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一点2B(企业服务)产品经理的故事,起因是我跟公司的产品同事聊天,他说,有好几个做企业服务的产品经理被裁员之后,基本上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被裁员后的大公司2B的产品经理路在何方_后端

我就来聊聊做企业服务和做消费者服务的产品经理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面对裁员风险,2B产品经理的后路是什么。

产品经理相信大家应该是非常的熟悉的,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各行各业都有所谓的产品经理,比如我有一个同学就在京东方做液晶屏幕的产品经理。

理论上只要有产品,就有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对产品负责的一个岗位。很多时候可能是项目经理,可能是设计师。

但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把产品经理这个范围就狭义化了,一般指参与软件的产品规划、设计和落地的负责人。

当然这个本身不是我自己擅长的职位,确实也不敢乱说,只是我了解到身边有很多2B产品经理,我和他们深入沟通之后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分享给大家。

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可以划分成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简单来说,一个是对普通的C端消费者啊,另外一个是对B端的消费者。那产品经理也分两类,一个是参与设计C端的产品,而另外一个是参与B端的产品,一般简称2B产品。

业务上的不同决定了产品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两者工作模式的不同。一个很简单的体感就是C端的消费产品经理往往也是自己也是用户,很容易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量问题,C端的顶尖级产品经理,甚至都不用去做调研,就能够设计出惊为天人的产品,比如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乔布斯、张小龙所做的产品。但是B端的产品经理往往不是消费者,也很难直接从B端客户提高出发,而更多的方式是通过共创走访的方式来了解和洞察客户的需求。

所以在做消费级领域很容易出一个个非常牛逼的产品经理,比如微信。但是在ToB领域就很少能够看到这种现象,本质上消费类的需求都是一通百通的,并且由于很容易有规模效应,很容易做出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是对于2B来说,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客户的不同时段,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能够产生这种放大的效应。同时因为在2B产品不仅不能够思维领先,反而处处都要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所以也使得2B类的产品变得非常的接地气,而没有高大上的感觉。

而且我经常看到的很多做企业服务的产品经理在对接客户的时候被客户骂的狗血喷头,也只能点头哈腰,毕竟甲方就是爸爸,有一次我在对接百丽的时候,连我作为一名技术同学都被百丽的IT部负责人喷成了狗,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服务都被做成了定制。

当然这里面我们再提一下2B产品经理的一些优势,不相于2C消费者产品的需求变化极快,对于企业服务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需求非常的稳定,所以很适合精耕细作。对于2B的产品经理来说,经验是可服用,可沉淀,可持续的。就相当于老中医一样,随着你的经验丰富,你接触的企业类型越多,你就越有洞察力,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对于2B的可持续的产品经验来说,实际上有好处,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缺点就是其实对于互联网2B的产品经理来说,要跳槽的机会非常之少。除了类似于这些大公司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软件定制型公司,而软件定制型公司基本上薪水都很一般,比如传统的用友、金蝶等公司,传统软件类公司的估值就和互联网平台型的公司不同,所以给大家提供的薪资水平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的产品经理,P7也至少在70万以上,而传统2B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的薪资就很难到这个水平。甚至有些做企业服务软件的中小公司,连CEO也年薪在百来万的样子,所以对于公司来说就不可能花个一两百万来招聘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

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供需双方经济学规律,美国的企业服务公司规模就做的非常的大,所以2B产品经理的薪资也水涨船高,跳槽相对容易,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并不成规模,因此也就造就了巨大的头部效应,比如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但除了头部之外,腰部基本上没有成型的大型SaaS公司。

所以,大型2B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当前的岗位上苟着,否则基本上没下个公司能接得住,一些中小公司几乎不可能花百来万来招聘产品经理。

最近听到了公司的几个做2B产品经理被裁员之后,几乎都没办法能够快速找到工作,除非转去做2C或者薪资要大幅度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研发同学被裁之后一般都有比较多的转岗去处。

被裁员后的大公司2B的产品经理路在何方_后端_02

所以,2B大型公司的产品经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落袋为安,多赚点钱,然后去创业或者当合伙人,才有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钉钉很多离职的产品或者技术,都走上了这条路,而且,都还混的不错。

关注公众号:ali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