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媒体London Evening Standard报道,英伟达(NVIDIA)将以400亿英镑(约520亿美元)收购ARM。若此交易顺利达成,有望催生半导体产业史上最大交易之一。


英伟达牵手ARM?危机之下机遇在哪_java
软银自救,交易的本质是资本的运作
此次将ARM出售,软银是为获得资金偿还不断增加的债务,以安抚不安投资者的情绪。
软银集团此前财年净亏损90亿美元,创集团历史上最糟糕的财报。旗下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录得近170亿美元投资亏损。软银集团最近一直在出售资产,以为股票回购计划提供资金。2020年3月,软银公布了一项4.5万亿日元(约合425亿美元)计划,以回购股票和减少债务。根据该计划,软银近期一直在出售其核心优质资产,包括阿里巴巴和美国无线通信运营商T-Mobile股票。截至8月3日,已将4.3万亿日元的资产售出或变现,占此前计划的出售4.5万亿日元资产的95%。因此,在上个季度净利润超过1.2万亿日元,三个月之内大幅扭亏。但由于其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资产出售产生的一次性收入,软银正准备超越4.5万亿日元的资产出售目标,而ARM就成了出售计划之一。
对于软银出售ARM事宜,主要由于后者收益不高。据软银8月11日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ARM第一财季净销售额为492.02亿日元(约合4.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59.31日元增长7.1%;营业亏损为133.40亿日元(约合1.2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营业亏损111.73亿日元扩大19.4%。

图片来源:软银财报 

财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整体来看,ARM的总营收都是在不断上升的,最近3年都在18亿美元左右。但也可以看出,ARM的营收从2018年开始,与半导体业务相关的收入速度开始下降,2018年和2019年ARM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3%、3.4%,2018年ARM的专利授权收入下降了11.5%,2019年的专利授权收入也没超过6亿美元。软银的官方说法是,这主要是因为半导体市场的放缓和疲软。
但RISC-V崛起、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销售速度放缓、物联网发展速度不及预期以及软件业务的投入增大但收入占比不如意等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ARM在研发上的投入成本更是逐年加大。2017年以来ARM研发投入均在7亿美元以上,占总营收的40%左右,这包括招聘了大量的员工和对新技术的开发投入。当然这也使得ARM在2017年以后净利润不断下降,2015年ARM的利润为8.43亿美元,到2019年ARM的净利润仅为2.76亿美元。
那么,为何英伟达想要收购ARM?
英伟达近来股价连创新高,市值首超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不过,英伟达虽然市值超越了英特尔,但在营收上与英特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去年的财报显示,英伟达全年营收117.2亿美元,而英特尔光是利润就高达210亿美元,全年营收更是高达730亿美元。英伟达希望在"AI+物联网"(AIoT)的新机会中,在ARM依托之下,以最低成本脱颖而出,真正意义上实现超越英特尔。
ARM的定位,正好能在英伟达的优势产品GPU与ARM CPU上产生非常好的互补性。
首先,目前ARM是全球最大的IP技术授权厂商,苹果、三星、华为海思等芯片设计都要基于ARM架构,一旦ARM被英伟达收入囊中,英伟达可以实现对AI终端市场的渗透。
其次,当前,全球云端AI芯片市场英伟达一家独大(尤其是训练端),主要原因是英伟达GPU产品线丰富,编程环境成熟,产品支持市场上主要的开发框架和语言,广受AI开发者好评试想英伟达把GPU和AI都融入到自己的指令集和生态中,成功收购ARM,服务器上就不用买两家的产品,开发效率也会高很多。收购ARM建立“CPU+GPU”的王牌组合,其在芯片行业会有更高的话语权。眼下,英伟达也正是在打这个如意算盘。
此外,有传言称,英伟达和软银讨论以完全使用股票置换的方式进行收购,在股价处于历史巅峰时刻的英伟达,拿股票置换ARM,绝对是明智的选择。无论是软银还是英伟达,都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如果英伟达收购了Arm,那将是一场灾难
但是对于ARM及ARM生态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
市场研究机构The Linley Group的分析师Mike Demler认为,“如果英伟达收购了ARM,可能导致人心叛离,越来越多ARM的客户会转投RISC-V阵营。”
此外,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也公开表示,如果将ARM出售给英伟达将会是一场灾难。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大型芯片制造商都在使用ARM的技术,如果它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那么大多数技术许可者都将成为英伟达的竞争对手,自然也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比起被英伟达收购,豪瑟更希望看见ARM在伦敦和纽约的证券交易所都上市,希望政府可以做出工业战略声明。他认为这一交易最终不会获得通过。英伟达牵手ARM?危机之下机遇在哪_java_02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若交易成真,最大的危机会是英伟达为整个ARM生态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其收购ARM,也就意味着,全球500家芯片客户需要其授权。ARM的授权客户包括苹果(Apple)、Qualcomm、博通(Broadcom)、NXP、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与联发科(MediaTek)等大厂,英伟达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本身就已经在行业里是巨头的英伟达可能会借此展开对竞争对手的压制攻击。
此外,英伟达此前就在积极布局自己的数据中心。能够通过ARM的CPU IP更好更快的实现其数据中心建设并对数据中心进行完全的掌控。比如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Orin继承了12个ARM的CPU,如果收购ARM,英伟达会在未来自动驾驶这个领域里面有无可比拟的筹码。换而言之,在未来许多芯片领域,英伟达如果限制了ARM的授权,很多公司可能就难与之抗衡。
最终结果如何,还没有官宣定论。
如果交易成功,对于国内芯片行业来说更将是“致命打击”,因为本质上过去国内很多芯片企业是在“沙上建塔”。
看待危机,就是在危险中看到机遇。
既然浪来了,破就是了,不破不立,这或许是中国芯片产业和学术界下定决心踏实研究基础问题的开始,构筑独立于现有生态的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齐心合力扎扎实实把技术和产品打磨好。
美国不断和中国在技术与制造领域脱钩,也未免不是对中国企业创建自己品牌,寻找美国产品替代品的过程,这一过程或许能倒逼中国消费者和生产者,重新审视供应链和技术本土化的重要意义,也许能够突破成本上升的难关,从亚非拉等地方走量,从而积累资本在核心领域提升“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