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一共5804个字
摘要:《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主要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思想,主要帮助我们摆脱来自过去、来自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束缚。摆脱过去的束缚,阿德勒崇尚摒弃原因论和决定论,相信目的论。我们很多人把现在的一事无成归咎于过去,但是目的论让我们更加注重当前,让我们失去了“过去”这个借口,让我们有勇气改变;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要让别人干预我们自己的课题,也不要干预别人的课题。我们的人生我们自己做主;摆脱未来的束缚,相比于树立远大目标没有问题,我们更应该注重此时此刻,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的事情。能摆脱上述三方面的束缚,能让我们的人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自由。
目录
01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价值
02 摆脱过去的束缚
03 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
04 摆脱未来的束缚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价值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作为与佛洛依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影响了很多思想者,比如全球畅销书《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的作者人际关系学大师卡内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阿德勒的思想影响深远,品读《被讨厌的勇气》,能帮助我们摆脱人生中的三大束缚:来自过去的束缚、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以及来自未来的束缚。下面的内容深度剖析如何应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来帮助我们摆脱人生这三大束缚。
摆脱过去的束缚
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相信人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过去的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这似乎也和咱们大部分人的想法一致。比如因为学历不好,所以现在找不到好的工作;因为长相普通,家庭条件一般,所以现在还没有女孩子看上自己等等。
与之相似的例子是我经常在群里鼓励从事IT行业的小伙伴们有机会的话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并转行到人工智能领域。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必然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因为是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新兴行业,所以职业发展前景必然是极好的。再加上物依稀为贵,职业本身的薪酬也是非常诱人的,这个可以从毕业生各行业的薪资看出。很多小伙伴也明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好,薪资待遇高,想转行,但是以自己学历低人工智能的行业门槛高所以转行难度太大等理由拒绝改变。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决定了我们无法转行人工智能。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我工作中见到过专科学历一样成为人工智能工程师并且做的很好的例子。所以高学历并不是成为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必备条件。
还有很多小伙伴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咎于出生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长相,幻想着如果自己是王思聪那样的富二代,有胡歌那么帅,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
这其实是典型的原因论和决定论。因为学历不好,所以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因为家庭普通、长相普通,所以没法取得成功,走上事业巅峰,迎娶白富美。我们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种种的借口,成就了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但是现实却是我们没法改变过去。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在富贵的家庭,拥有帅气的相貌,也不能改变小时候不努力读书没考上好大学这样的事实。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在一事无成的理由。
阿德勒推崇摒弃原因论和决定论,相信目的论。我们的目的是不想转行人工智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造出来学历低这个理由。听了这个小伙伴可能有点懵,为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不想转行人工智能呢?因为转行人工智能意味着改变,离开我们现有的舒适区,去学习一些以前我们没有接触但是未来对我们帮助极大的知识。这点我是深有感触的,之前从没做过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工作。但是我深刻的知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自然语言处理是比较难的,也是比较火的,相对应的薪酬是比较好的,所以想提升自己,想有更高的薪酬,必须转行自然语言处理。改变是极其困难的,最开始看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知识就像看天书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知识都是新的。但是我坚信,再难的知识,第一遍看不懂,那就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总有慢慢清晰的时候。就这样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终于为自己在团队内争取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所以现在我不仅可以负责实际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为公司创造收益,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原因论、决定论和阿德勒提倡的目的论的根本区别。原因论和决定论认为是因为学历低所以导致我们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是强调过去。但是过去并不能改变,所以现在的一事无成变成了“理所当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但是目的论则完全不同。目的论认为我们不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苦思冥想”,从过去的老账中翻出自己学历低作为借口来糊弄自己。目的论犹如当头棒喝,让我们失去了“过去”这个借口,从而让我们更加注重现在,注重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学历低已成事实,要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加勤奋努力。
摒弃原因论和决定论,崇尚目的论能让我们更好的摆脱过去的束缚,这是阿德勒心理学教给我们的第一课。能够愉快的接纳现在的自己是改变的前提,更是感知幸福的关键。虽然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但是我有一颗上进的心,所以我以后肯定能实现财务自由;虽然我不帅,但是我爱读书,让自己变得更渊博更深刻,同样很有魅力;虽然我身高没有一米八,但是我热爱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接纳现在“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终会变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
1.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人生中的很多烦恼都来自于比较,比较的内容则是自己的家庭、相貌、身高、学历等等。我们喜欢和别人比较,只要有比较就会有输赢,除非你是赌神,否则你不可能一直赢。小A是海归,小B创业年入千万,小C是富二代,小D娶了一个超漂亮的老婆,小F在深圳买了N套房等等,大家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然后我们就找到各种各样让自己烦恼的理由。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什么事情都是你说了算,你来定义家庭、相貌、身高、学历等等,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因为喜欢比较,所以有输赢。赢了沾沾自喜产生优越感,输了就闷闷不乐产生自卑感。真正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170的身高在北方是偏矮的个子,但是在南方算不错的身高。对于身高的客观事实,我们是觉得偏矮而产生自卑感,还是觉得满意而产生优越感则完全由我们主观来决定。
很多人会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成都等二线城市相比较,产生莫名的优越感。北上广深大公司多,机会多,收入高等等优越条件。其实身在成都等二线城市的小伙伴完全没必要有自卑感,我以亲身经历来说说我们大成都的N个优势。因为在深圳待过3年,所以就比较深圳和成都吧。深圳相比于成都来说的确大公司多,机会也多,但是并不一定待遇就高。一个实际的例子是我从深圳某一线公司A跳槽到成都某一线公司B年收入提升了30%以上。深圳位置好点的房价动不动七八万一平,除非家里底子厚,一般的人想在深圳买房简直难于上青天。成都1.5W的房价则更加亲民,尤其对于IT行业的小伙伴来说性价比更是高的离谱。辛苦干三年,在成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是非常容易实现的。还有就是深圳的房租也非常贵,租金每年以30%的速度上涨。而之前在成都租了70平的套二只要1500。现在搬进自己的新家之后,每天上班只要10分钟,1公里工作生活圈更是方便,让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充电学习,形成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身在二线城市成都的我们可以自卑的认为不如一线城市的繁华,但是也可以像我这样充满优越感的认为全国哪里都不如在成都生活的更幸福。真正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2. 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
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减少很多生活中的烦恼。总的来看,人际关系主要分成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交友上的人际关系和爱的人际关系,这三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度也层层递进。
第一种工作上的人际关系门槛最低,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捆绑在一起,具有强制力。这是因为同事之间可以不投缘,但是为了解决肚子问题所以只能去上班;
第二种交友上的人际关系则相对来说难以开始和发展。我们可以因为性格孤僻或者“忙”等原因放弃交友,单纯的过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现实中交个朋友越来越难的原因。关于交友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是我认为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人生有二三个挚友足矣。真正的朋友是在你人生失意的时候还能提出援助之手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第三种爱的人际关系最复杂。阿德勒认为真正的爱是让人感觉到和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既没有自卑感,也无需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这个大家应该深有体会:我们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毫无伪装,这时候是最轻松最快乐的。反而在陌生人面前我们需要戴上自己的“面具”,伪装成那个完全不是我们的自己。
3.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人际关系中很多烦恼来自于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可,满足他人的期待,我们总是去做一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比如工作关系中为了讨领导欢心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在饭桌上为领导挡酒,交友关系中为了满足朋友的期待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这种现象在亲子教育中尤为明显,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去自己不喜欢的大学,从事不喜欢的职业,甚至是娶自己完全不爱的女人。这些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的事让我们痛苦不已。
面对这种情况,阿德勒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是应该活在自己的期待中。我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得到领导的赞赏,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公司创造收益;我每周花两天半(加上周五晚上)的时间去充电学习写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数据拾光者)并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学习充电,将公众号作为自己的另一项事业来为之奋斗;我愿意去做好事,并不是因为可能会有相应的奖励,而是我内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告诉我这样做是对的。想要减少人际关系的烦恼,那么就必须要做到我们自己的课题自己做主。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不会为谁而活,只为自己而活。
4. 父母和孩子的课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有能力为自己负责,所以能做到自己的课题自己做主。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应该完全让他们自己为自己负责呢?这里就涉及到父母和孩子的课题。很多父母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操纵孩子,以“都是为孩子好”为理由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上大学、找工作,甚至是结婚生子。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很多孩子表面上顺从,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视线犹如出笼的猛兽一样放任自己。我们经常心痛的看到很多孩子上大学之后没日没夜的打游戏,放任自己。这其实就是父母过多的干预孩子的课题,承担孩子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导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孩子也不例外。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利用大人的权威强迫孩子学习。面对学习的课题,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好好学习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好好学习又会怎样。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只有让孩子自己心底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一样会认真的学习,而不是父母在的时候学习,父母不在的时候玩的昏天黑地。
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来干涉我们自己的课题,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才会活的更加从容自由。我对你好是我自己的课题,与你无关。你对我好是你的课题,也与我无关。这其实就是“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的究极奥义。很多小伙伴们烦恼于为他人付出了多少而没有等量的回报。一旦想明白课题分离理论,很多烦恼自然烟消云散了。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而终点则是共同体感觉,是一种“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当我们人际关系受阻时,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公司这样小的共同体,应该明白自己属于无限大的共同体,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共同体当中,让自己变得更小。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眼前的困难其实不过是一缕轻烟而已。比如你在现在的公司做的不开心或者你工作10年的公司把你优化了,完全没必要忧心忡忡,还有更广阔的的空间任你去驰骋。眼光放的更远,让自己变得更小。
5. 获得共同体感觉的法门
建立共同体感觉主要有三个关键词: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就是如果我做不到,诚实的告诉自己我现在还做不到,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他者信赖则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相信别人,是构筑深厚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做到了自我接纳,同时对别人寄予了无条件的信赖,这时候他人就变了伙伴。把他人看做伙伴,我们自己就能在所属的共同体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获得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他者贡献则是对伙伴给予影响、做出贡献。为他人做贡献,为共同体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工作。工作不仅仅是赚取金钱的手段。通过工作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赚钱则是我们创造了足够价值必然的回报。
三者的关系是,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才能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把他人当做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对他人有贡献,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摆脱未来的束缚
很多小伙伴总是设立远大目标,等事业有成,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才是人生的开始。如果这样想,就把现实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设立远大目标没有问题,但我们更应该注重此时此刻。过去无法改变,我们能把握的是现在,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这是我们要学会的摆脱未来的束缚。
总结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帮助我们摆脱来自过去、来自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束缚。摆脱过去的束缚,阿德勒崇尚摒弃原因论和决定论,相信目的论。我们很多人把现在的一事无成归咎于过去,但是目的论让我们更加注重当前,让我们失去了过去这个借口,让我们有勇气改变;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要让别人干预我们自己的课题,也不要干预别人的课题。我们的人生我们自己做主;摆脱未来的束缚,树立远大目标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更加应该注重此时此刻,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的事情。
推广时刻
如果你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或者你喜欢读书,或者需要一些生活上的小经验分享,又或者想一起参与自律计划,最新最全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拾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