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机器翻译大会(CCMT 2020)于2020年10月10日至12日在线上举行。
CCMT旨在为国内外机器翻译界同行提供一个交互平台,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召集各路专家学者针对机器翻译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和评测活动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除学术论文报告外,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特邀报告,面向学生和青年学者举行专题讲座,邀请学界和产业界专家举行专题讨论会,面向研究者和用户进行系统展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与会者互动探讨机器翻译最炽热的研究论点,揭示机器翻译最前沿的蓝图。
10月11日,CCMT组织了一场论坛,主题是“当前机器翻译的瓶颈”,主持人腾讯AI Lab专家研究员涂兆鹏博士。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智能平台部总监、腾讯技术研究通道委员会委员李沐,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刘洋,以及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教授、小牛翻译创始人朱靖波以及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民在这场论坛中就三个话题进行了讨论。
这三个话题分别是:
-
机器翻译的瓶颈在哪里?
-
是否存在第四代机器翻译?
-
自然语言处理的可解释性研究之争。
对于第一个话题,专家们就应用和技术层面进行了讨论。朱靖波教授认为机器翻译的瓶颈主要在应用层面,李沐博士强调了瓶颈的定义问题,刘群教授指出数据稀疏是个瓶颈,刘洋教授则补充道知识获取也是一个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第二个话题,朱靖波教授提出了“不存在第四代机器翻译”的观点,直面众专家的反驳,张民教授在这时候加入,并表示反对。
在第三个话题的讨论中,众专家就可解释性的定义和重新理解层面进行了讨论。朱靖波教授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应该从揭示机器翻译模型的数学推理过程的角度研究可解释性,还是从人类对模型结果的理解的角度研究可解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