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通过极简方案构建手写数字识别模型
- 一、导入库
- 二、数据处理
- 三、网络模型设计
- 四、训练配置以及模型训练
- **==这里特殊之处在于读取数据的方式采取飞桨自带数据读取器==**
- 五、模型测试
- ==特别注意==
- 图像归一化,保持和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范围一致[-1 1]
- 六、扩展:飞桨API的使用方法
- 6.1. 飞桨API文档获取方式
- 6.2. 通过搜索和分类浏览两种方式查阅API文档
- 6.3. API文档使用方法
通过极简方案构建手写数字识别模型
如 图1 所示,基于百度paddlepaddle使用这种极简实现方案快速完成手写数字识别的建模。
图1:“横纵式”教学法—纵向极简实现方案
一、导入库
在数据处理前,首先要加载飞桨与手写数字识别模型相关的类库,实现方法如下。
#加载飞桨和相关类库
import paddle
import paddle.fluid as fluid
from paddle.fluid.dygraph.nn import Linear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from PIL import Image
二、数据处理
飞桨提供了多个封装好的数据集API,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多个领域,帮助读者快速完成深度学习任务。如在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中,通过paddle.dataset.mnist可以直接获取处理好的MNIST训练集、测试集,飞桨API支持如下常见的学术数据集:
- mnist
- cifar
- Conll05
- imdb
- imikolov
- movielens
- sentiment
- uci_housing
- wmt14
- wmt16
通过paddle.dataset.mnist.train()函数设置数据读取器,batch_size设置为8,即一个批次有8张图片和8个标签,代码如下所示。
# 如果~/.cache/paddle/dataset/mnist/目录下没有MNIST数据,API会自动将MINST数据下载到该文件夹下
# 设置数据读取器,读取MNIST数据训练集
trainset = paddle.dataset.mnist.train()
# 包装数据读取器,每次读取的数据数量设置为batch_size=8
train_reader = paddle.batch(trainset, batch_size=8)
Cache file /home/aistudio/.cache/paddle/dataset/mnist/train-images-idx3-ubyte.gz not found, downloading https://dataset.bj.bcebos.com/mnist/train-images-idx3-ubyte.gz
Begin to download
Download finished
Cache file /home/aistudio/.cache/paddle/dataset/mnist/train-labels-idx1-ubyte.gz not found, downloading https://dataset.bj.bcebos.com/mnist/train-labels-idx1-ubyte.gz
Begin to download
........
Download finished
paddle.batch函数将MNIST数据集拆分成多个批次,通过如下代码读取第一个批次的数据内容,观察打印结果。
# 以迭代的形式读取数据
for batch_id, data in enumerate(train_reader()):
# 获得图像数据,并转为float32类型的数组
img_data = np.array([x[0]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
# 获得图像标签数据,并转为float32类型的数组
label_data = np.array([x[1]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
# 打印数据形状
print("图像数据形状和对应数据为:", img_data.shape, img_data[0])
print("图像标签形状和对应数据为:", label_data.shape, label_data[0])
break
print("\n打印第一个batch的第一个图像,对应标签数字为{}".format(label_data[0]))
# 显示第一batch的第一个图像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g = np.array(img_data[0]+1)*127.5
img = np.reshape(img, [28, 28]).astype(np.uint8)
plt.figure("Image") # 图像窗口名称
plt.imshow(img)
plt.axis('on') # 关掉坐标轴为 off
plt.title('image') # 图像题目
plt.show()
图像数据形状和对应数据为: (8, 784)
图像标签形状和对应数据为: (8,) 5.0
打印第一个batch的第一个图像,对应标签数字为5.0
从打印结果看,从数据加载器train_reader()中读取一次数据,可以得到形状为(8, 784)的图像数据和形状为(8,)的标签数据。其中,形状中的数字8与设置的batch_size大小对应,784为MINIST数据集中每个图像的像素大小(28*28)。
此外,从打印的图像数据来看,图像数据的范围是[-1, 1],表明这是已经完成图像归一化后的图像数据,并且空白背景部分的值是-1。将图像数据反归一化,并使用matplotlib工具包将其显示出来,如图2 所示。可以看到图片显示的数字是5,和对应标签数字一致。
图2:matplotlib打印结果示意图
说明:
飞桨将维度是28*28的手写数字图像转成向量形式存储,因此使用飞桨数据加载器读取到的手写数字图像是长度为784(28*28)的向量,而且图像数据的范围是[-1, 1]。
三、网络模型设计
在房价预测深度学习任务中,我们使用了单层且线性变换的模型,取得了理想的预测效果。在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中,我们依然使用这个模型预测输入的图形数字值。其中,模型的输入为784维(28*28)数据,输出为1维数据,如 图6 所示。
图6:手写数字识别网络模型
输入像素的位置排布信息对理解图像内容非常重要(如将原始尺寸为28*28图像的像素按照7*112的尺寸排布,那么其中的数字将不可识别),因此网络的输入设计为28*28的尺寸,而不是1*784,以便于模型能够正确处理像素之间的空间信息。
说明:
事实上,采用只有一层的简单网络(对输入求加权和)时并没有处理位置关系信息,因此可以猜测出此模型的预测效果有限。在后续优化环节中,介绍的卷积神经网络则更好的考虑了这种位置关系信息,模型的预测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下面以类的方式组建手写数字识别的网络,实现方法如下所示。
# 定义mnist数据识别网络结构,同房价预测网络
class MNIST(fluid.dygraph.Layer):
def __init__(self):
super(MNIST, self).__init__()
# 定义一层全连接层,输出维度是1,激活函数为None,即不使用激活函数
self.fc = Linear(input_dim=784, output_dim=1, act=None)
# 定义网络结构的前向计算过程
def forward(self, inputs):
outputs = self.fc(inputs)
return outputs
四、训练配置以及模型训练
训练配置需要先生成模型实例(设为“训练”状态),再设置优化算法和学习率(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GD,学习率设置为0.001),实现方法如下所示。
训练过程采用二层循环嵌套方式,训练完成后需要保存模型参数,以便后续使用。
- 内层循环:负责整个数据集的一次遍历,遍历数据集采用分批次(batch)方式。
- 外层循环:定义遍历数据集的次数,本次训练中外层循环10次,通过参数EPOCH_NUM设置。
# 通过with语句创建一个dygraph运行的context
# 动态图下的一些操作需要在guard下进行
# 定义飞桨动态图工作环境
with fluid.dygraph.guard():
# 声明网络结构
model = MNIST()
# 启动训练模式
model.train()
# 定义数据读取函数,数据读取batch_size设置为16
train_loader = paddle.batch(paddle.dataset.mnist.train(), batch_size=16)
# 定义优化器,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GD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1
optimizer = fluid.optimizer.SGDOptimizer(learning_rate=0.001, parameter_list=model.parameters())
EPOCH_NUM = 10
for epoch_id in range(EPOCH_NUM):
for batch_id, data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 准备数据,格式需要转换成符合框架要求
image_data = np.array([x[0]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
label_data = np.array([x[1]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reshape(-1, 1)
# 将数据转为飞桨动态图格式
image = fluid.dygraph.to_variable(image_data)
label = fluid.dygraph.to_variable(label_data)
# 前向计算的过程
predict = model(image)
#计算损失,取一个批次样本损失的平均值
loss = fluid.layers.square_error_cost(predict, label)
avg_loss = fluid.layers.mean(loss)
# 每训练了1000批次的数据,打印下当前Loss的情况
if batch_id !=0 and batch_id % 1000 == 0:
print("epoch: {}, batch: {}, loss is: {}".format(epoch_id, batch_id, avg_loss.numpy()))
# 后向传播,更新参数的过程
avg_loss.backward()
optimizer.minimize(avg_loss)
model.clear_gradients()
# 保存模型
fluid.save_dygraph(model.state_dict(), 'mnist')
epoch: 0, batch: 1000, loss is: [1.914191]
epoch: 0, batch: 2000, loss is: [4.203541]
epoch: 0, batch: 3000, loss is: [3.6532393]
epoch: 1, batch: 1000, loss is: [1.7960105]
epoch: 1, batch: 2000, loss is: [3.9927847]
epoch: 1, batch: 3000, loss is: [3.5099282]
epoch: 2, batch: 1000, loss is: [1.7756804]
epoch: 2, batch: 2000, loss is: [3.8704638]
epoch: 2, batch: 3000, loss is: [3.4187527]
这里特殊之处在于读取数据的方式采取飞桨自带数据读取器
前面也说过了,这个读取的数据已经经过了归一化预处理,数值范围都在[-1 1]之间
# 如果~/.cache/paddle/dataset/mnist/目录下没有MNIST数据,API会自动将MINST数据下载到该文件夹下
# 设置数据读取器,读取MNIST数据训练集
trainset = paddle.dataset.mnist.train()
# 包装数据读取器,每次读取的数据数量设置为batch_size=8
train_loader= paddle.batch(trainset, batch_size=8)
for batch_id, data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准备数据,格式需要转换成符合框架要求
image_data = np.array([x[0]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
label_data = np.array([x[1] for x in data]).astype('float32').reshape(-1, 1)
另外,从训练过程中Loss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虽然Loss整体上在降低,但到训练的最后一轮,Loss值依然较高。可以猜测手写数字识别完全复用房价预测的代码,训练效果并不好。接下来我们通过模型测试,获取模型训练的真实效果。
五、模型测试
模型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训练好的模型是否能正确识别出数字,包括如下四步:
- 声明实例
- 加载模型:加载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参数。
- 灌入数据:将测试样本传入模型,模型的状态设置为校验状态(eval),显式告诉框架我们接下来只会使用前向计算的流程,不会计算梯度和梯度反向传播。
- 获取预测结果,取整后作为预测标签输出。
在模型测试之前,需要先从’./work/example_0.jpg’文件中读取样例图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 导入图像读取第三方库
import matplotlib.image as mpimg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读取图像
img1 = cv2.imread('./work/example_0.png')
example = mpimg.imread('./work/example_0.png')
# 显示图像
plt.imshow(example)
plt.show()
im = Image.open('./work/example_0.png').convert('L')
print(np.array(im).shape)
im = im.resize((28, 28), Image.ANTIALIAS)
plt.imshow(im)
plt.show()
print(np.array(im).shape)
(252, 255)
(28, 28)
# 读取一张本地的样例图片,转变成模型输入的格式
def load_image(img_path):
# 从img_path中读取图像,并转为灰度图
im = Image.open(img_path).convert('L')
print(np.array(im))
im = im.resize((28, 28), Image.ANTIALIAS)
im = np.array(im).reshape(1, -1).astype(np.float32)
# 图像归一化,保持和数据集的数据范围一致,[-1 1]
im = 1 - im / 127.5
return im
# 定义预测过程
with fluid.dygraph.guard():
model = MNIST()
params_file_path = 'mnist'
img_path = './work/example_0.png'
# 加载模型参数
model_dict, _ = fluid.load_dygraph("mnist")
model.load_dict(model_dict)
# 灌入数据
model.eval()
tensor_img = load_image(img_path)
result = model(fluid.dygraph.to_variable(tensor_img))
# 预测输出取整,即为预测的数字,打印结果
print("本次预测的数字是", result.numpy().astype('int32'))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 255 255 255]]
本# 图像归一化,保持和数据集的数据范围一致,[-1 1]
im = 1 - im / 127.5次预测的数字是 [[4]]
特别注意
预测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得和训练的数据集一样,归一化到[-1 1]
图像归一化,保持和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范围一致[-1 1]
im = 1 - im / 127.5
从打印结果来看,模型预测出的数字是与实际输出的图片的数字不一致。这里只是验证了一个样本的情况,如果我们尝试更多的样本,可发现许多数字图片识别结果是错误的。因此完全复用房价预测的实验并不适用于手写数字识别任务!
接下来我们会对手写数字识别实验模型进行逐一改进,直到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六、扩展:飞桨API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飞桨API的使用方法,是使用飞桨完成各类深度学习任务的基础,也是开发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下面介绍飞桨API获取方式和使用方法。
6.1. 飞桨API文档获取方式
登录“飞桨官网->文档->API Reference”,获取飞桨API文档,如 图3 所示。
图3:飞桨API文档
6.2. 通过搜索和分类浏览两种方式查阅API文档
如果用户知道需要查阅的API名称,可通过页面右上角的搜索框,快速获取API。
如果想全面了解飞桨API文档内容,也可以在API Reference首页,单击“API功能分类”,通过概念分类获取不同职能的API,如 图4 所示。
图4:飞桨API功能分类页面
在API功能分类的页面,读者可以根据神经网络建模的逻辑概念来浏览相应部分的API,如优化器、网络层、评价指标、模型保存和加载等。
6.3. API文档使用方法
飞桨每个API的文档结构一致,包含接口形式、功能说明和计算公式、参数和返回值、代码示例四个部分。 以abs函数为例,API文档结构如 图5 所示。通过飞桨API文档,读者不仅可以详细查看函数功能,还可以通过可运行的代码示例来实践API的使用。
图5:abs函数的API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