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品茶师袁枚

清朝文学家袁枚,除著名的《随园诗话》外,还有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叫《随园食单》,其中就包含“茶酒单”。可以说,袁枚不愧为清朝第一品茶师。

袁枚善于辨茶。65岁以后,袁枚开始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地,尝遍各地名茶,并且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还有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袁枚认为,要泡出一壶好茶,需先有好水,其次要注意火候,这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他有精彩的描述:“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至于烹煮,他的妙法是:“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曾大赞:“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这是对袁枚的最高褒奖。

他也讲到收藏茶叶的方法:“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

武夷岩茶所以深受人们赏识,在于它的品质优异。优良品质的产生,不外乎一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二有丰富的适制乌龙茶的品种资源;三归功于独特精湛的制作工艺。

茶园土壤发育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力好。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岩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徐夤),它印证了岩茶的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辩的办法,主要是从茶树的枝、干、叶,成品茶的外形、香型,茶汤味道等方面进行。

茶树枝叶等的差别还较易分出,香型上的差异更是需要细心体会。岩茶首重"岩韵",讲究"香、清、活"和"喉韵""嘴底""杯底香"等体味享受。现将几种主要的品种特征大体简介如下:

武夷岩茶以产茶山场不同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香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崇溪、九曲溪、黄柏溪溪边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品种特征各异,有的较为明显,有的差异甚微。因此区别品种是件不易之事,需要有过长期的观察、辩别、比较才能分别清楚。

水仙其树高大,枝干直立,树高最大者有3米,树冠5米、主干11厘米。叶有三种,叶大者发芽早,稍细长者发芽较迟,叶近园者发芽最迟。叶最长11厘米、宽8厘米;一般的叶长10厘米,宽5厘米。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为8-12对,边缘锯齿较深。开花期早,花多,花朵大,红白色不易结实。成品茶条索肥状,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香浓辛锐、清长,有"兰花之香"。茶汤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呈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缘边鲜红。但不耐久贮。

武夷水仙是以质美而味厚著称的,这四泡水仙基本给人以醇和感受,没有特别的苦涩,刺激也相对平和。产地带来的口感差异很大,产地越好,口感越醇厚、越饱满,而且香气也会越细越悠长。从山场说而外山和内山(半、正岩)最大的口感差别在于有无“骨头”,外山茶滋味苦涩且不持久,而内山则有均匀散开的颗粒感的刺激而苦涩不显。老枞水仙具有特别的枞味,基本上就是棕叶的味道,而且老枞滋味浓重、耐泡。可见,以树龄来讲,树龄越高,滋味就会越重。综上,山场(产地)和树龄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两大重要因素。

肉桂树高者达1.6米,冠1米,干粗3厘米。枝条向上伸展略扩张。枝叶颇密,叶厚而脆呈浓绿色,叶片光滑,叶缘内翻成瓦筒状,叶尖较纯,椭圆形。叶脉细而隐。萌芽力强。花甚多,花朵小。肉桂成品茶外形紧结,色泽青褐鲜润。香极高锐,有明显的桂皮香味,佳者带乳香,有诱人之感,香气久泡尤存。味鲜滑甘润,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但不很耐泡。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