名字的表已经存在,则抛出异常;用户可以用 IF NOT EXISTS
选项来忽略这个异常。
(2)EXTERNAL关键字可以让用户创建一个外部表,在建表的同时指定一个指向实际数据的路径(LOCATION),Hive创建内部表时,会将数据移动到数据仓库指向的路径;若创建外部表,仅记录数据所在的路径,不对数据的位置做任何改变。在删除表的时候,内部表的元数据和数据会被一起删除,而外部表只删除元数据,不删除数据。
(3)COMMENT:为表和列添加注释。 (4)PARTITIONED BY创建分区表 (5)CLUSTERED BY创建分桶表
(6)SORTED BY不常用 (7)ROW FORMAT DELIMITED [FIELDS TERMINATED BY char]
[COLLECTION ITEMS TERMINATED BY char]
[MAP KEYS TERMINATED BY char] [LINES TERMINATED BY char] | SERDE serde_name [WITH SERDEPROPERTIES (property_name=property_value,
property_name=property_value, …)]
用户在建表的时候可以自定义SerDe或者使用自带的SerDe。如果没有指定ROW FORMAT 或者ROW FORMAT
DELIMITED,将会使用自带的SerDe。在建表的时候,用户还需要为表指定列,用户在指定表的列的同时也会指定自定义的SerDe,Hive通过SerDe确定表的具体的列的数据。
SerDe是Serialize/Deserilize的简称,目的是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8)STORED AS指定存储文件类型
常用的存储文件类型:SEQUENCEFILE(二进制序列文件)、TEXTFILE(文本)、RCFILE(列式存储格式文件)
如果文件数据是纯文本,可以使用STORED AS TEXTFILE。如果数据需要压缩,使用 STORED AS SEQUENCEFILE。
(9)LOCATION :指定表在HDFS上的存储位置。 (10)LIKE允许用户复制现有的表结构,但是不复制数据。
分区是分文件夹,分桶是分文件

内外部表

外部表

因为表是外部表,所以Hive并非认为其完全拥有这份数据。删除该表并不会删除掉这份数据,不过描述表的元数据信息会被删除掉。

管理表

默认创建的表都是所谓的管理表,有时也被称为内部表因为这种表,Hive会(或多或少地)控制着数据的生命周期。Hive默认情况下会将这些表的数据存储在由配置项hive.metastore.warehouse.dir(例如,/user/hive/warehouse)所定义的目录的子目录下。 当我们删除一个管理表时,Hive也会删除这个表中数据。管理表不适合和其他工具共享数据。

首先删除一张表,因为是根据mysql里的元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查询,所以删除一张表,一定会删除元数据,但不一定删除原始数据。重点在于删除表的时候,内部表默认为是Hive管理的,所以hive认为删除一张它管理的表,它就可以删除该表的原始信息,但是外部表,hive就只能删除元数据,但是不能删除该表的原始数据。

删除外部表后,在hive中肯定是查不到了。但是如果再创建这个表在原来的路径下,那么又会有该表的元数据,且可以查到该表的原始数据。

内外部表的选择

每天将收集到的网站日志定期流入HDFS文本文件。在外部表(原始日志表)的基础上做大量的统计分析,用到的中间表、结果表使用内部表存储,数据通过SELECT+INSERT进入内部表。
临时表可以直接用内部表,但绝大多数都是外部表,因为更安全。 如果外内部表的内外属性设置错了,可以直接进行修改。 管理表与外部表的互相转换
(1)查询表的类型
bash hive (default)> desc formatted student2; Table Type: MANAGED_TABLE (2)修改内部表student2为外部表 bash alter table student2 set tblproperties('EXTERNAL'='TRUE'); (3)查询表的类型
hive (default)> desc formatted student2;Table Type: EXTERNAL_TABLE (4)修改外部表student2为内部表
alter table student2 set tblproperties('EXTERNAL'='FALSE'); (5)查询表的类型
hive (default)> desc formatted student2; Table Type: MANAGED_TABLE注意:(‘EXTERNAL’=‘TRUE’)和(‘EXTERNAL’=‘FALSE’)为固定写法,区分大小写!

分区表

分区表实际上就是对应一个HDFS文件系统上的独立的文件夹,该文件夹下是该分区所有的数据文件。Hive中的分区就是分目录,把一个大的数据集根据业务需要分割成小的数据集。在查询时通过WHERE子句中的表达式选择查询所需要的指定的分区,这样的查询效率会提高很多。(谓词下推,先走的过滤,类如先进行过滤再进行join)

join连接

hive里面建的表大部分是宽表,因为存储空间足够,还可以减少join操作,join操作很费时间。而mysql里需要将数据的维度降下来,这样操作会更加灵活。

四种排序
  1. 全局排序(Order By)
    Order By:全局排序,一个Reducer和设置reducer数量的没有关系,最终都会只是用一个reducer。
    1.使用 ORDER BY 子句排序
    ASC(ascend): 升序(默认)
    DESC(descend): 降序
    2.ORDER BY 子句在SELECT语句的结尾
    3.案例实操
    (1)查询员工信息按工资升序排列
    hive (default)> select * rom emp order by sal;
    (2)查询员工信息按工资降序排列
    hive (default)>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sal desc;
    6.5.2 按照别名排序
    按照员工薪水的2倍排序
    hive (default)> select ename, sal*2 twosal from emp order by twosal;
    6.5.3 多个列排序
    按照部门和工资升序排序
    hive (default)> select ename, deptno, sal from emp order by deptno, sal ;
    6.5.4 每个MapReduce内部排序(Sort By)
  • Sort By:
    每个Reducer内部进行排序,对全局结果集来说不是排序并不是按照某个字段进行hash分区,因为可能产生数据倾斜,所以是直接随机进行分区后再进行排序的。
    1.设置reduce个数
    hive (default)> set mapreduce.job.reduces=3;
    2.查看设置reduce个数
    hive (default)> set mapreduce.job.reduces;
    3.根据部门编号降序查看员工信息
    hive (default)> select * from emp sort by empno desc;
    4.将查询结果导入到文件中(按照部门编号降序排序)
    hive (default)> insert overwrite local directory ‘/opt/module/datas/sortby-result’
    select * from emp sort by deptno desc;
  • 分区排序(Distribute By)
    Distribute By:类似MR中partition,进行分区,结合sort by使用。
    注意,Hive要求DISTRIBUTE BY语句要写在SORT BY语句之前。
    对于distribute by进行测试,一定要分配多reduce进行处理否则无法看到distribute by的效果。
    案例实操:
    (1)先按照部门编号分区,再按照员工编号降序排序。
    hive (default)> set mapreduce.job.reduces=3;
    hive (default)> insert overwrite local directory ‘/opt/module/datas/distribute-result’ select * from emp distribute by deptno sort by empno desc;
  • Cluster By
    当distribute by和sorts by字段相同时,可以使用cluster by方式。
    cluster by除了具有distribute by的功能外还兼具sort by的功能。但是排序只能是升序排序,不能指定排序规则为ASC或者DESC。
    1)以下两种写法等价
    hive (default)> select * from emp cluster by deptno;
    hive (default)> select * from emp distribute by deptno sort by deptno;
    注意:按照部门编号分区,不一定就是固定死的数值,可以是20号和30号部门分到一个分区里面去。
Hive SQL底层执行过程详细剖析

Hive SQL底层执行过程详细剖析

Hive是什么?Hive 是数据仓库工具,再具体点就是一个 SQL 解析引擎,因为它即不负责存储数据,也不负责计算数据,只负责解析 SQL,记录元数据。

Hive直接访问存储在 HDFS 中或者 HBase 中的文件,通过 MapReduce、Spark 或 Tez 执行查询。

我们今天来聊的就是 Hive 底层是怎样将我们写的 SQL 转化为 MapReduce 等计算引擎可识别的程序。了解 Hive SQL 的底层编译过程有利于我们优化Hive SQL,提升我们对Hive的掌控力,同时有能力去定制一些需要的功能。

底层执行架构图

我们先来看下 Hive 的底层执行架构图, Hive 的主要组件与 Hadoop 交互的过程: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_03

在 Hive 这一侧,总共有五个组件
UI:用户界面。可看作我们提交SQL语句的命令行界面。
DRIVER:驱动程序。接收查询的组件。该组件实现了会话句柄的概念。
COMPILER:编译器。负责将 SQL 转化为平台可执行的执行计划。对不同的查询块和查询表达式进行语义分析,并最终借助表和从 metastore 查找的分区元数据来生成执行计划。
METASTORE:元数据库。存储 Hive 中各种表和分区的所有结构信息。
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负责提交 COMPILER 阶段编译好的执行计划到不同的平台上。
上图的基本流程是:

  • 步骤1:UI 调用 DRIVER 的接口;
  • 步骤2:DRIVER 为查询创建会话句柄,并将查询发送到 COMPILER(编译器)生成执行计划;
  • 步骤3和4:编译器从元数据存储中获取本次查询所需要的元数据,该元数据用于对查询树中的表达式进行类型检查,以及基于查询谓词修建分区;
  • 步骤5:编译器生成的计划是分阶段的DAG,每个阶段要么是 map/reduce 作业,要么是一个元数据或者HDFS上的操作。将生成的计划发给 DRIVER。 如果是 map/reduce 作业,该计划包括 map operator trees 和一个 reduce operator tree,执行引擎将会把这些作业发送给 MapReduce :
  • 步骤6、6.1、6.2和6.3:执行引擎将这些阶段提交给适当的组件。在每个 task(mapper/reducer) 中,从HDFS文件中读取与表或中间输出相关联的数据,并通过相关算子树传递这些数据。最终这些数据通过序列化器写入到一个临时HDFS文件中(如果不需要 reduce 阶段,则在 map 中操作)。临时文件用于向计划中后面的 map/reduce 阶段提供数据。
  • 步骤7、8和9:最终的临时文件将移动到表的位置,确保不读取脏数据(文件重命名在HDFS中是原子操作)。对于用户的查询,临时文件的内容由执行引擎直接从HDFS读取,然后通过Driver发送到UI。

Hive SQL 编译成 MapReduce 过程

编译 SQL 的任务是在上节中介绍的
COMPILER(编译器组件)中完成的。Hive将SQL转化为MapReduce任务,整个编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SQL_04

  1. 词法、语法解析: Antlr 定义 SQL 的语法规则,完成 SQL 词法,语法解析,将 SQL 转化为抽象语法树 AST Tree;

Antlr是一种语言识别的工具,可以用来构造领域语言。使用Antlr构造特定的语言只需要编写一个语法文件,定义词法和语法替换规则即可,Antlr完成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的过程。

  1. 语义解析: 遍历 AST Tree,抽象出查询的基本组成单元 QueryBlock;

  2. 生成逻辑执行计划: 遍历 QueryBlock,翻译为执行操作树 OperatorTree;

  3. 优化逻辑执行计划: 逻辑层优化器进行 OperatorTree 变换,合并 Operator,达到减少 MapReduce Job,减少数据传输及 shuffle 数据量;

  4. 生成物理执行计划: 遍历 OperatorTree,翻译为 MapReduce 任务;

  5. 优化物理执行计划: 物理层优化器进行 MapReduce 任务的变换,生成最终的执行计划。

下面对这六个阶段详细解析:
为便于理解,我们拿一个简单的查询语句进行展示,对5月23号的地区维表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dim.dim_region where dt = '2021-05-23';

阶段一:词法、语法解析

根据Antlr定义的sql语法规则,将相关sql进行词法、语法解析,转化为抽象语法树AST Tree:

ABSTRACT SYNTAX TREE:
TOK_QUERY
    TOK_FROM 
    TOK_TABREF
           TOK_TABNAME
               dim
                 dim_region
    TOK_INSERT
      TOK_DESTINATION
          TOK_DIR
              TOK_TMP_FILE
        TOK_SELECT
          TOK_SELEXPR
              TOK_ALLCOLREF
        TOK_WHERE
          =
              TOK_TABLE_OR_COL
                  dt
                    '2021-05-23'

阶段二:语义解析

遍历AST Tree,抽象出查询的基本组成单元QueryBlock
AST Tree生成后由于其复杂度依旧较高,不便于翻译为mapreduce程序,需要进行进一步抽象和结构化,形成QueryBlock.

QueryBlock是一条SQL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包括三个部分:输入源,计算过程,输出。简单来讲一个QueryBlock就是一个子查询。

QueryBlock的生成过程为一个递归过程,先序遍历 AST Tree ,遇到不同的 Token 节点(理解为特殊标记),保存到相应的属性中。

阶段三:生成逻辑执行计划

遍历QueryBlock,翻译为执行操作树OperatorTree
Hive最终生成的MapReduce任务,Map阶段和Reduce阶段均由OperatorTree组成。

基本的操作符包括:

TableScanOperator
SelectOperator
FilterOperator
JoinOperator
GroupByOperator
ReduceSinkOperator`

Operator在Map Reduce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都是一个流式的过程。每一个Operator对一行数据完成操作后之后将数据传递给childOperator计算。

由于Join/GroupBy/OrderBy均需要在Reduce阶段完成,所以在生成相应操作的Operator之前都会先生成一个ReduceSinkOperator,将字段组合并序列化为Reduce Key/value, Partition Key。

阶段四:优化逻辑执行计划

Hive中的逻辑查询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投影修剪
  • 推导传递谓词
  • 谓词下推(将过滤条件表达式(=、!=、like、in、between、>、<…)尽量靠近要过滤的数据源,达到尽早过滤无用数据的目的。)
  • 将Select-Select,Filter-Filter合并为单个操作
  • 多路 Join
  • 查询重写以适应某些列值的Join倾斜

阶段五:生成物理执行计划

生成物理执行计划即是将逻辑执行计划生成的OperatorTree转化为MapReduce Job的过程,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 对输出表生成MoveTask
  2. 从OperatorTree的其中一个根节点向下深度优先遍历
  3. ReduceSinkOperator标示Map/Reduce的界限,多个Job间的界限
  4. 遍历其他根节点,遇过碰到JoinOperator合并MapReduceTask 生成StatTask更新元数据
  5. 剪断Map与Reduce间的Operator的关系

阶段六:优化物理执行计划

Hive中的物理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分区修剪(Partition Pruning)
  • 基于分区和桶的扫描修剪(Scan pruning)
  • 如果查询基于抽样,则扫描修剪
  • 在某些情况下,在 map 端应用 Group By
  • 在 mapper 上执行 Join 优化 Union,使Union只在 map 端执行
  • 在多路 Join 中,根据用户提示决定最后流哪个表
  • 删除不必要的 ReduceSinkOperators
  • 对于带有Limit子句的查询,减少需要为该表扫描的文件数
  • 对于带有Limit子句的查询,通过限制 ReduceSinkOperator 生成的内容来限制来自 mapper 的输出
  • 减少用户提交的SQL查询所需的Tez作业数量
  • 如果是简单的提取查询,避免使用MapReduce作业 对于带有聚合的简单获取查询,执行不带 MapReduce 任务的聚合
  • 重写Group By 查询使用索引表代替原来的表
  • 当表扫描之上的谓词是相等谓词且谓词中的列具有索引时,使用索引扫描
企业级调优

Fetch抓取

Fetch抓取是指,Hive中对某些情况的查询可以不必使用MapReduce计算。例如:SELECT * FROM employees;在这种情况下,Hive可以简单地读取employee对应的存储目录下的文件,然后输出查询结果到控制台。

本地模式

大多数的Hadoop Job是需要Hadoop提供的完整的可扩展性来处理大数据集的。不过,有时Hive的输入数据量是非常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查询触发执行任务消耗的时间可能会比实际job的执行时间要多的多。对于大多数这种情况,Hive可以通过本地模式在单台机器上处理所有的任务。对于小数据集,执行时间可以明显被缩短。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hive.exec.mode.local.auto的值为true,来让Hive在适当的时候自动启动这个优化。
set hive.exec.mode.local.auto=true; //开启本地mr
//设置local mr的最大输入数据量,当输入数据量小于这个值时采用local mr的方式,默认为134217728,即128M
set hive.exec.mode.local.auto.inputbytes.max=50000000; //设置local mr的最大输入文件个数,当输入文件个数小于这个值时采用local mr的方式,默认为4
set hive.exec.mode.local.auto.input.files.max=10;

表的优化

小表、大表Join

将key相对分散,并且数据量小的表放在join的左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内存溢出错误发生的几率;再进一步,可以使用map join让小的维度表(1000条以下的记录条数)先进内存。在map端完成reduce。
实际测试发现:新版的hive已经对小表JOIN大表和大表JOIN小表进行了优化。小表放在左边和右边已经没有明显区别。

大表Join大表

1.空KEY过滤
**有时join超时是因为某些key对应的数据太多,而相同key对应的数据都会发送到相同的reducer上,从而导致内存不够。**此时我们应该仔细分析这些异常的key,很多情况下,这些key对应的数据是异常数据,我们需要在SQL语句中进行过滤。例如key对应的字段为空,因为join操作实际上是逐个取第一个表的数据,然后根据key遍历第二个表进行匹配,所以一些null值根本就匹配不上,但也会遍历一遍表,浪费时间。

bash hive (default)> 
insert overwrite table jointable  
select n.* from  
(select * from nullidtable where id is not null ) n    left join
 ori o   
 on n.id = o.id;

2.空key转换
有时虽然某个key为空对应的数据很多,但是相应的数据不是异常数据,必须要包含在join的结果中,此时我们可以表a中key为空的字段赋一个随机的值,使得数据随机均匀地分不到不同的reducer上。

insert overwrite table jointable
select n.* from nullidtable n full join ori o on 
case when n.id is null then concat('hive', rand()) else n.id end = o.id;

整体时间可能会变成,但是负载会更加均衡,解决了数据倾斜问题>

MapJoin

如果不指定MapJoin或者不符合MapJoin的条件,那么Hive解析器会将Join操作转换成Common Join,即:在Reduce阶段完成join容易发生数据倾斜可以用MapJoin把小表全部加载到内存在map端进行join,避免reducer处理。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_05

Group By

默认情况下,Map阶段同一Key数据分发给一个reduce,当一个key数据过大时就倾斜了。
并不是所有的聚合操作都需要在Reduce端完成,很多聚合操作都可以先在Map端进行部分聚合,最后在Reduce端得出最终结果。
1.开启Map端聚合参数设置
(1)是否在Map端进行聚合,默认为True
hive.map.aggr = true
(2)在Map端进行聚合操作的条目数目
hive.groupby.mapaggr.checkinterval = 100000
(3)有数据倾斜的时候进行负载均衡(默认是false)
hive.groupby.skewindata = true
当选项设定为 true,生成的查询计划会有两个MR Job第一个MR Job中,Map的输出结果会随机分布到Reduce中,每个Reduce做部分聚合操作,并输出结果,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相同的Group By Key有可能被分发到不同的Reduce中,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第二个MR Job再根据预处理的数据结果按照Group By Key分布到Reduce中(这个过程可以保证相同的Group By Key被分布到同一个Reduce中),最后完成最终的聚合操作。

Count(Distinct) 去重统计

数据量小的时候无所谓,数据量大的情况下,由于COUNT DISTINCT操作需要用一个Reduce Task来完成,这一个Reduce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太大,就会导致整个Job很难完成,一般COUNT DISTINCT使用先GROUP BY再COUNT的方式替换:

由于引入了DISTINCT,因此在Map阶段无法利用combine对输出结果消重,必须将id作为Key输出在Reduce阶段再对来自于不同Map Task、相同Key的结果进行消重,计入最终统计值。
我们看到作业运行时的Reduce Task个数为1,对于统计大数据量时,这会导致最终Map的全部输出由单个的ReduceTask处理。这唯一的Reduce Task需要Shuffle大量的数据,并且进行排序聚合等处理,这使得它成为整个作业的IO和运算瓶颈。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_06

行列过滤

列处理:在SELECT中,只拿需要的列,如果有,尽量使用分区过滤,少用SELECT 。
行处理:在分区剪裁中,当使用外关联时,如果将副表的过滤条件写在Where后面,那么就会先全表关联,之后再过滤,比如:
1.测试先关联两张表,再用where条件过滤
hive (default)> select o.id from bigtable b
join ori o on o.id = b.id
where o.id <= 10;
Time taken: 34.406 seconds, Fetched: 100 row(s)
2.通过子查询后,再关联表
hive (default)> select b.id from bigtable b
join (select id from ori where id <= 10 ) o on b.id = o.id;
Time taken: 30.058 seconds, Fetched: 100 row(s)

动态分区调整

关系型数据库中,对分区表Insert数据时候,数据库自动会根据分区字段的值,将数据插入到相应的分区中,Hive中也提供了类似的机制,即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只不过,使用Hive的动态分区,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例如需要将A表中的数据按照每一个字段来分区进行导入B表。

参数配置
1.开启动态分区参数设置
(1)开启动态分区功能(默认true,开启)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true
(2)设置为非严格模式(动态分区的模式,默认strict,表示必须指定至少一个分区为静态分区,nonstrict模式表示允许所有的分区字段都可以使用动态分区。)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nonstrict
(3)在所有执行MR的节点上,最大一共可以创建多少个动态分区。
hive.exec.max.dynamic.partitions=1000
(4)在每个执行MR的节点上,最大可以创建多少个动态分区。该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来设定。比如:源数据中包含了一年的数据,即day字段有365个值,那么该参数就需要设置成大于365,如果使用默认值100,则会报错。一般每个节点和所有节点默认创建的分区数应该一样
hive.exec.max.dynamic.partitions.pernode=100
(5)整个MR Job中,最大可以创建多少个HDFS文件。
hive.exec.max.created.files=100000
(6)当有空分区生成时,是否抛出异常。一般不需要设置。
hive.error.on.empty.partition=false
记住动态分区要依照表中字段的顺序进行分区的,也就是说要把分区依据的字段放在表的最后。例如下图中,依据deptno进行分区,那么select语句应该是select dname,loc,deptno才行。就是要把deptno放在最后一个字段。即和分区名没有关系,是和最后一个字段相关

hive表生命周期作用 hive lifecycle_hive_07

合理设置Map数

1)通常情况下,作业会通过input的目录产生一个或者多个map任务。 主要的决定因素有:input的文件总个数,input的文件大小,集群设置的文件块大小。
2)是不是map数越多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任务有很多小文件(远远小于块大小128m),则每个小文件也会被当做一个块,用一个map任务来完成,而一个map任务启动和初始化的时间远远大于逻辑处理的时间,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同时可执行的map数是受限的。
3)是不是保证每个map处理接近128m的文件块,就高枕无忧了?
答案也是不一定。比如有一个127m的文件,正常会用一个map去完成,但这个文件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小字段,却有几千万的记录,如果map处理的逻辑比较复杂,用一个map任务去做,肯定也比较耗时。(map是一行数据调用一次)

小文件进行合并

在map执行前合并小文件,减少map数:CombineHiveInputFormat具有对小文件进行合并的功能(系统默认的格式)。HiveInputFormat没有对小文件合并功能。
set hive.input.format= org.apache.hadoop.hive.ql.io.CombineHiveInputFormat;

复杂文件增加Map数

当input的文件都很大,任务逻辑复杂,map执行非常慢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Map数,来使得每个map处理的数据量减少,从而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
增加map的方法为:根据computeSliteSize(Math.max(minSize,Math.min(maxSize,blocksize)))=blocksize=128M公式,调整maxSize最大值。让maxSize最大值低于blocksize就可以增加map的个数。

合理设置Reduce数

调整reduce个数方法一
(1)每个Reduce处理的数据量默认是256MB
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256000000
(2)每个任务最大的reduce数,默认为1009 hive.exec.reducers.max=1009
(3)计算reducer数的公式
N=min(参数2,总输入数据量/参数1)
调整reduce个数 方法二
在hadoop的mapred-default.xml文件中修改
设置每个job的Reduce个数 set mapreduce.job.reduces = 15; reduce个数并不是越多越好
1)过多的启动和初始化reduce也会消耗时间和资源;
2)另外,有多少个reduce,就会有多少个输出文件,如果生成了很多个小文件,那么如果这些小文件作为下一个任务的输入,则也会出现小文件过多的问题;
在设置reduce个数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这两个原则:处理大数据量利用合适的reduce数;使单个reduce任务处理数据量大小要合适;

并行执行

Hive会将一个查询转化成一个或者多个阶段。这样的阶段可以是MapReduce阶段、抽样阶段、合并阶段、limit阶段。或者Hive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阶段**。默认情况下,Hive一次只会执行一个阶段**。不过,某个特定的job可能包含众多的阶段,而这些阶段可能并非完全互相依赖的,也就是说有些阶段是可以并行执行的,这样可能使得整个job的执行时间缩短。不过,如果有更多的阶段可以并行执行,那么job可能就越快完成。
通过设置参数hive.exec.parallel值为true,就可以开启并发执行。不过,在共享集群中,需要注意下,如果job中并行阶段增多,那么集群利用率就会增加。
set hive.exec.parallel=true; //打开任务并行执行 set
hive.exec.parallel.thread.number=16; //同一个sql允许最大并行度,默认为8。
当然,得是在系统资源比较空闲的时候才有优势,否则,没资源,并行也起不来。

严格模式

Hive提供了一个严格模式,可以防止用户执行那些可能意想不到的不好的影响的查询。
通过设置属性hive.mapred.mode值为默认是非严格模式nonstrict。开启严格模式需要修改hive.mapred.mode值为strict,开启严格模式可以禁止3种类型的查询。

<property>
    <name>hive.mapred.mode</name>
    <value>strict</value>
    <description>
      The mode in which the Hive operations are being performed. 
      In strict mode, some risky queries are not allowed to run. They include:
        Cartesian Product.//笛卡尔积
        No partition being picked up for a query.
        Comparing bigints and strings.
        Comparing bigints and doubles.//因为比较时间比较长
        Orderby without limit.//排行没有limit
</description>
</property>
  1. 对于分区表,除非where语句中含有分区字段过滤条件来限制范围,否则不允许执行。换句话说,就是用户不允许扫描所有分区。进行这个限制的原因是,通常分区表都拥有非常大的数据集,而且数据增加迅速。没有进行分区限制的查询可能会消耗令人不可接受的巨大资源来处理这个表。
  2. 对于使用了order by语句的查询,要求必须使用limit语句。因为order by为了执行排序过程会将所有的结果数据分发到同一个Reducer中进行处理,强制要求用户增加这个LIMIT语句可以防止Reducer额外执行很长一段时间。
  3. 限制笛卡尔积的查询。对关系型数据库非常了解的用户可能期望在执行JOIN查询的时候不使用ON语句而是使用where语句,这样关系数据库的执行优化器就可以高效地将WHERE语句转化成那个ON语句。不幸的是,Hive并不会执行这种优化,因此,如果表足够大,那么这个查询就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JVM优化

JVM重用是Hadoop调优参数的内容,其对Hive的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很难避免小文件的场景或task特别多的场景,这类场景大多数执行时间都很短。

Hadoop的默认配置通常是使用派生JVM来执行map和Reduce任务的。这时JVM的启动过程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开销,尤其是执行的job包含有成百上千task任务的情况。JVM重用可以使得JVM实例在同一个job中重新使用N次。N的值可以在Hadoop的mapred-site.xml文件中进行配置。通常在10-20之间,具体多少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测试得出。

<property>
  <name>mapreduce.job.jvm.numtasks</name>
  <value>10</value>
  <description>How many tasks to run per jvm. If set to -1, there is
  no limit. 
  </description>
</property>

我们也可以在hive中设置

set  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10; //

这个设置来设置我们的jvm重用
这个功能的缺点是,开启JVM重用将一直占用使用到的task插槽,以便进行重用,直到任务完成后才能释放。如果某个“不平衡的”job中有某几个reduce task执行的时间要比其他Reduce task消耗的时间多的多的话,那么保留的插槽就会一直空闲着却无法被其他的job使用,直到所有的task都结束了才会释放。

jvm重用的理解

Hadoop中有个参数是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默认是1,表示一个JVM上最多可以顺序执行的task数目(属于同一个Job)是1。也就是说一个task启一个JVM。
鉴于目前小文件过多的问题,设置了jvm复用,即一个job内,多个task共享jvm,避免多次启动jvm,浪费资源和时间。
为每个task启动一个新的JVM将耗时1秒左右,对于运行时间较长(比如1分钟以上)的job影响不大,但如果都是时间很短的task,那么频繁启停JVM会有开销。
如果我们想使用JVM重用技术来提高性能,那么可以将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设置成大于1的数。这表示属于同一job的顺序执行的task可以共享一个JVM,也就是说第二轮的map可以重用前一轮的JVM,而不是第一轮结束后关闭JVM,第二轮再启动新的JVM。
那么最多一个JVM能顺序执行多少个task才关闭呢?这个值就是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如果设置成-1,那么只要是同一个job的task(无所谓多少个),都可以按顺序在一个JVM上连续执行。
如果task属于不同的job,那么JVM重用机制无效,不同job的task需要不同的JVM来运行。
注意:JVM重用技术不是指同一Job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task可以同时运行于同一JVM上,而是排队按顺序执行。
所以如果该job中几个reduce操作都比较慢,那么该jvm只能一直等待,等到所有的reduce task都执行完毕才能关掉,浪费资源。

推测执行

在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因为程序Bug(包括Hadoop本身的bug),负载不均衡或者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会造成同一个作业的多个任务之间运行速度不一致,有些任务的运行速度可能明显慢于其他任务(比如一个作业的某个任务进度只有50%,而其他所有任务已经运行完毕),则这些任务会拖慢作业的整体执行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Hadoop采用了推测执行(Speculative Execution)机制,它根据一定的法则推测出“拖后腿”的任务,并为这样的任务启动一个备份任务,让该任务与原始任务同时处理同一份数据,并最终选用最先成功运行完成任务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小文件处理方式

小文件产生原因

hive 中的小文件肯定是向 hive 表中导入数据时产生,所以先看下向 hive 中导入数据的几种方式

  1. 直接向表中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able A values (1,'zhangsan',88),(2,'lisi',61);

这种方式每次插入时都会产生一个文件,多次插入少量数据就会出现多个小文件,但是这种方式生产环境很少使用,可以说基本没有使用的

  1. 通过load方式加载数据
load data local inpath '/export/score.csv' overwrite into table A  -- 导入文件
load data local inpath '/export/score' overwrite into table A   -- 导入文件夹

使用 load 方式可以导入文件或文件夹,当导入一个文件时,hive表就有一个文件,当导入文件夹时,hive表的文件数量为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数量

  1. 通过查询方式加载数据
insert overwrite table A  select s_id,c_name,s_score from B;

这种方式是生产环境中常用的,也是最容易产生小文件的方式
insert 导入数据时会启动 MR 任务,MR中 reduce 有多少个就输出多少个文件
所以, 文件数量=ReduceTask数量*分区数
也有很多简单任务没有reduce,只有map阶段,则
文件数量=MapTask数量*分区数
每执行一次 insert 时hive中至少产生一个文件,因为 insert 导入时至少会有一个MapTask。
像有的业务需要每10分钟就要把数据同步到 hive 中,这样产生的文件就会很多。

小文件过多产生的影响

首先对底层存储HDFS来说,HDFS本身就不适合存储大量小文件,小文件过多会导致namenode元数据特别大, 占用太多内存,严重影响HDFS的性能

对 hive 来说,在进行查询时,每个小文件都会当成一个块,启动一个Map任务来完成,而一个Map任务启动和初始化的时间远远大于逻辑处理的时间,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同时可执行的Map数量是受限的。

怎么解决小文件过多

  1. 使用 hive 自带的 concatenate 命令,自动合并小文件
    使用方法:
#对于非分区表
alter table A concatenate;

#对于分区表
alter table B partition(day=20201224) concatenate;

举例:

#向 A 表中插入数据
hive (default)> insert into table A values (1,'aa',67),(2,'bb',87);
hive (default)> insert into table A values (3,'cc',67),(4,'dd',87);
hive (default)> insert into table A values (5,'ee',67),(6,'ff',87);

#执行以上三条语句,则A表下就会有三个小文件,在hive命令行执行如下语句
#查看A表下文件数量
hive (default)> dfs -ls /user/hive/warehouse/A;
Found 3 items
-rwxr-xr-x   3 root supergroup        378 2020-12-24 14:46 /user/hive/warehouse/A/000000_0
-rwxr-xr-x   3 root supergroup        378 2020-12-24 14:47 /user/hive/warehouse/A/000000_0_copy_1
-rwxr-xr-x   3 root supergroup        378 2020-12-24 14:48 /user/hive/warehouse/A/000000_0_copy_2

#可以看到有三个小文件,然后使用 concatenate 进行合并
hive (default)> alter table A concatenate;

#再次查看A表下文件数量
hive (default)> dfs -ls /user/hive/warehouse/A;
Found 1 items
-rwxr-xr-x   3 root supergroup        778 2020-12-24 14:59 /user/hive/warehouse/A/000000_0

#已合并成一个文件

注意:
1、concatenate 命令只支持 RCFILE 和 ORC 文件类型。
2、使用concatenate命令合并小文件时不能指定合并后的文件数量,但可以多次执行该命令。
3、当多次使用concatenate后文件数量不在变化,这个跟参数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insize=256mb 的设置有关,可设定每个文件的最小size。

  1. 调整参数减少Map数量
    设置map输入合并小文件的相关参数:
#执行Map前进行小文件合并
#CombineHiveInputFormat底层是 Hadoop的 CombineFileInputFormat 方法
#此方法是在mapper中将多个文件合成一个split作为输入
set hive.input.format=org.apache.hadoop.hive.ql.io.CombineHiveInputFormat; -- 默认

#每个Map最大输入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合并后文件的数量)
set mapred.max.split.size=256000000;   -- 256M

#一个节点上split的至少的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多个DataNode上的文件是否需要合并)
set mapred.min.split.size.per.node=100000000;  -- 100M

#一个交换机下split的至少的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多个交换机上的文件是否需要合并)
set mapred.min.split.size.per.rack=100000000;  -- 100M
  1. 减少Reduce的数量
#reduce 的个数决定了输出的文件的个数,所以可以调整reduce的个数控制hive表的文件数量,
#hive中的分区函数 distribute by 正好是控制MR中partition分区的,
#然后通过设置reduce的数量,结合分区函数让数据均衡的进入每个reduce即可。

#设置reduce的数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设置reduce个数
set mapreduce.job.reduces=10;

#第二种是设置每个reduce的大小,Hive会根据数据总大小猜测确定一个reduce个数
set 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5120000000; -- 默认是1G,设置为5G

#执行以下语句,将数据均衡的分配到reduce中
set mapreduce.job.reduces=10;
insert overwrite table A partition(dt)
select * from B
distribute by rand();

解释:如设置reduce数量为10,则使用 rand(), 随机生成一个数 x % 10 ,
这样数据就会随机进入 reduce 中,防止出现有的文件过大或过小
  1. 使用hadoop的archive将小文件归档
    Hadoop Archive简称HAR,是一个高效地将小文件放入HDFS块中的文件存档工具,它能够将多个小文件打包成一个HAR文件,这样在减少namenode内存使用的同时,仍然允许对文件进行透明的访问
    注意:
    归档的分区可以查看不能 insert overwrite,必须先 unarchive
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解决方案

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