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清明扫墓的场景
  • 二、今天的我,遥寄思念
  • 三、清明扫墓的意义


一、清明扫墓的场景

又是一年清明时,路面湿滑,天上时而飘来些许雨丝。在撑伞和不撑伞的纠结中,我选择了不撑伞。

上山的路上,行人很多,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往山上走。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但是那眼中浓浓的思念之情却然一致。

上山,清扫,焚香,烧纸,祭拜,压纸,折枝……

每个大人手上都有活,眼里也有活,尽然有序,一丝不苟。沉默中,时而能听到他们嘴里的絮叨,和我的絮叨~

外婆/奶奶,你外孙/孙子来看你了,你外孙/孙子最近挺好的,也挺有出息的,以后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出息的,……

小孩或许不能理解,在他们的有限感知中,清明扫墓就好像去春游一样,跑跑闹闹,吃吃喝喝,在到处是花草的野外,他们更加兴奋,越发撒欢。

小孩懵懂的眼中是,跪拜在墓碑前,絮絮叨叨久不起身的父亲母亲叔叔伯伯们。他们懵懂的眼睛看着懵懂的世界。却也不影响他们自我的玩耍。却也和这一片宁静和谐的融合。

我有时候会在梦中遇见外婆,我哽咽的看着她笑,不知说什么,也听不清她说什么,好像还是在叮嘱我:要早点生个小孩,生个鼠宝宝,跟我的生肖搭。工作不要太辛苦,多吃肉等等……

我也不知道回什么,支支吾吾的回了一句,外婆,你孙子现在挺有出息的,你,放心吧。

……

下山的路上,我又回头看了一眼山上,心中默念了一句,外婆,奶奶,明年见。

二、今天的我,遥寄思念

这是之前,在疫情前扫墓的场景。

今年因为疫情,因为政策限制上山扫墓的人数,加上工作事务繁忙。

今年没有回家扫墓。

但是今天,我站在阳台,眺望远方,我的心已经到了那个小村庄,在那有我思念的外婆。外婆从小就对我很好,高中的时候,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我上学期间寄宿,放假在家期间都是外婆照顾我的吃喝。

外婆对我很好,我对外婆也很好。毕业第一年,赚了钱,我就拿钱给外婆花。爸妈拿多少,我也拿多少。

外婆吓一跳,拉着我的手,对我絮絮叨叨:刚毕业工作不容易,赚了点钱,怎么可以拿这么多给外婆。外婆有钱,男孩子自己身上要留点钱。

我一个劲说,毕业找了一份好工作,工资不错,年终奖也挺高的。她非不信,我打开手机余额给她看,她才信。

不过她又拉着我的手,对我絮絮叨叨: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结婚生小孩都要钱,要很多钱,自己要懂着把钱存起来,除了爸妈,都不要跟其他人说。

说着又要把钱推给我,但我死活不要。

最后她劝不住,回屋内拿了红包,塞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硬塞给我,说是压岁钱。

我说我都毕业了,这么大了,哪里还要拿压岁钱。

外婆说,你还没结婚生孩子,就都是小孩。等你结婚生小孩了,我再把压岁钱给你小孩。

说起小孩,外婆总是笑眯眯的,那笑眯眯的样貌我还记得,那温暖的感觉我好像还能感受到。

三、清明扫墓的意义

清明扫墓重要吗,当然重要。

重要的不是一个形式,不是对别人展示你有多孝顺。重要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这么一个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思念之情。

在先人面前,在外婆奶奶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孩子。

成长的道路是一路收获,又一路失去的过程。而有些失去又是生命无法承受的痛,我们需要时间来抚慰它。

清明扫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地点,我们寄托着我们最深刻的思念。

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些哽咽,有些哭泣。但这是很好的过程。

哭泣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年轻人总喜欢憋着。成年人却难得有这种心灵的触动。生活的不易鞭挞着他的内心,都起了一层厚茧。唯有内心的深处还藏着一片柔软,住着最亲的人。

最后,我在心中默念,外婆,我很好,勿念。

勿念,勿念,在心中荡漾,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清明寄哀思,祭拜的是先人,释怀的是自己。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我们应该继续前行,完成他们在我们耳边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