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节效应的含义

调节效应是交互效应的一种,是有因果指向的交互效应,而单纯
   的交互效应可以互为因果关系;调节变量一般不受自变量和因变
   量影响,但是可以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调节变量一般不能作为
   中介变量,在特殊情况下,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在统
   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
   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
   简单来说,就是当x对y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关系是否因为第三个
   变量而改变呢?如果发生改变,则这第三个变量为调节变量。

二、例子

不考虑调节效应,分析驾驶车速与发生事故概率的关系,一般而
   言,车速越高,发生事故的概率越大。两者呈现正向关系,如
   图,横坐标表示行车速度,纵坐标表示发生事故的概率。红色线
   表示不考虑其它因素情况下,车速与事故概率的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SPSS

下面考虑调节效应,比如考虑喝酒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如果
   喝了1瓶酒,车速与发生事故的概率关系变成图中蓝色线1b,如果
   喝了3瓶酒,车速与发生事故的概率关系变成图中蓝色线3b,如果
   喝了6瓶酒,车速与发生事故的概率关系变成图中蓝色线6b,这就
   意味着,在考虑喝酒量因素的情况下,车速与发生事故概率的关
   系发生了变化,即便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不同喝酒量也会导致
   两者关系的变化,因此喝酒量这个因素就起到了车速与事故概率
   的调节作用。

三、调节效应的检验

以最简单的回归方程为例,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方程包括2个如下:
   y=a+bx+cm+e                     1)
   y=a+bx+cm+c’mx+e            2)
  在上述方程中,m为调节变量,mx为调节效应,调节效应是否显
  著即是分析C’是否显著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比率0.05水平。
  数据要求:因变量y一定要求为连续变量,而自变量x和调节变量m
  可以为分类变量或者连续变量,四种组合都可以。

1.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均为分类变量

如果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分类变量的话,实际上就是多元方差
   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分析,如x有两种水平,m有三种水平,
   则可以做2×3交互作用方差分析,在spss里面可以很容易实现。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数据附后。
   打开SPSS-----分析菜单-----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如果打开后中文是乱码,请关闭SPSS,然后打开空SPSS文件,在编辑----选项----语言---数字和语法的字符编码下面选Unicode。
   
   将LOY放入因变量框中,将income和gender放入固定因子中,确定,显示结果如下: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_02

发现gender和income交叉项不显著(p>0.05),表明不存在交互效
   应,表明调节效应不存在。
  1. 连续自变量与分类调节变量
这种类型的调节效应需要采用分组回归分析,所谓分组
回归分析既是根据调节变量的分类水平,建立分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为y=a+bx+e。当然也可以采用将
调节变量转换为伪变量以后进行层次回归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分类的调节变量转换为伪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后,调节效应是看方程的决定系数R2显著性整体效
果,这和不同分类水平的自变量下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
识别有区别。
 可在SPSS里面操作,还是上述例子,按性别拆分文件
 (数据---拆分文件---将gender选入分组变量),然后
 做线性回归,因变量为LOY,自变量选SQ和SAT,回
 归得到下面系数结果(下第二图):
 比较非标准化的参数估计值和标准误差,通过Z判断两
 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软件没有直接给结果,需要手
 算,利用下面公式,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当然
 利用标准化的fish Z 统计量判断是否显著也可以。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_03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回归分析_04

3.分类自变量与连续调节变量

这种类型调节效应分析需要对分类自变量进行伪变量转换,将自
   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计算变量离均差)然后做层次回归分
   析。分类自变量转换为伪变量的方法:假设自变量X有n种分类,
   则可以转换为n-1个伪变量,例如自变量为年收入水平,假设按人
   均年收入水平分为8千以下、8000~2万、2万~5万、5万~10万、
   10万以上四种类型,则可以转换为3个伪变量如下:
                      x1     x2     x3
10万以上               1      0      0
5万到10万              0      1      0
2万到5万               0      0      1
8千以下                0      0      0
  上述转换在spss中可以建立3个伪变量x1、x2、x3,变量数据中心化后标准回归方程表示为:
 y=b1x1+b2x2+b3x3+cm+e                      3)
y=b1x1+b2x2+b3x3+cm+c1mx1+c2mx2+c3mx3+e     4)
 x1=1表示10万以上;x2=1表示5万到10万;x3=1表示2万到5万;8
 千以下=0。此时8千以下的回归方程表示为:y=cm +e(在x1、x2、
 x3上的伪变量值为0);之所以单独列出这个方程,是为了方便大家
 根据回归方程画交互作用图,即求出c值就可以根据方程画出8千以
 下变量的调节效应图。
检验方法为分析R2显著性或调节系数C’显著性。
注:在这4种分类自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中,采用R12和R22显著性
检验时,是对4种类型自变量在调节变量作用下的调节效应的整体检
验,总体显著的效果可能会掩盖某种类型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
作用不显著的情况,此时,我们就要逐一审查各个交互项的偏相关
系数。对方程4)而言,如果检查调节变量的偏相关系数,则有可能
会出现一些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的情况,例如,c1显著、c2
和c3不显著或c1和c2显著,c3不显著的情况等,此时可根据交互项
的偏相关系数来发现到底是那种类型的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
用不显著。

4.连续自变量与连续调节变量

软件操作步骤:
1.将所有数据标准化
2.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相乘
3.执行分层回归,自变量与调节变量放在第一层,两者交互放到第
二层
4.勾选R2改变量
操作:将数据中SQ,LOY,SAT,Switching(调节变量)标准化,分析---
描述统计---描述(将变量保存为标准化结果)
          转换---计算变量---interaction=ZSQ*ZSAT(保存为interaction
          变量到数据集中)
          转换---计算变量---SQSWT=ZSQ*ZSwitching
          转换---计算变量---SATSWT=ZAT*ZSwitching
          分析---回归---线性回归---因变量ZLOY,第一层自变量输入控制
          变量(比如gender,marriage),第二层输入主要自变量
          (ZSQ,ZSAT,ZSWitching),第三层输入交互变量
          (interaction,SQSWT,SATSWT) ,然后在统计按钮中勾选R2改变量,确定
          结果如图: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调节效应_05

三个模型,分别包括各层的自变量,根据最后一列显
    著性判断加入变量是否显著,三个主要变量(第二
    层)至少有一个起显著作用,第三层加入的交互不显
    著

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 结构方程调节效应_结构方程模型 多因素 调节 R语言_06

从系数来看,三个交互均不显著,注意解释,交叉项的
   解释,以第一个交叉项为例,当SWC每增加一个单位
   (标准差),SQ对LOY会减少0.079个单位(标准差)(斜率减小),注意调节项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