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业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 虚拟存储。人们对多供应商存储的通用 管理有许多期待,也有人做出各种承诺,称能回答当今所有有关存储挑战的问题。为解答这些疑虑,人们提出了许多冲击市场的解决 方案,这些方案让人疑惑,惹人争论。

在投入任何精力进行 评估之前,先要确保 虚拟化是被当成一项实用创新而推行的。它可以解决眼前的压力、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不会在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标准1:规模

在当今现有的SAN(存储区域 网络)环境中,性能被分布在多个存储阵列里。每个阵列都独立于其它任何一个阵列。在一个虚拟化的环境中,存储性能是由整个基础结构聚合起来的。正是这种聚合的能力大大简化了虚拟化环境中的管理。因此,存储虚拟化的价值来自于它的规模化能力,而最大的价值就是将整个目标环境聚合成一个统一的逻辑视图或“虚拟库”。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规模化的性能,特别是,当相当一部分存储被虚拟化时,性能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有两个衡量 标准: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在这里是主要的衡量指标。在负荷增大和资源耗尽时,许多通过有限的高速缓冲存储器、通用的处理和带宽来发送所有I/O的通道中系统其性能有很大不同。带有分布式的、专用处理能力的系统较不容易使性能下降。

标准2:功能

标准3:管理

虚拟化设备影响SRM或任何其它的“端到端展现”的管理工具。引进虚拟化设备把端到端的视图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 服务器到虚拟化设备,虚拟化设备到物理存储以及虚拟化设备本身。管理视图的再集成对于优化虚拟化环境的可管理性,至关重要。

标准4:支持

许多供应商在这方面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然而,在一个至关重要的生产环境中,是否采用他们的虚拟化解决方案,还需要认真考虑他们是否有能力为“合格”的配置提供支持。你对他们的能力有信心吗?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freetest/13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