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一】

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二】

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三】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我认为你已经希望知道,如何找德国的工作,尤其是在国内找到德国工作了。所以,这里有若干准备工作供你参考。首先,学校的证明是必须的。我建议,哪怕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也可以找机会去学校把成绩单、学历证明开好,总之不吃亏。另外,如果你拖家带口,要记得先把结婚证、小孩出生证明等等材料都做好公证和双认证。这些东西办起来并不难,但手续繁琐、时间长,先准备起来没有坏处。顺带的,建议你找国内银行申请好VISA或者Master的单标信用卡。一般刚到国外都需要一笔花销,但从合法途径你大概没法带那么多钱(德国规定,入境时每个人最多随身携带1万欧元现金)。好在欧洲许多地方都可以刷VISA/Master卡(在欧洲,Master卡更流行,而且绝大多数POS机都支持tap,也就是轻触支付,避免了“刷卡被盗”的担心)。所以日常生活中,你完全可以只带不到100欧元的现金,付款时尽量刷国内的单标卡,用人民币还款。其次,最重要的是拿到德国的Offer。你要相信,这个事情并不难。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因为社会选择比较多,社会形态也没有“内卷化”,所以并没有那么多人去学IT,因为对它不感兴趣——实际上我相信在国内也没有那么多人因为热爱去学计算机,许多人选择这个行业,只是因为在体制外它是为数不多门槛不高,靠本事吃饭相对公平,收入和成长性也不错的职业。虽然如今这个行业已经不如之前那么热门,但竞争仍然很激烈。所以后果就是,如果你在国内的这个行业里历练过一段时间,竞争力通常要强于国外一般水平。而且,计算机真的可以带来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或者说还有大量行业和领域等待计算机去“改造”,所以不管在哪里,IT行业的薪水都比社会平均水平要高,这是普遍规律。如果你在国内的北京上海,或者国外的硅谷这种码农扎堆的地方,可能大家收入都很高,所以物价水平确实水涨船高。但在这之外,只要你选择做IT,薪水几乎一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所以,对于大多数德国公司来说,对生产率高、人才缺口又明显的职业,雇佣一个外国人,支付符合蓝卡标准的薪水(年薪超过53600欧元),其实毫无特殊,甚至相当划算。正常流程就应该这么办,完全没有额外的劳动。如果说在美国,公司还可以拿H1B签证来压一压求职者的话,这个问题在德国基本不存在。那么,去哪里找招聘启事呢?其实德国IT类职业的招聘启事多的是,StackOverflow、Github上随手一搜就是,Linkedin上也不少。

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四】_java

StackOverflow上搜Berlin Jobs一大把结果,大部分都会对跨国搬家提供补贴(Paid relocation),有些专门注明可以为签证提供赞助(Visa Sponsor)

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四】_java_02

随便选个看看,全英文描述,每周可以有1-2天远程,每年可以有几周远程,提供搬家协助这里要解释一下“Paid Relocation”,国内可能比较少见。欧洲的许多互联网公司大概缺人,所以都提供这种服务。对不少公司来说,“搬家”的意思是,你可以从中国运一个集装箱的家居物品到当地,费用由公司支付。一般的集装箱有“20尺柜”和“40尺柜”两种,即便是比较小的20尺柜,内容积也有33立方米左右。简单说,如果你家实用面积100平米,则33立方米相当于全家铺满0.3米高物品的体积。或者如果你的卧室比较大有15平米(3米*5米),则相当于卧室地面全部堆满(最高为2米,门那么高)。如果是40尺柜,则体积还要翻倍。总之,如果你没有和物流打过交道,很可能没法想象“一个集装箱有多大”。我认识的朋友有人甚至把电钢琴都运来欧洲的,“还空了很多地方呢”,甚至有人把两辆自行车都装在集装箱里(欧洲自行车很流行,但也很贵)。回头说面试,这些面试绝大多数都是英语,不会要求本国的语言。对大多数中国申请者来说,面试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比如有个朋友面试的算法题只有一个:如何对安排工作计划。其实就是直接用拓扑排序解依赖关系,只要你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没有全忘光,答起来应该没有任何难度(可惜,这个朋友没答上来)。当然还有一种考察方式,就是不用视频面试,而是交给你一个任务(assignment),要求你在规定时间(若干天)内完成,而且不许用第三方类库,必须纯手写。这种一般不会涉及到图形界面,纯逻辑+命令行输出即可,考察的完全是思维和基本功。比如,有个朋友最近拿到的任务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四】_java_03

其实对大多数在中国求职者来说,技术面试中最大的问题是英语:听不懂、听错了、知道了不会说、说出来别人听不懂、说出来的意思被误解……这些问题都很常见。不要觉得这很不公平,觉得很可惜。站在公司的角度想一想,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总需要跟人沟通,如果听不懂、说不出,代码写得再好也很难协作。
我和本地许多已经找到工作的朋友聊,得到的信息是,其实对发offer来讲,不太在乎候选人到底是哪个国家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就对你特别挑剔,也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就放你一马。即便发生了矛盾,那也多半是文化不同导致,所以求职者千万别多想,专心练英语就好。那么,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呗。去考雅思还得听说读写都合格,听力不能交互,阅读更是长篇大论,应付面试则简单多了,你只需要反复练口语就好。如果下得了狠心,两三个月英语绝对能上一个台阶,起码基本交流没有问题,听得懂,说得清,再加上把自我描述、常见问题的答案(比如,你遇到过最困难的技术问题)等等背熟,就绝对足够应付面试了——这种面试绝对不会考你莎士比亚的。有许多人会担心“该投什么公司呢?” 我的意见是,先别太着急回答这个问题,先投。毕竟国内直接申请海外职位,自己占不了多少主动地位,还轮不到自己挑挑拣拣,所以不如先广泛撒网,有回音再说。而且各家的Offer不冲突,多拿几个再挑最合适的也不迟。即便拿不到Offer,多积攒几次面试经验也没有坏处嘛。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人或许都有“面子”观念,投了几个简历没回音,就心灰意冷、意兴阑珊了。我想重复,任何时候的任何行动,都要根据大趋势,根据局势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德国公司的HR,收到遥远其它国家来的简历,而且这些简历的英文一般都不那么好,你当然不会特别青睐。所以作为求职者,除非你的简历写得特别好,背景特别硬,否则回复率低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办?多投呗。投一份简历的成本不过是点一下鼠标,如果觉得职位确实不错,可以有针对性的研究一下,给简历做点定制化的工作,但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更不用花钱。据我观察,一般合格的工程师,如果每周投出10份左右的简历,拿到1到2个面试邀请应该是没问题的。注意,这个估算的时间复杂度是O(n),也就是说,如果你投出20份简历,估计能拿到3-4个面试邀请…… 唯一的问题是,你是会过多联想、暗自怀疑、过早放弃,还是沉下一颗心只管投,起码先埋头干一段再反思。如果看得多了、投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德国西部的大IT公司比较多,虽然“纯互联网”的比较少,但西门子之类公司也有大量软件开发的职位提供。德国西部城市更像电影电视里的“国际化城市”,消费水平也高一些。
在德国东部也有不少公司,尤其是柏林,德国政府似乎想把它打造成IT孵化基地,所以聚集了大量新兴的小公司。我自己感觉,东部的社会没有那么多花样,人相对单纯,消费水平也不高,比较适合“老老实实过日子”,所以也是不错的选择。德国和中国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超级城市”,也没有特别大的城乡差别,各处的物价相差不大(房价相差很大),所以生活水平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小创业公司,要关注业务风险。因为公司倒闭所以,不得不在3到6个月之内抓紧找到新工作,否则全家的居留都要失效,不得不流离失所,这样的情况我听过不少。不过无论如何,我建议你如果希望来找工作,一定不要先考虑太多,重要的是先在自己手里多攒几个offer,这样才会有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谈得上后面的考虑和抉择。